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于香港、于加密货币和Web3.0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同日,香港证监会发布《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指引》和《打击洗钱指引》,香港虚拟资产新政上路。即日起,元界推出「香江起势录」,关注香港虚拟资产、Web3.0发展的前路。
今日,元界财经推出对Uweb校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博士的访谈,他的另一身份是香港区块链协会荣誉主席。
SEC起诉两巨头,算是最后的利空吗?
元界:美国SEC针对Binance和Coinbase的行动,会让全球对加密市场的监管收紧吗?你关注的点是什么?
于佳宁:一直以来美国对于数字资产的监管是全球的标杆,自从香港拥抱Web3.0的政策启动后,这个外部格局的变化似乎也影响到了美国内部的监管节奏。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的分歧,在美国大选年来临之际,也许很难看到短期弥合的前景。
SEC对两者的行动,我个人更关注Coinbase的硬刚,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在美国市场用美国的法律来解决争议,我们期待Law is Law的较量。一个长期发展的市场不是怕监管,而是怕监管不作为。
元界:你有一个观点,行业的整体风险在增加,这些增加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于佳宁:在整个逆全球化、美中脱钩的情况之下,地缘的冲突、美国监管的收紧,客观上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把一些政治风险,引入到这个行业来。最大的资金源头如果被掐断,或者说一定程度被掐断之后,未来新增的资金到底从哪里来,从哪里进入这个行业,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币安刚刚宣布从荷兰退出,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下一步有没有可能更多国家政策收紧,或者因为其它原因而致币安退出,这样未来到哪里买币,都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元界:针对Binance和Coinbase的行动,会让市场转入一个漫长的熊市,还是行业最后的利空,尔后又是一个很长的小牛市?
于佳宁:目前最新的消息是SEC和币安就一部分事宜达成一些共识,美国监管的出发点是用传统金融百年沉淀的监管框架,来约束和限制潜在的风险,和香港一样,都是站在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出发的。
这个不构成行业的基本面利空,因为未来所有限制市场快速升温的政策,都只是阶段性地影响市场情绪,而市场的升温,所引发的乱象更容易激发监管出手,所以不存在最后的利空一说,市场应该就是在每一次的回调后,有更夯实的基础向前发展。
下一波牛市发动的时间节点会在何时?
元界:你有市场升温(复苏期)、资金涌入(过热期)、市场崩溃(滞涨期)和创新浪潮(衰退期)的“数字资产时钟”的说法,当下处于哪个阶段?现在在大周期市场的哪个位置?
于佳宁:我不认为说牛市马上要来,牛市还有个周期,还有个过程,但是现在一定是熊市的偏后段了。这个没有什么特别要讨论的。这个行业机会当然很大,跌得很,调整得深,洗牌得猛。不洗牌,不调整,不跌,哪来的机会?对吧?
元界:此时,在资产配置上你有什么可以公开提醒大家的地方?
于佳宁:我们只要不被爆掉,我们只要能在这个行业存活,我们其实是乐于看到深刻的调整。没有调整,只看到大家伙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这个行业越来越集中,那我们以后咋玩?只是无论大象打架,还是行业调整,我们是那颗小草,要避免被压到、压死。未来还是需要新机会,然后也需要市场调整。
元界:你将资金、人才、技术和用户视为四大通道和维度,他们的开启是下一波牛市的前提。如果以此衡量,以你的观察和研判,下一波牛市的发动,会指向哪一年?
于佳宁:关于牛市的预测,我们本身是做Web 3.0 教育的,并不是从交易机构的角度去研究市场的短期涨跌,但是我们本身对于周期的理解和Web3.0本身的发展底层逻辑,非常了解,加上平时有机会和众多业界的大咖交流,其中也包括了很多Uweb的讲师,也给我们多方面的观点。
牛短熊长,是目前阶段加密市场的特征,但每一次的牛,我们的判断都是会超越上一次的顶点,而减半效应也会长期有所递减,但2024年、2025年的减半叙事,不出意外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成为牛市的发动机。
西降东升:香港试点的战略意义
元界:纵观整个虚拟资产史,你有一个观点:西降东升。请陈述一下这一观点背后的逻辑。
于佳宁:西降东升,尤其是在去年香港11月颁布了拥抱Web3.0的利好政策,开始。也许这一波SEC针对Coinbase和币安的诉讼,是这一阶段“西降东升”的一个高潮点。
美国有些从事数字资产机构化业务的企业,由于监管成本的增加,也确实有考虑或者是开始撤出美国的行动。前段时间香港有议员还向Coinbase的CEO抛出了橄榄枝。
元界:上一次中国限制虚拟资产发展,让美国成为币圈的大本营。这一次当此美国收紧监管之时,香港又开打了一扇窗户,与新加坡一道,政策持续向好,这里面有跷跷板效应吗?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怎么理解?
于佳宁:关于政策的跷跷板,我们从市场的外部来解读,这里面有必然,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们相信您列举的这几个国家的监管机构之间应该会有沟通,但新加坡和香港还是有所不同。
新加坡更早向Web3.0开放,这与美国市场最火热的时期是一致的,某种程度上最早承接了亚洲市场的流量。许多美国公司也将发展亚洲市场,尤其是华语区市场的团队,设在新加坡。
此外,新加坡于2020年1月生效的《支付服务法案》(PSA)要求在新加坡运营的DPT(Digital Payment Token)服务提供商,包括加密交易所,必须注册并获得许可。这一法案的背景与当时新加坡的国家战略级数字经济行动有关。而外部因素,如香港的占中事件等,确实让新加坡在经济资源上获益。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时代,地区之间的竞争和合作相互交织,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格局。新加坡的早期开放和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举措,以及其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使其成为吸引投资和创新的热门目的地。而香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在某些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Web3.0和元宇宙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角色和竞争将不断演变。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在Web3.0领域也具有巨大的潜力。中国政府对于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的重视以及对于元宇宙和区块链技术的推动,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中国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与国际标准的对齐等问题。
一方面,这可能是偶然的,即由于种种因素的交织和机遇的出现,使得香港成为了一个有利于虚拟资产发展的地区,也是一个试验田。另一方面,这也可以理解为必然的,即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地区竞争和互补的力量推动了市场和政策的变化,更加凸显香港试点的战略意义。
香港最大的优势所在:亿级应用会产生于香港吗?
元界:中国需要抹平与国外在Web3领域的差距吗?目前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国外在Web3领域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创新应用,中国要怎么办?
于佳宁:目前和国外相比,中国在Web3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有所不足,国外在Web3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先发优势,拥有一些领先的科研机构和技术团队,虽然很多成员是华人。
而在产业生态和商业应用方面,国外在Web3领域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例如,去中心化金融、元宇宙、非同质化代币等领域,都有大量的创新应用,并逐渐成为基础设施。从资本青睐度来看,国外的企业和项目也更多地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和采用。
法律和监管环境,刚才已经讲过。现在中国香港的探索,也许是新的篇章的开始。
元界:香港或者说大陆有涌现优秀Web3公司的土壤吗?
于佳宁:无论香港,还是大陆,作为创新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地区,都具备发展Web3和元宇宙的土壤。在政策支持、科技人才和市场需求方面,香港和大陆都有潜力成为理想公司的孵化器和推动者。同时,加强跨界合作和开放性的生态系统建设,也将为Web3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支持。
元界:在你看来,用户是说要出现吸引数十亿新用户的杀手级应用。香港会有这种机会吗?请简要说一下这需要怎样的生态支撑?你观察香港是怎样做的?
于佳宁:要有破圈现象级的应用,香港也有机会。Web3.0的创造者,和传统互联网创业者相比,不仅是组织更去中心化,另外物理的地点上也会跟分散化,而且用户群体也是同样的特征。所以香港的机会在于资源的汇集,在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能够将资源的商业转化效率提高,这是香港的最大优势所在,也可能会是香港最好的机会。
目前港府所推动的主要交易场景,这个也是一个大应用的场景,而交易和流通本来就是数字资产价值支撑的基本面,没有流动的资产的价值是无法支撑一个大市场的,而我认为从用户数量层面来评价一个应用的成功是一种维度,而从交易量和交易活跃度来评价一个应用也是一种维度。况且从初期商量符合要求的资产的被印证成功后再拓展到未来更多的资产品种,也会给我前面所提到的评价维度加分。
香港目前已经在基础建设方面做好了这个生态构建的准备,包括了最重要的法律框架,市场的准入和市场主题资格认定,以及“同等风险,同等监管”的监管的原则,目前还在这方面和传统的金融基础设施比如传统银行,做推进沟通。而二级市场的成熟,同样会催生人才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所以,香港的生态是围绕着法规的透明、资金的高效以及人才的专业来构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