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一事——陈嘉珉站桩笔记(第347则,持桩最高境界,彬宇先生国学旨归)


站大成拳浑元养生桩,最高境界是什么?看一本著名的书,便会明了究竟。

我读过几十本现代人写的干支命理书籍,其中的《干支哲学》(上下册)是水平最高的。我研读三遍,写了六百多首心得诗偈,这些诗偈已经可以构成一部大书。《干支哲学》是我们贵州人廖彬宇先生在十九岁到二十多岁这个年龄段写的,出版到现在正好十年。书的封面上,有当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的亲笔题词:天人视野下的终极关怀。

“天人视野下的终极关怀”这句话很重要。天人、终结、关怀这些概念,可以了义在一句话或者说一个词上。彬宇先生在该书“作者自序”中写有一段话:“余曾与钱穆之子钱逊先生交谈,钱逊先生尝言:先父在世时,尝谓'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之思想,恐是吾悠悠古国对世界人类之一大贡献!”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这是差不多两千年前董仲舒说的话,我们读中国历史、哲学,可说这两句话司空见惯。现在引用这两句话,磁场不一样,用途不一样。钱穆先生活到九十六岁仙逝,他的名字进入2009出版的《辞海》第3卷,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廖彬宇先生则是我最钦佩的少年国学大家。所以磁场助力不一样。

引用这两句话的用途是什么呢?就是现在可以回答站桩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了。站桩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我们这个五千年悠悠文明古国,对世界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这个思想也是大成拳浑元桩“站成一片”的本体思想。所以很多人都说大成拳是文化拳、哲学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