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息法与小周天静功


 调息法与小周天静功

 

中条山客

 

【题之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调整呼吸让自身真气在任督二脉的循环。呼气沿任脉下行,吸气沿督脉上行,一呼一吸一周天,沿脊髓运行,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达到气沉丹田,气足自通任督,不导引,不借辅助。炼养自身精气神,精满气闲神足,身心康健。

【提要】

壹、说调息;

贰、道家调息;

叁、丹道小周天功;

肆、小周天有三关;

伍、小周天静功之修炼;

陆、小周天和大周天之异同

柒、气通小周天

 

壹、说调息

 

1、调息

调息是指在意念的作用下,通过身体运动的配合,主动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将习以为常的胸式呼吸,引导到绵、缓、细、匀、深、长、柔的腹式呼吸。

调息的内涵是运用意识,通过调整呼吸使意气相合,以后天气换取先天气。根据调息的目的,调息分为生活中的调息和练功中的调息两方面内容。

调息是气功四大要旨之一。也是古人所述三调之一。又称“调整呼吸”。调有调和、调整、调理之意。“息”字的古义有三:一指精神,二指呼吸,三指呼吸间的停顿。比如说某人有出息是说这个人有精神。在调息一词中一般指后两种含义。调息的内涵是运用意识,通过调整呼吸使意气相合,增加自身阳气。

生活中的调息是结合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碰到的各种情况,通过调息调整身体各部机能,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性格锻炼,以及调剂工作劳逸、提高工作效率等。

练功中的调息又分为四类:神息相依调息法、平调阴阳调息法、意气引动调息法、观想调息法。纵观多种练功调息方法,其作用和目的主要在于排除杂念、集中精神、变换气质、吐故纳新、促进体内真气运行和气机的升降开合、焕发先天气等。

学习调息是根据自身情况,正确选择和运用调息方法、掌握调息要素、遵守调息的规律和原则、明了调息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把意念活动和呼吸或气息的出入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呼吸达到深、细、匀、长,自然活泼的境地。

调息的实质是增强身体机能,提高生命活力,锻炼精神的集中专一,增强意识对形气的驾驭能力,从而启动真气,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

2、调息与呼吸

呼吸是人活着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保证机体由自然界获得氧气、排出废气,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呼吸可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吸。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而健身气功中的调息主要是指调整肺呼吸,也就是外呼吸

1)自然呼吸法:顺其自然地进行呼吸,也叫混合式呼吸,健身气功的初学者一般宜采用鼻吸口呼的自然呼吸法,然后在平时习惯的自然呼吸的基础上,随着练功程度的逐渐深入,逐步达到意、气、形三者的合一。

2)顺腹式呼吸法:吸气时隔肌下降、腹部外突,呼气时隔肌上升、腹部内收的呼吸方法,也称等容呼吸

3)逆腹式呼吸法:与顺腹式呼吸方法相反,是指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腹部外凸的呼吸方法,也称变容呼吸

4)吐字呼吸法:指呼气时结合默读字音进行呼吸锻炼的方法,如六字诀:鼻纳气,口吐气,发出嘘、呵、呼、呬、吹、嘻

此外,还有胎息法、胸式呼吸法等多种呼吸法。

3、调息六大作用

1)按摩内脏:腹式呼吸是以隔肌上下蠕动为主的呼吸,而深长的腹式呼吸可使膈肌运动幅度加大,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常人在自然呼吸时,其膈肌活动幅度只有2-3厘米。而练功一段时间后,其膈肌活动范围可以增加到6-10厘米,甚至达到12厘米。因为腹腔内藏着除了心肺、脑之外的全部脏器,包括消化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并拥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经。

自人类直立行走以来,即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退化,这样,腹部运动就减弱了,造成废物堆积、血流滞缓,从而引起各种疾病。”而深长的腹式呼吸,由于可对上述五大系统相关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从而有助于消除肝脏淤血,促进肝脾胃及各有关系统、器官的血液循环,帮助消化吸收,加速毒素的排出,减少身体中毒,收到提高脏腑机能的效果。

2)节省能量:隔肌深长的运动,可使其得到较多的锻炼,力量得到加强,平时的呼吸也变得深缓,次数减少,达到机能节省化的目的。这是因为,呼吸系统从机能上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由鼻、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组成的管道系统;它不参与气体交换,只是一套供气体通过的管道系统,被称为呼吸的无效腔。其二是肺,它由许多肺泡组成(约7.6亿个),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每次呼吸时,无效腔里都要充满空气,运送它的出入是需要能量的,这样,呼吸次数减少,消耗在运送无效腔中气体的能量就要减少。练习者每分钟肺通气量减少,而换气量反而增加,进而达到节省能量的目的。

3)促进回流:深长的腹式呼吸可以使肺叶下部气体的比例减小,并由于呼吸深度加大,有利于大静脉和心房的扩张,从而加强静脉回流,促进血液循环,起到健身的效果。

4)缓解症状:对动物实验和临床经验表明,呼气中枢兴奋性增强时,可扩散到副交感神经,而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强时,又能使远端小动脉舒张,解除其痉挛,从而使血液微循环阻力减小,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所以,当加长柔缓呼气时,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5)强肺抗衰:研究表明,正常人膈肌每下降1厘米,其肺活量将增加近300毫升。而深长的腹式呼吸可以使练习者膈肌下降的范围较正常人多出4-8厘米,肺活量增加1200毫升以上。

而这些增加的空气是要完全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这样一方面是增强了练习者的呼吸功能,另一方面,也可增大了肺泡的气体交换比例,改善其局部血液循环,延缓肺泡的衰退,对预防老年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用进废退”就是这个道理。

6)促进脏腑健康:健身气功中六字诀是通过在呼气时发出嘘、呵、呼、呬、吹、嘻等六个不同声音来分别影响肝、心、脾、肺、肾和三焦等脏腑功能的。并通过呼吸时,同意念和动作的配合来导引体内的气血,使之在相应的经络上畅通的运行。

其原理是,各脏腑内部运动和经络的运行,受体内外不同作用力的影响,而呼气时采用不同的口型,可使唇、舌、喉部产生不同的形状变化,造成胸腹内压力的变化,使相关脏腑受到不同的压力和刺激,相关的经络产生共振,从而达到畅通气血,调节血液,并有转化和释放一种积极的内酚酞激素以达保健养生的作用。

4、调息的注意事项

1)因需择息:健身强调呼吸自然,是指根据练习的目的选择呼吸方法。调息有自然呼吸、逆呼吸、顺呼吸、停闭呼吸等方法。对于初学、体质孱弱、心肺疾患和心功能不全者,应采用自然呼吸法,以免给心肺增加负担。

对于体质较好,又有一定的健身气功基础者,在空气较好的户外练习时,可选择逆呼吸法,以便较好地调节神经系统,较大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增进健康水平。

对于肠胃疾病、高血压病和肺部疾病的康复患者可选择深长的腹式呼吸。呼—停—吸的呼吸方法可以有效地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适合低血压和消化机能亢进者练习;吸—停—呼的呼吸方法则正好相反。

2)动息结合:可在动作或姿势正确熟练以后结合呼吸练习,强调动作为呼吸服务。具体结合动作的方法是:起吸落呼,开吸合呼,松吸紧呼,先吸后呼;吸气时提肛吊裆,舌顶上腭,呼气时舌尖下落,松腹松肛。

因为这样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的需要,一般来说身体的起、开、松和肛门的撮合可使胸腔负压增加,有利于空气的吸入;而身体的落、合、紧和肛门的放松则正好可使胸腔负压减少,适合于二氧化碳的排出。

3)轻吸重呼:深长的腹式呼吸,可以加强肺泡壁周围弹性纤维网的弹性和隔肌力量,有助于改善肺气肿的症状。因为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肺本身是不会吸气的,它是借助于呼吸肌的收缩使胸腔容积增大,胸内副压增高,从而使大气压将空气通过呼吸道压入肺内形成吸气的。

而呼气过程是由肺本身完成的,这是由于肺泡周围除有一层血管网外,还有一层纵横交错的弹性纤维网,它就象一条条橡皮筋一样,当吸气时,随肺泡的膨胀而被拉长、拉紧,这时如果肺气肿患者的吸气过重、过猛,就会使已经失去弹性的弹性纤维网的负担过重甚至断裂,使病情加重。

因此,肺气肿病人锻炼时应采取轻吸气的方法。又因为,当呼吸肌放松而不再被拉长、拉紧之后,这层纵横交错的弹性纤维网就随之缩短,压迫肺泡,使肺泡内空气被挤压出,形成呼气。而采取重呼气的方式较易将肺泡内的浊气排出,且有助于加强肺泡壁弹性纤维网的弹性和隔肌力量,这样便能防止受伤,改善呼吸功能,以达增进健康之目的。

4)注重鼻吸口呼:呼吸练习最好采取鼻吸,这样较易控制呼吸深度,而且卫生,不易引起肺部感染,呼气时可根据情况采取鼻或口呼。

 

贰、道家调息

 

观想调息法是传统气功调息方法之一。古人视此为高级调息方法,但此法实际已不属调息,而是借助呼吸进行想像,以加强体内气机的开合,故可称作运用意识的一种方法。包括:脐轮调息法、体表开合调息法、体内十字中点调息法和玄关调息法四种。

1)脐轮调息法:当吸气时意念围绕着肚脐旋转,方向是左下右上;呼气时右下左上。注意:作此意念运转时是整个肚脐的平面在转,而不是某一点转,不是在皮肤表面,而是在脐深约二寸处,用此呼吸法多配合用目似垂帘,留有一线光线,内视着旋转部位,当调息好时可能会觉有光芒,这时需要安心继续调息,不可分辨光芒的大小强弱,如果光球过大(如拳头大)则须在旋转时逐渐令其缩小,直至比脐轮稍小为止,过去称此为气丹,也有些门派称之为金丹。

2)体表开合调息法:当调息到忘却了呼吸运动及气流的出入以后,通过意念活动进行皮肤、毛窍的开合出入运动。吸气时(指意念中的感觉)气息从毛窍、腠理而入,直达天地混元地带(在脐上三寸六至四寸八处,身体前后径的中央),呼气时气从中央通过毛窍腠理而出,此调息法可使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逐步体会一吸天地与之俱吸,一呼天地与之俱呼。此调息法练的比较好以后,开始是皮肤、毛窍的开合出入,继而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通过体表开合可以加强气功场的强度。

3)体内十字中点调息法:此亦系直练先天的方法,在国内外均无书籍介绍。此法假想体内有一十字,具体位置有二:一是身体正中线从百会到会阴与两臂平伸中指尖联机之交叉点。二是身体正中线与两内联机中点水平向后的中线交叉点。调息时可任选其一。具体作法:用此法可不要求高度入静,吸气时意念想十字中点,气从十字的端头向中心合拢,呼气时意想从十字中心向四端放散。

此法即先练中脉而不先练任督二脉。体内十字中点调息法是一特殊功门,较实用简单,与其它功门均无矛盾。欲练此功者,可以试着做:先体会到十字后,睁眼安静呆着,想我要练功了,等脑内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再闭眼向十字中点集中,调息时如果一下做不到四端向中心合拢、放散,也可以先从两头来。

欲练此功者,可以试着做:先体会到十字后,睁眼安静呆着,想我要练功了,等脑内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再闭眼向十字中点集中,调息时如果一下做不到四端向中心合拢、放散,也可以先从两头来。做此调息一小时后体内就有变化,什么感觉都不要害怕,也不要高兴,也不要不高兴。

4)玄关调息法:是一种简捷的练功方法,玄即深妙莫测,关即进入此的关口。此调息法与前面所讲的混元中田调息法不同,后者是有呼吸的,前者纯系观想。玄关呼吸多指性功玄关,如念动玄关、呼的一觉玄关。

玄关调息法有三:(1)以鼻柱根为中心,方圆一寸的球体,内外各有一半。吸气时天地之气从四面八方向中心集结,呼气时向天地十方(八卦加上、下)放散。

2)以两内眦联机之中点、两眉间联机之中点的联机之中点医学上讲此系筛板的位置,可直通脑子)为中点,以两内眦直径的球体,吸气时天地十方之气向中心集中,呼气时气由中点散向十方。

注意:行上述两种调息方法,一是要在玄关假想成功以后方能进行。方法是:先假想体外一空球,此球距身体不超过一尺,空球感明显以后将空球感移入玄关对应的体内,待有感觉后将球心移至玄关中心,即空球在体内一半,体外一半(注意千万不要着相,不是真有球,而是意念中的,也不必追求一半是多少)

3)离头顶五丈远的高处有一不超过05公分大小的亮点(或圆珠),即"原始天尊"头顶悬的宝珠,此珠有一口,闭目看着自己身体就在珠子内。观想此成功后才能进行调息。吸气时气从全身各部流于中脘内部,呼气时从中脘内部流散全身。

 

叁、丹道小周天功

 

每日子时和卯时(如无此条件,早晚练功即可),择一静处,盘膝而坐,头正身直,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掌相叠置于小腹处或抚于双膝上均可。摆好姿势后,双目内视下丹田(脐内一寸三分处),摒弃一切思虑、欲望、杂念,用自然顺腹式呼吸法,以鼻吸气,要求做到深、缓、匀、细,但不能勉力而行,须顺其自然。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内,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融为一体。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中轻轻呼出(以耳内无闻其声为准),呼气时,意念不要离开下丹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反复习练。开始可先练十多分钟,以后随功力进展,逐渐延长。

功法要领在功法锻炼中,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当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时,忽然会觉得下丹田一动,随之再动又渐温热,仿佛一团模糊之物从中超然而出,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如此情况,即是先天元阳真气产生,古气功术语称作“道自虚无生一气”。此时,练功者须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既不欢喜,也不惊疑,更不要用思维去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之,应保持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无论功中境界如何玄妙,皆以平常心待之,本来如此,没什么好希奇的。

练内丹功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练功者要不断磨去自己的执著心,千万不要去妄求速成。须知修习静功之事,实是半分勉强不得,越是心烦气躁,越不容易取得功效。所谓“欲速则不达”,诚为至理。

不断练功,入静境界日渐稳定,下丹田中的温热感,便缓缓弥漫开来,此时形神合一,仿佛全身都融入虚空之中。如能保持心性不为诸缘所动,意念达到如明镜,如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时,习者会感到下丹田气动,接着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流注循环,先达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再到百会,顺前额下至面颊,过“鹊桥”(指舌),接入任脉,仍然回到下丹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气通小周天

气通小周天后,真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久之凝结成丹 习练丹道小周天功,有一个采“小药”的过程。精神虚极静笃后,则元神显现元神显现,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元精,即是炼就内丹的重要“药物”。元精产出后,阳气振作,丹田处会有一种温热、舒泰、畅美难言的感觉,同时外肾兴起。此时即闭目以意内视下丹田,呼吸的气息要深入该处,吸气时加意念,意随息而行,与元阳真气打成一片;呼气时不管它,随其自然。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意念集中于丹田。值得注意的是,吸气时意虽随息而行,但切不可执著于呼吸。大约十至数十息,外肾即会完全软缩,恢复常态。元精就被采回,归还于下丹田之中,复化为气态。此步功法,道家亦称为“炼精化气”。唯真气充足至一定程度,才会自动循小周天路线运行,打通三关,完成筑基之功。

在气通小周天的过程中,若真气充足,循经而行时,神意要随着真气走;若真气不足而停下来时,则神意也要停下来,继续温养下丹田,待真气力量充实了,再顺其自然而行。此种情况,古气功术语称作是“彼是主来我为宾”,即让识神退位元神主事,虚静无为,在真气的自动运行中,体悟自然之理。

打通小周天,对修炼内丹功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标志着本身功力取得了质变性的突破。功至此境,可保身无疾病。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阴阳失调,乃百病之源。而小周天一旦打通,水火既济,达到高度的“阴平阳秘”,病源消除了,各种沉疴痼疾自会霍然而愈。在内丹家看来,只有通过修炼小周天功,才能够彻底祛除致病根源,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奠定进修高层次功法——丹道大周天功的基础 。

功理大道至简至易。此功练法虽然简单,但其功理却十分深邃。内丹家根据丹经中“效法天地”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修炼实践,提出了以后天之气交结先天之气,使得气壮神满,结成内丹的理论和方法。认为意是性、神,元神为体,真意为用,真意是元神的动态。在练功中,通过调整心神,达到“自然无为”的先天境地,意气自然合一,呼吸之气就可随着真意的引导,深入到下丹田,与先天而存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将其激发出来,再经过“炼精化气”,不断补充人体因思虑而耗散的真元之气。真气愈积愈多,经小周天火候烹炼,神气相抱,便会凝结成内丹。内丹家认为,只有修炼出元阳真气,使其沿小周天路线运转,结成内丹,才能真正保证人体的健康,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生命的奥秘。

正确修习十多天后,即可“入静”,产生元阳真气;练功百日后,可打通“小周天”;大约经过三百天,真气便会凝结成“内丹”,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下丹田。至此,可得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效。

 

肆、小周天有三关

 

在传统内丹功法中,特别是在道家功法的修炼中,必须打通督脉上的三关,以通小周天,三关即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

既然被称为关口,说明其既险要难通,又至关重要,修炼中,每通一关,功力都会发生质的飞跃、获得相应的功果。

但是通关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关门都分九个层次,自皮、毛、肉、骨、髓依次递进,只有将三关九层全部贯通,才真正的通小周天。

1、尾闾关

古称“地狱之门”,又叫“乘龙窍”,此为修行第一关,打通尾闾关则踏破“地狱之门”,可获“鬼仙”之功果。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因为关内有九层,需要一个冲关的时间过程。

许多爱好者所通的大小周天,仅为意念通、表皮通,所运通的也不是先天真元,仅仅是浮阳之气,入不得内窍、内脉,充其量至多冲开尾闾关一层或半层,离“鬼仙”正境不及十分之一。

冲尾闾关要久久练习才能完全打通,每一层里面都有独特功境,随着功力深入逐步展示,一般书籍及普通丹功受好者很难得知、领悟,其它关口更是如此。

2、夹脊关

通夹脊关必须以贯通尾闾关的能量为基础,然后随着功夫上升而层层升华,夹脊关是阴阳交会之处,为修炼中的“十字关口”,也是欲念的分水岭,若顺利过关,可获“人仙”功果。

如果邪念泛滥则入魔,这是由夹脊关的特殊性所决定,一不小心就会坠入岔道,所以过此关必须功德双修、动静兼练,才能层层顺利,步步上升。

3、玉枕关

为后天转化先天的窗口,又名“铁壁”,极难贯通,需要更大的功德与能量,经过长期反复地运化才能贯通,玉枕关九重贯通后才算真正的小周天通,获“地仙”果位。

小周天通后,督脉上有二十四个亮点,对应二十四脊椎骨及天之二十四节气,同时任脉上有十二重楼,合为三十六数,此为小周天之数,小周天之“地仙”境界为“得道”境界,自古以来修炼得道的前辈均由此境而来,是为“真仙”之起点,以后功程为先天大道,迈向“天仙”、“金仙”之阶。

依传统理论,打通小周天至少需九年功夫,因而从下至上,平均每通一关都要三年左右。

当代所谓的气通大小周天,由于所运乃为“浮阳之气”,其运通层次极为浅表,最多冲开尾闾关头一层,夹脊关头一层的几分之一,玉枕关头一层的几十分之一而已,更因其没有发动先天真气之妙法,能量及功力将长期停滞在该层次。

由此可见,修炼的境界十分高深,绝不能从字面上来想当然地理解,在通小周天过程中要经历“九死一生,脱胎换骨”的磨炼,智慧与思想境界逐步升华提高,逐步由混沌走向彻悟,需对人体奥秘及人天规律有相当程度的领悟。

 

伍、小周天静功之修炼

 

修炼小周天,讲究“松,圆,展,合,静,自然”。

松是身体放松,但不能把软、泄、瘫、垂当成放松。凡故意引气下降(虽很舒服)日久必造成形态萎缩,阳气不能上升,气运不畅,精神不振,会造成气胀、气滞等后果。松是指身形松开,要像面包似的“发”起来,使形体舒松,内气才能在体内通畅,所以应当是形象越来越高大、挺拔,外挺拔内虚灵,才叫“松”,大则虚,气自顺,意自宁。

如果越放松,越缩小,缩则紧,气必受阻,则心难静,就成了僵。太极拳练法,第一步就是要把僵劲练掉。松要和圆配合,在形体圆的基础上,使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全都松开,这样才能气遍周身,贯穿于各个细胞之中,要有整体圆通的感觉。松还要和展相配合,肌肉放松,但筋骨要慢慢展开,用意不用力地展开,好像展长了,每个骨关节都稍长了,人气更强。松也要与合配合,合是运动的一致性。有合才有整体的松,不是身体各部位分散的松。松要在意静中放松,意不静,气不顺,也不能真松。

人体四肢,躯干和关节,只有在形成圆形和半圆形的情况下(当然首先要松开),才会显出有内力,有生物电磁场。圆能使身形端正,整体一致,整体平衡。最坚固,最有力,最灵活而中心又最稳定,圆的妙用无穷。练功人在松中始终想着圆,自然会自行调整身形,而能达到形正、势圆,有包容一切之势,武术界把这内气精气称为“混元气”、气在人中,人天混一。哪里有圆,哪里精气就到,就有生物电场。

引而未发谓之“展”,内劲要展,展能产生势,势展才出神,才挺拔有“精神”。劲、势、神的活动,是内气转为外气的关键,势不展,神不活。势展不是放气,放则使内在空虚,所以展不能主观使身体局部扩大。必须在形体圆、放松,内气圆满的基础上,发挥神气的作用,没有发挥神气作用,就无法由识神用事,转向元神就位的过渡。展是由“有为”转为“无为”的关键,这一点极为重要,也是大多数人不明白为什么久练仍不能进入无为之境的原因。展中要有收,要有包容一切,又在一切之中的气概。展的目的是为了排除一切环境的干扰,又能吸收自然界一切精华。展要轻松,自然会有浩然之气。

练功要求“六合”,外三合与内三合,合是上下左右前后都要配合一致,一切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好像互相联通,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属于形与势(中丹田与夹脊)的运动;内三合意与气合,气与形合,形与神合,形神要兼备。看你功夫进步程度,就看合的表现,合是协调一切上下相随,内外要合,要“六合一统”。

意要静,意静才能神明。自然界没有绝对的静止,静是全面平衡的运动,“意静”并不是思想静止,什么都不知道了,而是不去想,而又知道的最全面。有感的能力而不去感,无觉而有灵感。如果形体不正,势不圆,松展不平,内外不合,气运就不顺,神经必受干扰,再有妙法,也不可能意静下来。必须形正,势圆松展统一,内外相合,气运平衡,才能真正静下来。此时“意注神往”(意念专注,发挥神的能动性),神会自动发挥本能,自动调整,保持中定。

自然

道法自然,自然是有规律的运动,要顺其自然,协调平衡是自然发展规律的体现,自然才能存在与发展。违背自然而强求,必发生混乱偏差,以至停止运动而消亡。自然必须在静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自然不是随便自流,必须在“圆、松、展、合、静”五者统一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缺一就不会有自然之感。只要能意识到“自然”就能自然做到松、展、圆、合、静。

所以说:万法归一、万法归自然,“一”是道,是自然规律,一定不可用意过强,不可强求。尤其在神奇产生时,用意采气、守所、养气时,要勿忘,勿助,勿求,顺其自然,采之,纳之,收之,养之,形如太虚,气归自然。自然是不以人为的,逆道,反其道而行之,逆修,才能了解自然。

 

陆、小周天和大周天之异同

 

小周天,古人称之为小药,小周天通叫“小药过关”。小周天就是内气能够循着督脉上升,又沿着任脉下降。

但是请大家记得,循着督脉上升,那个感觉也许是觉得脊椎有点热感,或者是微微的电麻感,或者是电麻感之中有点热感,有些还是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腰有点温暖,等一下脖子有点感觉,头顶有点感觉。

但是,对于任脉,大家要小心了,胸部这一带一般不怎么敏感。可能从脸上下来,到下嘴唇下边的这个“承浆穴”有点感觉,但是喉咙这一带又感觉不明显。到胸部,到胸窝这一带,到胃这一带都不敏感了,等到了肚脐这里,下丹田就可能就感觉有点东西似乎下来了。

小周天的反应是很微弱的,虽然有些人也有所谓的“过三关”,但是也有很多人没有。

修行,少有人 “过三关”的感觉,因为我们有强大的能量支撑,真的是一飞冲天,没有那“过三关”的感觉。

大周天是什么?其实,大周天的能量同样是循着督脉上升,任脉下降,只不过它同时又会分流到手脚上去,就是所谓的“十二经络”。

同时,大周天的能量会比较明显,甚至会觉得整个后背会发热,或者是整个人发热、出汗,而小周天的能量级比较微弱。跟我修行的同修们,基本上可以这么说,所有的同修都是一次性通大小周天,很少说先通小周天,再通大周天的。

那大周天的绝对标志是什么?就是双手、或者是双手双脚、或者是双脚有明显的热感,或者是麻胀感。

为什么不说丹田发热呢?丹田发热其实是从丹田下手修行的人筑基的一种表现。以顿超法门来修,是师徒互相感应,刹那间融进能量场的。

所以,我们很多人没有经过丹田发热的感觉,而马上出现全身发热,或者是全身,或者是手脚有发热或电麻感。

大周天最主要是看双手或者是双脚有没有热或者电麻的反应,而且大周天还有个绝对的标准,就是“意到气到”,轻轻抬起双手,手心相对,双手心马上就有反应。

也有人说练太极拳的人,他们一开始就做“劳宫”相对推拉。他们推着推着,也有一种感觉,是不是气通大周天呀?不是,那是属于劳宫得气。气通大周天的人是十二经络都有比较充足的能量,因此手脚常常是会同时反应。

当然,有时候经过手脚同时有反应之后,过一段时间好像脚底没反应了,那是为什么?那是又在涨功了,是体内一些不好的能量从脚底排出,因此脚底的热量和电麻的感觉会下降。功夫更深了,有些人会觉得脚底很热,但是双手又没那么热了,这时候又是全身的能量真正进化了,所以脚底会非常的热。

那么,手为什么不会非常的热呢?有个原因,因为原来身体很多不好的能量都是从脚底出去,所以脚底常常是比较潮湿和比较寒冷。若有一天,身上的能量进化了,热感产生了,而且这个热感对比之前的寒冷,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温差,因此会觉得脚底很热吧。

 

柒、气通小周天

 

周天一词原是古代天文学术语,指黄道一个循环而言。在内丹术中,第一阶段“炼精化气”,锻炼时,会感到内气循督任二脉运行;而第二阶段“练气化神”锻炼时,内气要通达奇经八脉,所以古代道教中的炼养派,借用周天一词,称前者为小周天,后者为大周天。

这套功法以人体精、气、神作为修炼对象,整个锻炼过程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关,练精化气(小周天),具有医疗保健的功效;第二阶段中关,练气化神(大周天),在古代主要用于长生目的;第三阶段上关,炼神还虚。

小周天功法(炼精化气)是整套周天功的基础,以中关、上关两个高深阶段,是在炼精化气打通小周天的基础上渐进的,因此有人又称其为“筑基功”或者叫“百丹筑基”。因其易学易炼,且有保健强身之效,故能被多数人所接受。

而中关练气化神的大周天和上关的炼神还虚两阶段,多以长生成仙为目的,难学难炼,一般很难达到,尤其上关功夫的具体内容,在任何教书中都不记载,也未闻有何师授,所谓炼此功能“成仙”之说至今尚无人能讲清楚,玄虚难测。为此,本节着重介绍小周天功法,而对中关、上关两阶段从略。

总之,小周天是人体气感循督脉通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过巅顶,由鹊桥入任脉,循环一次为一周(大周天则是在督、任二脉通后,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全通才算完成)。

小周天作为一种静功类独立功法,在社会上流行很广,其具体操作因门派和师传的不同而互有小的差异。现根据静功共同的“三要素”和小周天的传统练法介绍如下。

1、操练

1)姿势(调身):主要取坐式(平坐或盘坐)。初学者或体弱者可选用卧式(仰卧或侧卧)、站式(自然站桩)。个别人在真气发动采药时可选用盘根式;在自然盘坐的基础上改用一只脚的脚跟,抵住肛门或会阴,另一只脚仍为盘坐式。该式还可用于纠正走火入魔及遗精、阳萎等偏差。

2)呼吸(调息):随着练功的进展,在不同的锻炼步骤调息有所变化,但并不复杂。常用的呼吸形式有:(1)自然呼吸,在初期练功调神时应用。(2)逆呼吸,即逆腹式呼吸。在自然呼吸基础上进一步锻炼而形成。(3)撮闭呼吸,是小周天功夫达到真气发动(产药),行周天采药时运用的呼吸法。分吸、抵、撮、闭四步完成,行气开始用鼻吸气,舌抵上腭,紧缩肛门,轻闭气,调练后气可通尾闾、夹脊到泥丸(头顶),从任脉下行,入下丹田,达到心息相依的程度。(4)胎息,又称内呼吸或真息。呼吸达到不知不觉,腹动很微弱。这是通周天后进一步修而采用的呼吸法。

3)意守(调神):多以意守下丹田(小腹部)为主,但也有意守上丹田(泥丸宫)的。由于分大、小周天练法,而小周天又分几个步骤,所以在每个步骤中,意念活动也有变化(见下)。

2、小周天练法

小周天又称“百日筑基”。至于具体如何操作,一般都是借物取喻,很难理解,使人如坠雾中。但大体来讲,可分为炼己、调药、产药、采药、封炉、炼药六个步骤。

其简要过程是:摆好姿势,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形神安静即为炼己。然后一念归中,凝神入气穴,缓缓调息入细,引短令长,以后天呼吸接先天气穴(丹田),就是调药。

由于神返身中气自回,此时散失在外的气,即得重返于气穴;而当静极之时,正有动机,于恍惚杳冥之中,觉丹田气动,这时是产药。气机既已发动,即为先天之精,并将可能变为后天交媾之精,此时运用吸、抵、撮、闭四字诀,以火逼金行,就是采药。继续用武火烹炼,就是封炉。

而后使意气相依,以意下引至尾闾,上夹脊入泥丸,此时进阳火;再使由泥丸而前经绛宫复归于气穴,行退阴符,这就是借后天呼吸之文火,来烹炼药物。

所说“筑基”,即指上述这段历史,意即可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两段功夫打下基础。至于所说的“百日”,只是喻言,是说这步功夫在整套三步功夫中相对较短,下面分述六步功法。

1)炼己

指的就是如何集中意念,排除杂念,所以又称为修心、炼性。此步功夫强调建立起正念、真意,在程度上来说,真意较正念更为安静、集中,因此内丹术中称它为“土”,又称“黄婆”,是媒介。炼己的关键是排除杂念,思想入静,具体方法大多采用意守丹田或数息,可能见第四章“调心锻炼”一节。

2)调药

就是设法得到足够的药物,以供冶炼。这里的药物即指精、气、神而言。三者是以神来调精、气的药,使它充实、旺盛。具体方法就是凝神入穴,在炼己排除杂念的基础上,意守下丹田。凝神的时候,只是用意,想在下丹田,以求意到气到,发生作用。但应在有意无意之间,不可用意太过,要若存若亡。

3)产药

通过凝神入气穴的锻炼,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产生了小药(大周天产大药)。小药产时,就是一般所说的一阳生、活子时。是练功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景象。

在古代丹书中,对这种景象时的描述大都略而不详,其大致情况是:丹田融和,从十指至全身,周身酥绵快乐,身从耸直,心自虚静,四肢似不能自主,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似将走汇而并不走泄。接着丹田缓,窍中之气,自下往复行,行毛际,痒生难禁,光透眼帘,阳物勃举。

上述产药景象,在时间上仅是一会儿。对此,要如鸡抱卵那般耐心,等待它自己产生,不能刻意追求。假如主观想象地要它发功,即非真机,毫无益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发念等原因,有时举阳这后,会有泄精。这会使才产生的一点先天精气,又化为后天浊精了。当有这种预感时,须采取一定方法,这就是守上丹田泥丸宫,或用吸、抵、撮、闭四字诀。

4)采药

采药之法实际上就是丹书中透露的“火逼金行”。火,指心、神,即用意;金,指肾中精气。具体方法就是加强意识的作用,使暖气感往下往后推行。

意念除了可以守泥丸宫外,一般采用吸、抵、撮、闭四字决。即“撮提谷道(肛门),舌抵上腭,目闭上视,鼻吸莫呼”(《类修要诀》)。

与此同时,要加强后天呼吸,必须进用武火(深呼吸),这样“鼓之橐龠,吹以巽风,煅之以猛火,火炽则水沸,水沸则驾河车”(性命圭旨)。才能采药入炉,。

5)封炉

即“药已归炉”,必要封固,不令外驰。封固的方法,仍要按前述的四字诀,继续火逼金行,使之自然上行于督脉。

6)炼药

当封固之后,仍采用“火逼金行”的方法,续进武火(口吸)使暖流感自然走上背部督脉,通过三关,再自头顶而下,接前面的任脉,用文火(鼻呼)而复归于下丹田,和成小周天运转(任督交流),这就是炼药。

在通三关时,有的顺利,有的困难。如在夹脊关遇到障碍,一方面可用意上引,一方面微提撮肛门;在玉枕关遇到障碍,可以闭目上视,用意上行。但是,切勿急躁欲速,日日锻炼,功到自成。在炼药过程中,往往感到口液增多,咽下去时感到清香味美,此即“玉液还丹”,极为丹家所重视,不可唾去。

3、注意事项

要想练好炼精化气小周天功,必须注意掌握下述几个事项。

1)呼吸

丹书中喻神为火,呼吸之气为巽风。以火炼药时,要借后天呼吸之气的鼓荡作用, 故古称吸为橐龠。当活子时,一阳生时,为了火逼金行,必须用武火,也称进阳火(阳息)。

但当精气过泥丸后,就要改用文火(轻微地呼吸),就是退阴符(阴消)。当炼精化气通三关,小周天运转后,呼吸的情况是:每当吸气略停,气自督脉升,呼气则气自任脉降,归于下丹田。如此好一个呼吸一个循环,此时的呼吸已经非常细微匀长。每次练功,一般三百息左右。

2)用意

防止太过与不及。要勿忘勿助。但在某些时机,也要适当加强意念。

3)走火

是因掌握火侯不当,往往也是因炼己不纯,以至急躁冒进而出偏。譬如进阳火太快太重;退阴符太快太凉等。总之,进火、退火,都要根据一定的程序而进行,避免走火现象的发生。

4)守住心神

在习炼中,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当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时,忽然会觉得下丹田一动,随之再动又渐温热,仿佛一团模糊之物从中超然而出,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如此情况,即是先天元阳真气产生,古气功术语称作“道自虚无生一气”。此时,练功者须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做到既不欢喜,也不惊疑,更不要用思维去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之,应保持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无论功中境界如何玄妙,皆以平常心待之,本来如此,没什么好稀奇的。

练小周天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习练者要不断磨去自己的执著心,千万不要去妄求速成。须知修习静功之事,实是半分勉强不得,越是心烦气躁,越不容易取得功效。所谓“欲速则不达”,诚为至理。

不断练功,入静境界日渐稳定,下丹田中的温热感,便缓缓弥漫开来,此时形神合一,仿佛全身都融入虚空之中。如能保持心性不为诸缘所动,意念达到如明镜,如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时,习者会感到下丹田气动,接着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流注循环,先达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再到百会,顺前额下至面颊,过“鹊桥”(指舌),接入任脉,仍然回到下丹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气通小周天

气通小周天后,真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久之凝结成丹。

习练丹道小周天功,有一个采“小药”的过程。精神虚极静笃后,则元神显现;元神显现,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

元精,即是炼就内丹的重要“药物”。元精产出后,阳气振作,丹田处会有一种温热、舒泰、畅美难言的感觉,同时外肾兴起。此时即闭目以意内视下丹田,呼吸的气息要深入该处,吸气时加意念,意随息而行,与元阳真气打成一片;呼气时不管它,随其自然。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意念集中于丹田。

值得注意的是,吸气时意虽随息而行,但切不可执著于呼吸。大约十至数十息,外肾即会完全软缩,恢复常态。元精就被采回,归还于下丹田之中,复化为气态。此步功法,道家亦称为“炼精化气”。唯真气充足至一定程度,才会自动循小周天路线运行,打通三关,完成筑基之功。

在气通小周天的过程中,若真气充足,循经而行时,神意要随着真气走;若真气不足而停下来时,则神意也要停下来,继续温养下丹田,待真气力量充实了,再顺其自然而行。此种情况,古气功术语称作是“彼是主来我为宾”,即让识神退位,元神主事,虚静无为,在真气的自动运行中,体悟自然之理。

打通小周天,对修炼内丹功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标志着本身功力取得了质变性的突破。功至此境,可保身无疾病。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阴阳失调,乃百病之源。而小周天一旦打通,水火既济,达到高度的“阴平阳秘”,病源消除了,各种沉疴痼疾自会霍然而愈。

   在锻炼中通过调整心神,达到“自然无为”的先天境地,意气自然合一,呼吸之气就可随着真意的引导,深入到下丹田,与先天而存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将其激发出来,再经过“炼精化气”,不断补充人体因思虑而耗散的真元之气。真气愈积愈多,经小周天火候烹炼,神气相抱,便会凝结成所谓的“内丹”。

 

202441日星期一,陕州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