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14):挂壁公路·龙门寺·天台庵


 暑期开始(14):挂壁公路·龙门寺·天台庵

202377

七点多我和老党出门。

客栈门前场院搭了棚子,充作餐厅。一个女子忙前忙后正在招待客人吃早餐。老党让我猜那女子是女儿还是儿媳,我猜是女儿。老党还真去问别人,果然是女儿。

老党热心快肠,平易近人。我们出游的时候,问路,打听事情,都是老党的专业。他喜欢跟人打交道,尤其是跟女同志。昨晚一到,就跟老板娘聊起来。知道这家客栈是去年才盖起来。当地政府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参与发展旅游业,对于建房经营客栈给予贷款支持。这家客栈投资150万,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老板娘是对面山后面的。以前回老家,要翻过对面山梁。直线距离也就三四公里,但要走一天。现在通了公路,虽然绕了二三十公里,坐车个把小时就可以到。他们现在经常到林州进货,半个小时就可以到。又跟老板的儿子聊。小伙子原先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也挣不下多少钱。后来村里发展旅游业,就回来和父母一起经营。他在外面也是做厨师,经营客栈正合适。这一家人都热情友善,服务意识强,他们家客栈在村里一直是评分第一。

八点钟返回客栈,叫上小付两口子吃早餐。早餐按人头算,一人10元,一个鸡蛋,两个馒头,若干小菜和咸菜,玉米粥不限量。我们吃早餐的时候才看到儿媳妇儿梳着头出门,这时女儿正在收拾客房,她早上已经干活至少三个小时了。

饭后出发,导航的终点是平顺县龙门寺,87公里,得两个来小时,如果不堵车的话。我们不需要赶时间,可以随意游荡。

才出发几百米,见前面一家酒店门口一座小亭子,俯瞰着一潭碧水,就停车过去拍照。亭子在石岩上,下面就是神龙湾,也就是祥云湖。现在仅水库有水,上游基本上是干的。居高临下,两岸是白色的悬崖,中间是碧绿的湖水。有快艇在游弋,卷起一条白色的浪花。神龙湾是太行大峡谷的一部分,从山顶到谷底的落差得有600米吧。

从井底村往西,公路在旋转着盘升。大概爬升到峭壁三分之一左右的高度,眼前出现一道石门,二三十米高,五六米宽,将公路紧紧夹在中间。过石门,正对面是一面数百米高数百米宽的巨大石墙。几乎是垂直的。竖状纹理的巨石,白色的,缝隙处长着小树或杂草。整体来看,像是巨大的屏风。峭壁的中间,有一条挂壁公路。很多人在路边拍照。

过石门不远有小卖部,一位七十来岁的老人在经营。在对面,老人在公路下边修了个旱厕,不分男女,一人收1元。这是我进过的最干净的旱厕。

老人说,这条神龙湾挂壁公路,是井底村300多村民用15年时间修成的。1985年开始,2000年完成。全部使用的是简单工具,没有用过任何现代机器,测量仪器都没有使用过。隧道部分长1500多米,有40来个天窗。就工程量和施工难度而言,超过了郭亮村挂壁公路。原先仅仅是满足村里的需要,修得比较窄,只能单车通行。2000年之后又在政府支持下,进行了拓宽和加固的工作。现在双车可以通行,但一些路段得让车。

我们的车进洞不久就被堵塞了。估计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往前也不会太顺畅。我于是下车,看风景,拍照,让他们三人留在车上。

路面不宽,有比较陡的坡道,还有急弯;里侧的石壁上,有放射状的放炮的痕迹;有的很漂亮,像盛开的菊花;顶高有三四米,五六米,顶面通常不平整,有巨石像要落下的样子;隔几十米会有个天窗,为采光之用;透过天窗,可以看见对面的山梁,下面数百米深的沟谷。神龙湾挂壁公路观景台其实是在对面山崖上,不过,从那里只能看到峭壁上的公路及天窗,而无法体会身临其境的震撼。

从对面来的车并不多,大多是从峡谷出去的。出去的车是上坡,往往走上一段就要停下来让一让。有几段几十米的公路,是半敞的,稍微宽一些,就有车停下来拍照。站在悬崖边上,脚下是数百米的深渊,一时竟有了飞翔的冲动。赶紧退回来,接着往前走。

挂壁公路的尽头,出隧道,左手边有河沟,河沟尽头是悬崖。冲着河谷的方向,修了座石拱桥,是月亮的样子,叫“月亮桥”。实在是壮观的景致,不过要收二十元的门票。

等了十几分钟,老党的车过来了。接着朝太行山外沿走,陡峭的山峰,幽深的峡谷渐渐退去,坡不再那么陡,弯不再那么急。

走上长治市的太行旅游公路。道路平整,标识清楚。中间有黄、红、绿三色的分隔线。

老党在刚才的紧张之后,一时间又太放松。一个平直的缓下坡,讲话时习惯性扬起右手,带动了方向盘,车子冲出道路,冲上路基,冲到外面草地上。实际上没有什么危险。这个地方路基下没有坎子,也没有水沟,是缓坡过度到外面的草地上。

龙门寺在平顺县东北端的石城镇,我们好像是穿出太行山之后,又沿着太行山的西侧往东北行进。走过三四十公里的太行旅游公路之后,进入繁忙的省道或者县道,大车很多,不仅有拉煤的,还有拉其他矿产品和农产品的。路面被辗轧得坑坑洼洼的,尘土飞扬。

从石城镇拐向龙门寺的道路要安静很多,车不多,路面也不错。我以前看视频,从石城镇到龙门寺只能步行,三公里,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在公路直接修到了寺门口。不过,最后几百米又窄又陡又是急弯,只能单车通行。还好,没有碰到对头车。

 

我看网上的信息,说龙门寺是坐北朝南,可是我的感觉是背靠着太行山,坐东北而朝西南。

停车场附近应该是山门所在。不过,石阶的尽头只有一对朝北的石狮。后面平台上两株巨大的白皮松,却是对着西边。停车场边上有小亭子,一位农民模样的老哥在售票,收的是是卫生费。20元一人,小付免票。扫码没信号,现金又找不开,老哥让我们先进去。

天王殿在高台之上。前面的地上长满杂草,说明来这里的人不多。石阶是新近翻修过的,痕迹明显。石阶一侧有“国保碑”,显示龙门寺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山西,第四批国保单位都是相当厉害的了。

天王殿是单檐悬山顶,筒瓦覆顶,三开间。檐下有柱头斗拱二,转角斗拱二,明间有补间斗拱一。斗拱用材硕大,简洁朴实。最特别的是明间斗拱,用材更大,形制更美。有45度和60度两对斜拱,整体是盛开花朵的样子,华美而壮丽。很像大同善化寺三圣殿的补间斗拱。不过,规模没那么大,也没那么华丽。这个补间斗拱是整个这座建筑最大的,其两边已经挨着了两侧的柱头斗拱。

廊下有介绍,说天王殿始建于金代,后代有重修,不过大木构件更换甚少。总体而言,还是金代的建筑。廊下左右有八字屏,中间是石雕的二龙戏珠。右屏二龙戏珠上面有“光绪”二字,左屏则有“七年”二字。这是不是说这八字屏是“光绪七年”雕凿的?这样落款实在是新鲜。廊下还有几通石碑,记载龙门寺历史上的重修事宜。

天王殿正门不开,从右边侧门进入院内。

院内有古柏两株,经幢一座。正面台基之上是大雄宝殿,是北宋年间遗构。有介绍文字显示,虽经历代修葺,大木构件更换甚少。大雄宝殿是单檐歇山顶式样,是寺内最高等级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角及前檐的六柱,均为八面抹角石柱,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四面均为柱头斗拱二,转角斗拱二,用材巨大,形制宏伟。矗立高台之上,檐角飞起,仿佛大鹏展翅。殿内两侧有明清风格绘画,保存还比较完好。留意到主佛两侧柱子上的旧报纸,有毛主席和刘少奇的头像,有关于一五计划的报道,应该是1959年的报纸。

大雄宝殿右边是西配殿。西配殿是五代后唐(925年)时期的,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殿前有经幢造于950年,记录了西配殿的建造情况。西配殿是单檐悬山顶建筑,三开间。有柱头斗拱二,转角斗拱二。斗拱很简洁,一斗三升的做法,没有使用斜拱。之前看过视频,说西配殿的橑檐枋是唐代的材料,至今还没腐朽迹象,上面的彩绘可能是明清的,还比较清晰。西配殿以前做过小学教室,现在室外墙脚还放着一块学校的校名碑。

东配殿是明代建筑,是该寺唯一的硬山顶。斗拱较小,柱子又细又长,屋顶更陡,构件的装饰性更显著。东配殿面阔三间,有柱头斗拱二,补间斗拱三,无转角斗拱(因为山墙是从上到下砖砌的缘故)。明代建筑用材较小,说明北方森林已被严重破坏。

大雄宝殿后面院子,正面是燃灯佛殿,单檐歇山顶。属于元代建筑,梁架构件使用的是自然弯曲的木材,稍加砍削即用,体现元代建筑的粗狂风格。也是三开间,柱头斗拱二,转角斗拱二。相比西配殿,显得复杂一些,相比东配殿,显得朴拙一些。

龙门寺建筑其实有左中右三条轴线,我们只是看了中轴线。不过,就看古建筑而言,已经足够。我看过很多古建,就建筑年代的多样性而言,这里是最多的。五代的西配殿,金代的天王殿,北宋的大雄宝殿,元代的燃灯佛殿,明代的东配殿,没有特别注意的,大多都是清代的。

出门,到售票亭。老哥已经找好了40元零钱。

下山,往平顺县城方向走,后面还准备去探访大云院和天台庵。

经过一个比较大的村子,找到一家饭馆。快两点,早该吃午饭了。10元一碗的炒饸饹,味道好,分量足,比昨天吃的刀削面还实惠。

计划好要去大云院的,是第三批国保单位,也是非常厉害的古建筑,那里有罕见的金代壁画。按导航岔入小路,却见有告示“大云院正在维修,谢绝参观”。只能返回。

调头时却发现我们正好走到了千年古村实会村的村口。几位老汉坐在村口一间屋子的墙脚,纳凉,抽烟,闲聊。小付说这是村里的新闻发布中心,应该很贴切。

巷道口高台上有观音殿,小巧玲珑,展翅欲飞的样子;应该是古迹,不过年久失修了,摇摇欲坠。往里走了几条胡同,只见到一人。贸然进入一户人家的院子,没碰到人。院子是一正房两耳房的格局,有点像“三房一照壁”。正房二楼正中,也就是一楼大门顶上,开的不是窗子,而是一扇木门。这种风格是第一次见到。家家都做了厕所改造,旱厕改成了水厕,都装了木桶,可是却没有水箱。这是今天看到的最大笑话。山西缺水,改水厕很难解决用水冲厕的问题。

既然是千年古村,应该有些古建的。走了一圈没看到像样的古建,于是离开。下一站去天台庵,应该不会看不了吧。

天台庵在王曲村中央的一处高台上。看起来是个比较热闹的村子,很多小卖部,小饭馆,杂货铺,车来车往,人声鼎沸。

天台庵不是风景区,一般情况下是不开门的,要参观的话打电话给管理员来开门,每人收10元的卫生费。我们到的时候,正巧有四位运城来的古建爱好者,她们请来了管理员,开了门。管理员大概以为我们是一伙的,没收我们的钱。

天台庵在高台上的院子里。从高台一侧台阶上去,进门。院子靠北又有一米来高的台基,一座如鸟展翅的古建,就坐落在台基之上。

天台庵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正脊不长,坡面平缓,屋檐伸出很远,四角高高飞起。三开间,柱头斗拱二,转角斗拱二,门头有补间斗拱。斗拱简单朴拙,用材巨大,是龙门寺西配殿斗拱的样子。门头有一纸黄色告示,是文革期间平顺县革委会发出的要求保护天台庵的指示。

天台庵雄踞高台之上,如同展翅的大棚,虽然体量不大,却给人雄壮的感觉。相比于芮城的广仁王庙,天台庵更像唐代建筑,更有唐代气象。天台庵以前曾经被断定为唐代遗构的,后来大修时从梁上发现的文字,证明是五代的建筑。

我对古代建筑略知皮毛,只是有兴趣,看了一些文字,看了一些实物,懂一点点粗浅的常识。老党很好学,很谦虚,他问我的时候,我就勉为其难跟他讲一点我所知道的常识。庑殿顶,歇山顶,柱头斗拱,转角斗拱等等。我懂得的一鳞半爪,很快就倒完了。

几位运城来的女子,是真诚的古建爱好者。运城是中国古建最多的城市,她们应该已经看遍了自己城市的古建,逐步推广到其他城市。这样说来,她们对古建的实物考察,已经非常丰富了。她们四人中,有二十几岁的,三十几岁的。我正在跟老党聊着,她们几位凑了过来。说她们是专程从运城过来看古建的,一路上已经看了青莲寺,观音堂等等。又说天台庵很神奇,可以找到的资料很少,虽然看到了实物,却不明白其奥妙。她们以为我是什么专家,要我给她们讲一讲。我说我也是古建爱好者,最近些年才感兴趣,接触时间还不长。只懂得非常粗浅的一些常识,还要向她们学习(她们在殿内看梁上的彩绘,讨论了四爪龙和五爪龙的问题,我就不了解)。我越是这样说,她们越是以为我是谦虚。我跟老党边走边讲,她们跟在后面。我感到很囧,想赶紧离开。

就在这时候,管理员出现了。几位女孩央求他介绍介绍。管理员应该算是位古建专家,他给大家讲天台庵的结构,材料,特征,很多专有名词,很多晦涩词句。那些古建方面的专有词汇现在已经不用,很难听懂;加上他说的又是当地土语,发音有些特别;我看那几位女子面面相觑,不明所以。我大致听得懂三分之一,再加上猜测,基本可以听懂。他大致说的是天台庵就其建筑风格和使用材料而言,完全符合唐代木构的特征。他说话的时候,感觉是有些生气的成分,我怀疑是我刚才讲天台庵不是唐代而是五代遗构的说法惹恼了他。

听着困难,不愿意听下去,就离开了。本来应该交卫生费的,但不好打断管理员讲话,就作罢。

从平顺到长治不远,长治的居住条件要好一些,于是决定住到长治。

晚上去正则美食广场吃烧烤,喝啤酒。选择了最热闹的一家,还有歌舞节目看。酒后步行回酒店。走到一半,拐弯时方向搞反。走了一公里又折回来,等于多走了两公里。

这一天,收获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