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纪燕萍

于1993年赴海南省创业。1994年注册成立“云中君”广告公司。 1999年7月在北京创立北京赛昂咨询公司,现更名为北京赛昂教育集团。 1999年4月,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进修EMBA。2004年4月就读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并获硕士学位。2003年8月被评为中国百名杰出女企业家。2005年CCTV-2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2007年CCTV-1《半边天》栏目先后给赛昂董事长纪燕萍女士做过专题报道。

“我们(中学生)比老人累多了”发人深省


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这组照片被西祠网友发了出来,与另外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一同受到了网友的关注。这两篇帖子受到近2万名网友关注,有网友说“90后没素质,有网友说“让座不是义务”,还有学生上网跟帖说“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

在大多数人看来,学生给老人让座是理所当然,所以,当7名中学生主演的“集体不让座”门发生的时候,多数人都将矛头对准了这些学生。现在看来,我们的指责或许有失偏颇,是道德之外的“苛刻”,因为学生们比老人更累的感叹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先来看看学生们的书包,我们都是从中学生走过来的...

Read more

360并腾讯能有点国际视野么?


暴发于奇虎360与腾讯之间的这场恩怨与其说是两家高科技企业之间的恩怨,还不如说是以360和腾讯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阵营的一场内讧。11月5日上午,金山、搜狗、傲游、可牛、百度今早联手举行发布会,表示五家厂商的客户端软件将不兼容360系列软件。由此观之,360与腾讯纷争已经上升到高科技企业结伙群殴的程度,场面的壮观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美国大片。

无意去评说360与腾讯到底谁更具有道德优势,也无意去分辨两者谁更加理直气壮,只是不得不说的是,基于对作为相对弱者360的道德同情也好,对财大气粗腾讯之蛮横的愤恨也罢,把用户的电脑桌面作为互殴甚至群殴的战场始终都是缺乏道德支撑的。这里边隐含的原则是:在一些...

Read more

孟买大学迎来了首批34名中国学生


孟买大学迎来了首批34名中国学生
 
发布时间:2010-10-19 信息来源:印度留学网(www.57in.com)原创 浏览次数:574次
 

    2010年9月27日,在赛昂印度留学网李总及国际部党老师的带领下34名中国学生走进了孟买大学巴宛学院,并开始了在那里的学习生活。而这也是赛昂印度留学网首次向孟买大学输送学生。
    孟买大学创建于1857年,是印度3所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被NAAC评为五星级大学。巴宛学院,隶属于孟买...

Read more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印度


    印度人口比我们少2亿,耕地面积比我们多40%,结果他们是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他们养不起自己的老百姓,就是这么一个高度无效率的政府。热衷于投票的、热衷于“民主”的这帮民众们,现在还挨饿呢。这叫什么,叫“拿着金饭碗讨饭”。这就是印度。

  印度人很奇怪,他们崇拜美国文化。海尔在那边宣传说,我是美国的海尔,印度人就买它的货了,如果是中国海尔,不买。他真的很畸形地崇拜美国的东西。讲点实际的吧。除了中兴跟华为之 外,我们那么多的企业家,如果哪一天想去印度投资的话,到底要怎么混呢?那我可以告诉你,你在我们内地上EMBA所学的一切常识全部放掉,因为都是错的。在印...

Read more

印度建“慢城”我们建“快城”


    难怪西方人都说,在不久的将来,印度必将超过中国。仅仅从对“慢城”的看法不同来看,印度就已经走在了前面,因为印度从来都是在建“慢城”,而我们却在“快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人口不超过5万,深切致力于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环境、推行健康的饮食与生活方式……近日,随着世界慢城联盟主席皮艾尔·乔治·奥利维地来沪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乐活论坛,“慢城”(slow city)再度在乐活人士、环保人士圈内引起热议。记者了解到,从1999年起源至今,全球24个国家有了135个慢城“诞生”,而中国江苏省高淳县有望在11月召开的国际慢城会...

Read more

中印两国大学的最大不同


       中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拥有众多对比之处。现在只说印度的教育,印度历史上许多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对印度今天的教育制度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得不提的至少有以下三位。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他是印度伟大的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也是一名国际主义者。泰戈尔不仅在诗歌上卓有建树,他的教育思想也非常先进。他主张向自然界学习,从乡村工匠、孟加拉部落中获得灵感。他在被称为和平...

Read more

分娩记忆:


 

整理儿子的宝贝成长记录时发现当年生产儿子的一篇日记,读来倍觉惊心 ,更知天下做母亲的艰辛不易!

祝普天下的母亲幸福、平安!

 

分娩记忆:

天好黑,头好沉,满耳尽是金属碰撞声。啊,好多小鬼,手持刀戟,他们刺我,砍我,撕扯我的胃肠,敲断我的肋骨。疼,疼啊!妈,我好疼!我的腰断了,我身首分离了!我不要活,让我死,快点死!小鬼们拽吧,拽吧!快了,我已看见阴森、庞大的地狱之门,让我进去吧,那样就一切都结束了!

   是什么?我感觉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什么?是什么在蠕动?那样肺腑相连?是什么在呼唤?那样熟悉、亲切!是儿子,不错,正是儿子站在彼岸,我在地狱...

Read more

我们的教育需要“留守”精神


成都郫县清水小学搬迁前夕,一位学生因家中搬迁原因未转校,学校将为其授课到最后。这个名叫孙悦的女孩,今年读4年级。从831日起,她身边的同学陆续离开清水小学,转到附近的学校读书。因为转学手续没有办好,孙悦留守到了最后。和孙悦一样留守学校的,还有19名老师。面对空旷的校园,清水小学校长刘存华表示:“只有一个学生,老师们还是要按照课表上课。”

19名老师按照课表上课,他们面对的却只有一个学生,这显然是比博士待遇还要博士的待遇。有人说,这是一种浪费,因为19个老师为一个学生而坚守岗位实在不值得,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作秀,老师们这么做或许只是为了沽名钓誉。

我无意去理会这样的争辩,却在看到保安...

Read more

如何看待南科大的“难产”


一座敢闯敢试的改革城市,一所肩负“试验田”使命的大学,一个素以改革闻名教育界的校长,在中国高等教育急于寻求突破与改革的今天,这三个元素碰撞所形成的“化学反应”,让人产生了无穷的期待。而至今仍还未得到主管部门正式批复、“比想象中慢得多”的筹办进展,又充分折射出高教改革中的现实处境。

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南科大的梦想可以说直驱我国高等教育的软肋,它的出现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时代呼唤的必然。可是,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境遇,过于另类的南科大又显然有些水土不服,这不仅是因为筹备中的南科大不适应办学环境,而是现在的大环境还不难很好地适应南科大的存在,因此,南科大的去筹难是一所富于梦想的大学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