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英杰

经济学博士,中央党校副教授

一万亿美元的意义:“美元威慑”


一万亿美元的意义:“美元威慑”

中国外汇储备迅速攀升至一万亿美元又引发国际国内热议,议论的焦点仍然是如此规模的外汇储备是否合理,是否太多,以及如何花的问题。想起仅仅一年前,众多知名的预测机构以十分强调的口气说,到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肯定达到一万亿美元,不能不令人感叹,而目前的热议也就不会使人诧异了。

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少,一般认为,大约5-6个月的进口用汇、全部短期外债偿还用汇、中长期外债偿还用汇、外商在华已实现尚未汇出的利润、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的规模等。以2005年为例,各种外汇储备的需求粗略估算只要6000-7000亿美元左右。由此...

Read more

扭转投资对消费的剥夺迫在眉睫


扭转投资对消费的剥夺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令决策者感到棘手的现象是,消费投资严重失衡。我国GDP增长中,投资和出口的拉动起着主要作用,消费的作用则明显不足。如果我们把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至现在作为我国经济复苏的一个时期,则当前我国经济的一大特征就是“投资与出口承担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责任”。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内消费不足而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则只能由投资和国外消费即出口的增加来弥补。

但需要指出的是,消费和投资的关系不同于消费与出口的关系。出口的多寡并不依赖于消费率的高低,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并不影响出口的持续激增。但是,消费...

Read more

如何发展、为谁发展——2006年经济发展思想论争述评


如何发展、为谁发展——2006年经济发展思想论争述评

 

即将过去的2006年,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重的一笔。加入WTO五周年的成效和我们面临的挑战,清清楚楚地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页已经翻开,历史之笔已经握在我们手中,能否挥洒出壮美的画卷,不仅仅是对执政党的考验,更是对处于已多次失去的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的中华民族的考验。

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思想的论争,无论是关于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还是关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还是三农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两个命题之内,即“如何发展”和“为谁发展&rdquo...

Read more

总理的承诺与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记者关于是否存在可能把农村土地产权还给农民这一问题时,温家宝总理的答案是,农民对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将长期不变,也就是永远不变。

据张五常先生的研究,西方法律最明确的私有土地产权,包括私人的所有权(ownership right)、永久年期(perpetuity)与自由转让权(freely alienable right)。张五常先生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所有权不重要,可有可无;永久年期比较重要,但不需要“永久”,有足够的年期保障,或有明确的规定可以延期,就可以了;自由转让权则非常重要,是不可或缺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Read more

选择是一种财富



    现代社会,一谈起财富,人们脑海中首先出现的词汇不外金钱、地产等。大而化之,一个国家的财富往往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为代表。若稍微细化,则又可从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寿命期望值、婴儿死亡率、入学率等指标得出一国或地区的富裕程度。

    仅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还有一个容易为人所忽视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财富变量的指标,那就是个人选择权的实现程度。个人选择权包括很多具体的内容,我们这里只谈个人自由选择出售其人力资本对象的权利。也就是说,卖方自由挑选买方的权利。比如我经营字画,在理性人和利益最大化假设下,...

Read more

企业家的痛哭与金融体制改革



    3月6日,吉林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国家重点企业、吉林通化东宝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一奎代表结合企业实际谈到继续扩充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要,却难以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支持,谈到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以各种理由对项目审批进行拖延和刁难,谈到这些遭遇对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严重制约,谈到此,不禁失声痛哭!

    笔者不清楚吉林省金融机构的分布情况,但有一点可能不会判断失误,那就是,李一奎申请贷款的金融机构极有可能是国有金融机构,也就是说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可能性不大。为什么?李一奎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国际上...

Read more

以什么“内热” 抵御“外冷”


  当下世界经济飘荡着两块乌云。一块是以发达国家特别是欧元区、美国等经济体面临的政策两难。经济增长乏力和高失业率要求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而主权债务危机几乎处于积重难返之境,决定了实行宽松经济政策的政治风险和道德风险巨大。

  另一块乌云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受外部因素及各种复杂问题困扰,内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以及因美元贬值预期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徘徊对经济预期的影响,同时还有国内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艰难转型问题。

  就中国而言,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情况况可以用“外冷内热”来形容。所谓外冷,是指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步履维艰,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面临严...

Read more

第一要务是稳定物价


  当下的国际经济形势使得投资者的情绪又回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状况。投资者担忧美国经济疲软可能演变成衰退,而欧洲债务漩涡正在扩大,形势也很严峻。

  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其实可以粗略地概括为:如何在通货膨胀和经济适度紧缩之间做到平衡。笔者的观点是,货币当局不能迷失于乱象丛生的国际经济形势,而忘却了稳定物价的首要职责,应将稳定物价作为第一要务。

  货币理论和实践证明,“物价上涨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目前,在中国发生的物价上涨情况,也用事实对这句话作了很好的注解。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信贷总额增长占...

Read more

出口导向型经济还能带来什么


  美国金融危机刚刚有所平复,欧洲债务危机又接踵而至。欧洲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欧洲经济持续处于萎靡状态,对中国的出口会有很大影响。加之美国财长最近更用不同寻常的措辞向其他国家表示,不能再指望美国消费者消化全世界的出口商品,并提振全球经济。那么,中国今年的出口很有可能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最大诱因。

  三十年来,出口对于中国国力的提升,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货物出口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不到1%上升到2009年的9.6%。而德国和美国的这一数据在2008年分别是9.1%和8%。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占GDP的比重为24.5%,...

Read more

一只“苹果”引发的思考


    据报道,一只标价499美元的“苹果”ipad,经过富士康组装而留在大陆的价值只有4美元。如果由此联想到大批组装线上的工人在逼仄的环境下工作的情形,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看过电影《摩登时代》的人,对于卓别林的表演想必印象深刻。那些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劳动的人,他们在肉体与精神上所遭受的创伤,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如今,在发达国家,简单机械的流水线作业基本上都已经被机器所取代。而在当下中国,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还不能做这种替代。为什么?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