作者文章归档:项兵

项兵,现任长江商学院教授及创办院长。他曾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项博士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现代化大型企业(控股公司/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激励体制,国有企业的转制及管理,大型家族企业/民营企业的管理特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模式比较,管理腐败与法人治理结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金融安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策略等。

   近年来一直积极倡导以“站在月球看地球”的全球视野,分析中国经济和民族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以其原创的“取势 明道 优术”思维方式,为中国民族企业应对全球化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颠覆性的、前瞻性的理念、思想和思路:如CEO腐败与家族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局限性、链条对链条的竞争、管理“四段论”、企业的价值取向、中国企业家的三代之分、新洋务战略、以全球应对全球、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金融安全、企业家的人文精神。项兵博士的新视野与新思维在企业界引起很大反响,对管理实践正在产生较大的影响。项博士有关中国国企改革及家族企业在东亚“四小龙”中的作用的研究成果成为哈佛商学院、斯坦佛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和西班牙IESE商学院在它们为世界银行举办的“高级经理人员培训班”的阅读材料。

   担任多间中国内地、香港及美国的上市公司的董事或者独立董事。一些知名中外传媒机构,如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凤凰卫视、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远东经济论坛》、《中国企业家》杂志、环球资源(Global Sources)、《南华早报》、《纽约时报》、法新社和美国之音等等,就有关中国国企改革,民营企业发展和东南亚家族企业管理、中国管理教育及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等问题对他进行专访。另外,他也经常应邀为全球知名机构(如世界大企业商会(Conference Board),Institutional Investor / Euromoney,香港的英国商会,台湾的美国商会等)做主题发言与演讲。

项教授在建立企业内部激励和监控体系,公司投资与购并,企业的全球化策略,高级管理人员(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特训与专训等方面和多家国企、民营企业、跨国公司有过广泛的合作。

华为的全球化战略


  华为被看作是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运营的最佳典范。

  在2006财年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的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00亿美元(110亿美元),其中,6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在接下来的2007财年,华为再次超越了自己,实现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同比增长45%,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15亿美元,成为华为的主要销售收入来源。目前,华为已经初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公司。华为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设立了20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2个研究所和31个培训中心。
...

Read more

中国企业,把握金融危机中的战略机遇


  2008年以来,受欧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发达国家或将陷入衰退。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这得益于我们有着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发展基础。

  “危机”一词意味着危险与机会。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我曾建议,中国企业可以参股一些韩国的高科技企业以及东盟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资源型企业。因为尽管在当时这些国家的很多企业陷入短期经营波动,但长期看,它们具有独特的商业资源可以很好地补充中国企业在技术、资源方面的发展短板。事实已经证明,过去1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基础原材料与核心技术的外...

Read more

金融危机是参股良机


  纵览天下,一个国家的全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1)企业的“赚钱”能力,特别是在主流市场和主流行业应具备一流的盈利能力。(2)金融机构的“管理财富”与“转移财富”的能力。比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大鳄对泰铢等主要东南亚国家货币的阻击,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损失惨重。(3)国家的“抢钱”能力,如美国伊拉克战争。

  过去30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制造”功不可没。但总体而言,我们企业的成功主要集中在非主流领域。在主流行业...

Read more

2018:儒家经济圈如何和而不同


  东亚文明是多极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儒家文化也是东亚文明的内核,即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及越南等八个国家和地区,都对儒家文化有一致认同感。参考“盎格鲁圈”(Anglo Sphere,盎格鲁圈,即指受英国自由价值观影响的、讲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前身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核心是英、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的提法,笔者提出“儒家圈”(Confucian Sphere),其内部经济关系与结构可称之为“儒家经济圈”(Confucian Economic Sphere,CES)。

  按...

Read more

年轻人,别再为创富而创业创新了


  当下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创业与创新的时代。一系列颠覆式科技,正不断带来社会变革。

  创新涵盖的领域非常之广,不仅是科技,更包括商业模式,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理念、政商关系、社会契约等多个方面。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能给世界带来什么?代表什么样的道?就中国企业家而言,是时候回答这些问题了。

  但在我看来,中国企业家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缺乏和而不同的心态。

  在中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口号喊了很多年,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后我们几乎把所有东西都商业化了,几乎每个电梯里都可以看到广告。

  然而2006年我第一次到莫斯科,发现很多人流量大的地方看不到...

Read more

从管理到心态,中国企业崛起的双刀


  今天很荣幸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对新商业文明的思考。无可置疑,“新商业文明”是个大课题。第一次提起这个理念,一转眼已经十年了,整个思考还在不断学习和进化之中。

  ▍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

  中国过去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就。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商品贸易出口第一大国;2010年名义GDP超越了日本;2013年取代了美国成为商品贸易第一大国;2014年按IMF估计,中国购买力均值调整的GDP可能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我们的成功与我们辛勤的努力、我们的勤劳,包括我们的创新密切相关。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赶上了N个“...

Read more

全球价值的对接需要人文精神


要想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中国企业家应怎么做?

如何建立兼具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品牌声誉,并赢得全球市场信任?

今天下午,在大连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会场,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博士应邀出席中国企业家的国际崛起专题环节,和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美国安可顾问公司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全球议程理事会(GAC)透明与反腐败议题组专家郭兰诗(Margery Kraus),凤凰卫视董事长兼CEO刘长乐,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积仁等嘉宾共同探讨以上议题。主持人分...

Read more

中国“一把手”文化登峰造极


先讲一下管理方面的问题。我这么多年以来研究的一个核心之一是如何应对全球化相关的新的视野,新的思维和新的对策。今天首先把企业的管理,我分成几类,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再分析一下全球视野下如何看待中国经济一些形势问题。

 

企业按我目前的分类是分成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企业主要考虑的问题,一个是治理的问题,管理的问题和商业环境的问题第二个中级阶段的企业考虑的问题,具有国家(地区)特征的独特优势。当时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到了2000年发现我们的竞争对手到了新的高度,就是我所谓的应对全球时代的到来。我们现在思维的主要的格局和中心思想,还是洋务思维为主,换句话说,我们整个思维的方式和理念...

Read more

构建包容性增长


  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挑战。面向未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必须做到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包容性,让更多人平等分享增长成果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进入震荡调整状态。最初,人们认为这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是经济结构性问题所引发的连锁反应。然而四年多时间过去,尽管各国对其经济结构性问题不断调整,但世界经济迄今未有明显好转,相反,新的、更深刻的政治、社会与经济体制问题却纷至沓来。

  从“伦敦骚乱”到“占领华尔街”,从“欧债危机”到中东局势震荡……这...

Read more

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多元化还是专业化


  全球三大企业制度

  我是最早为民营企业呐喊的一批学者。1995年、1996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被吴敬琏教授发表在《比较》杂志上,文章的内容是批判现代企业制度的局限性。我在文章中把企业制度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最原始的家族企业制度,是老总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典型代表就是个体户,企业百分之百由老总掌控。1997年以前韩国5大企业老总平均持股49%。据统计,韩国30大企业老总持股平均45%,香港是42%左右。第二种企业制度是以英国的大企业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老总的持股比例是0.2%到0.5%,像IBM、通用电气等。日本和德国的企业老总持股比例更小,几乎是零。第三类企业是以国营企业为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