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传统民间过年的庙会文化活动


      〇讲一讲:您知道过年为何会有庙会吗〇聊一聊:老北京过年时的庙会风景〇走一走:逛庙会,吃不够的美食,看不尽的风景〇想一想:庙会文化路在何方?【刊于《工会博览》|2017年第002期|P.29-36|共8页原题《咱们一起逛庙会讲庙会》】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过年的话题也多了起来。中国人过年,不仅图的是喜庆、吉祥,也图的是个乐乎,过的是个快乐年,也是个文化年。“日日月月俗相近,岁岁年年味相异,世世代代情相连”。千百年来,中国节日文化绵延不绝,既有民俗传统的丰盈,亦有人文情怀的支撑。要过年了,就不能不谈谈庙会以及咱们老北京的庙会文化活动。那么,庙会文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庙会又有哪些民俗文化事象和内容呢?今儿民俗学家艾君就与大家一起聊聊这些话题—

谈谈传统民间过年的庙会文化活动

 

艾君/文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年过后就开始备年了,随着春节脚步越来越近了,过年的话题也多了起来。中国人过年,不仅图的是喜庆、吉祥,也图的是个乐乎,过的是个快乐年,也是个文化年。“日日月月俗相近,岁岁年年味相异,世世代代情相连”。千百年来,中国节日文化绵延不绝,既有民俗传统的丰盈,亦有人文情怀的支撑。

过年了,就不能不谈谈庙会中国以及咱们老北京的庙会文化活动,其实,逛庙会也有门道儿。那么,庙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老北京的庙会与今儿的庙会有哪些变迁?庙会又有哪些民俗文化事象和内容呢?今儿,艾君就与大家一起聊聊这些话题:

 

(一)

您知道过年为何会有庙会风俗吗?

--庙会文化发展及其演绎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始称"社祭",源于传统民间宗教活动,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举行。

庙在古代是供祀祖宗的地方,旧时有庙宇就有祭事,有祭祀活动就香客云集,自然也就招徕了做生意的商贩,于是就形成了庙会文化。可以说,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以及成为一种社会民间风俗,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

有学者曾认为,“社祭”是中国庙会产生的主源,这不无道理。这是因为,远古的中国人,为生存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或驱鬼逐疫,于是就建“社”(注:古指土地神),太社、王社、国社、侯社、民社或里社便相继诞生,民众向社神祈风调雨顺,就要进行社祭,祭时少不了舞蹈、音乐,从而有了在庙宇祈祷性祭祀活动。到商周时期,庙会成为民间风俗活动。汉代后,随着中国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民间祭祀风俗由乡间里社逐渐转移到寺庙和道观进行,文化的兼容并收,使庙会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唐宋是开放时期,胡人文化介入,儒释道三教并立,庙会活动逐渐由祀神、娱神向娱人发展,增加娱乐内容。此时,庙、台、祠、宫、观、庵等宗教场所大量建立,从而促进了庙会活动繁荣。明清至近代是我国庙会定型、完善时期,庙会活动有了规律性、秩序化。在笔者看来,传统庙会由宗教文化活动演化为宗教与经济活动相融合的民间集市活动,应是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我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发展,货物流通促使了经济文化发生变化,中国集市贸易出现了空前繁荣,功能门类开始完备,这让我国传统庙会这一宗教活动在发展中逐渐融入新的元素和内涵,在保留传统祭祀活动同时,商家、艺人也抓住了商机,庙会活动开始增加了民间艺术表演和以及购物等市场贸易。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庙会活动基本形成以“祭祀、娱乐和购物”等融为一体的“庙会文化经济”活动。文革期间,我国庙会活动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许多民间民俗活动逐渐得到恢复,伴随着一些传统寺庙、道观恢复,各地“庙会”“山会”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景象。近十年,庙会文化活动更成为了现代春节期间的热点。随着人们的生活文化需要,庙会除了在寺庙进行,也有在公园和广场等开阔的地方举行,主要是进行文化、贸易和娱乐活动。全国各地的庙会活动随处可见,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地坛庙会、上海城隍庙庙会、南京蒋王庙会、山东泰山东岳庙会、天津皇会、福建妈祖庙会”等。丰富多彩的地方庙会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庙会文化。而今的中国庙会已经成为“中国集市娱乐文化活动的百科全书”了。

由此可见,庙会风俗的兴起则与寺庙、道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伴随着我国民间信仰、商贸、文化等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二)

过年时,北京是庙会的天下

--北京庙会的时代变迁

   过年的北京,庙会是最富有特色的京城民俗活动,所以,有人说,过年“北京是庙会的天下”,这话不无道理。“过年的北京是庙会的天下”,数量多、种类全、特色亮、持续久。北京是千年文化古都,也是中华民族各种文化在此辉映、兼容并收之地,北京的庙会活动向来体现了中国各民族传统庙会的基本特点,同时也有着她独特的皇家庙会风格,北京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庙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旧时北京,有庙宇必有庙会。那时,北京的庙会数量可谓举不胜举。白塔寺、白云观、报国寺、隆福寺、碧霞元君庙、财神庙、崇元观、大观园、厂甸、大钟寺、地坛、东岳庙、都城隍庙、黑寺、红螺寺、护国寺、神庙、黄寺、火神庙、极乐林、精忠庙、九天宫、莲花池、龙泉寺、龙潭湖、吕祖阁、妙峰山、南药王庙、蟠桃宫、前门关帝庙、三忠祠、善果寺、十里河关帝庙、太阳宫、天仙宫、铁塔寺、土地庙、万寿寺、卧佛寺、五显财神庙、药王庙、雍和宫、灶君庙等等,尽显京城庙会文化的多姿风采。在众多庙会中,惟有厂甸庙会不以庙为名。

老北京的庙会文化有三大类别组成。一是祭祀和祈福。祭祀“三皇、伏羲、女娲”等祖先或英雄,祭祀“道教、佛教”等神灵,另外,就是祈安、祈子和求富。二是观看表演活动。主要有戏曲、杂耍和民间艺术。三是购物和饱尝嘴福。

以下,笔者艾君就带您去看看今日北京几个特色庙会— 

【厂甸庙会】厂甸庙会依托的是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南新华街一带的火神庙、吕祖祠和土地祠三座小庙,而今这三座庙已不复存。旧时厂甸庙会,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整个庙会核心是位于新华街的海王邨公园(今中国书店)。因为临近书肆密集的琉璃厂,厂甸庙会文化气息非常浓郁,又很多经营书籍古玩、字画文具的摊商,这也是厂甸庙会所独具的特色。

解放后,厂甸庙会仍一直举行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后来偃旗息鼓37年。北京市政府2001年恢复了厂甸庙会。2006年5月20日,厂甸庙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庙会】传统的天坛庙会属于皇家庙会。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建筑群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建筑群举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祈大典654次。近几年,天坛依托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做足了祭祈文化。通过祭天仪仗表演形式,把皇家祭祀文化跟民间节庆文化有机结合,主要内容是宣传祭天仪式的表演,让游客既能感受节日的热闹欢腾。

正月初一至初五,天坛祭天仪仗和祭天乐舞表演,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祭天情景。每天都吸引几万游客畅游天坛,体会“皇帝”祭天,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盛况。

【地坛庙会】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地坛庙会是京城庙会老品牌,每年在农历腊月三十至正月初七举办。

1985年地坛庙会恢复后,以古坛风貌为依托,开展一系列颇具民族、民间、民俗特色的精彩活动,有“年货,祭地,娱乐节目”等。其仿清祭地表演是地坛庙会独有的传统节目,场面宏大,再现了清代皇帝祭地,祈求地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景象。

【龙潭湖庙会】龙潭湖庙会也叫“龙潭庙会”,属改革开放后,新兴起的无庙宇而闻名京城的“春节庙会游园活动”。自1984年开始举办以来,已成为北京市春节期间一项传统性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成为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盛会。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民最喜爱的春节庙会”。

【圆明园皇家庙会】圆明园皇家庙会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尤其是在乾隆盛世,皇室每逢年节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园内除宴赏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臣外,还要举办灯戏、摔跤、马术、杂技、火戏表演等各种节庆活动。

2010年2月10日至20日首届圆明园皇家庙会举办。庙会的活动主要的地点是在南门广场,沿着主干道到主要景区的路口上。庙会主要包括“皇家祈福、皇家文化展示、宫廷斗鸡、皇家皮影戏、五帝赐福、百花迎春”等活动。此外还有多种传统演出项目,并特别邀请了中华奇人进行绝技表演。

【妙峰山庙会】妙峰山庙会地处北京西郊门头沟区,起源于明朝,在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妙峰山顶的碧霞元君祠(娘娘庙),曾经是中国北方地区远近闻名的圣地。妙峰山庙会,号称“香火甲于天下”,成为老北京及北方省市影响最大的一项汉族民间信仰、民俗风情活动。

香道多是妙峰山庙会的特点之一,从古至今有五条香道。旧时每年庙会时,各条香道上全是进香祈福的游人,络绎不绝。香火之盛,实可甲于天下。1990年恢复庙会活动。

【八大处新春祈福庙会】八大处位于北京西山著名风景区南麓,始建于隋唐至明清时期,因山中有八座古刹而得名。旧时春节,这里历来是老百姓进香纳福的圣地,也举办花会比赛。2015年大年初一至初六北京八大处新春祈福庙会恢复。庙会的形式遵循传统的北京风俗和佛教文化,恢复了开山门、洒净、高僧送福,热闹的小吃街和市场,市民来到八大处,看到一个既不一样,又是老北京传统文化的庙会。

【红螺寺庙会】千年古刹红螺寺是我国北方佛教发祥地和最大的佛教丛林。旧时春节期间这里会举办庙会,成为老百姓进香纳福的之地。改革开放后,红螺寺庙会得以恢复,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六传统的红螺寺庙会吉祥喜庆、历史悠久,将民俗文化、传统节庆、寺院文化、休闲养生等丰富元素与旅游活动充分融合,以突出展示中国传统“福”文化为特点,推出系列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深受北京市民及广大游客的喜爱和认可。

此外,北京春节期间,还有大观园红楼庙会、房山龙门生态园(天开寺)庙会、京津冀中华大庙会、北京石景山游乐园洋庙会、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新春庙会、北京欢乐谷春节大“妙”会、古北水镇春节庙会、通州运河文化庙会等等,都突出北京文化的特色,既保留传统庙会的形式和内容,又增加新的文化内涵,成为北京人春节期间的欢乐去处。


 

(三)

吃不够的美食,看不尽的风景

--走进庙会的民俗活动


每年过年逛庙会,则是北京人必不可少的节日游乐活动。庙会上,那丰富多彩的表演节目、品尝不够的风味小吃,总会让人们流连忘返。到了庙会,是吃不够的美食,看不尽的风景。清人孔尚任在他的《早春过琉璃厂》一诗里说:“其余吹器多,葫芦声鼓荡,画角仰天鸣,冰柱抽一丈”。可见那时厂甸和各大庙会通见的一些“戏曲、杂耍、小吃”等早就流行于市了。

京城众多庙会都有不少百姓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据悉,在白云观庙会上,有2个项目总吸引游会者,也是最热闹的活动。一是庙门内有一石猴浮雕,京城百姓认为摸摸可去病消灾、延年益寿,触摸者络绎不绝;二是窝风桥洞里吊着枚大铜钱,钱孔中的小铜钟上写着“钟响兆福”4字,据说,若能用手中硬币投中铜钟则能会实现心愿。其实,庙会里的光景很多,那么,每年庙会上,都有哪些值得您去看一看、品一品或者参与其中的民俗活动或者风味美食呢?艾君把当今京城庙会的习俗活动总结为“礼俗、演俗、艺俗和食俗”4大类,以下,俺就带您一起领略一下庙会风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