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今天我们仍需要哲学?


 

《给年轻人的哲学第一课》有声书发刊词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刘擎。很高兴来和大家分享由我和其他7位非常优秀的高校哲学教师共同主讲的哲学读本《从惊奇开始:青少年哲学第一课》,这本书的有声版本即将在喜马拉雅上线。

过去一年我参加过好多公共活动,有讲座、讨论,其中有许多年轻人提过关于哲学的问题,比如说,有人问年轻人需要学哲学吗?为什么需要学哲学?那么我会说,为什么人要跑步健身,要运动呢?这很简单,还用说吗?运动让人健康;我会问,假如有一种药,一种营养品,你吃了以后完全可以代替运动的健康效果,那么运动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

你看,我们说一件事值得去做,实际上是在谈它的价值。 价值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实用性或者说叫功用的价值,还有一种是内在的价值,不管它有什么功用,它本身就是好的。哲学原初的意思是爱智慧。在我看来,寻求智慧的心灵就像热爱运动的生命一样,它本身就是好的,它会带给你一种丰沛的心灵生活。

《城市广场》

接下来我们可以谈谈,哲学到底有没有现实的功用。经常有人会问,哲学能帮我干什么?能帮我更好地找朋友、谈恋爱吗?能帮我找到更好的工作吗?诸如此类。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比较肯定积极的。我们听到很多哲学家谈哲学有所谓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是一种大用,但我想强调它的实用性,哲学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无论是私人生活还是公共生活都是有帮助的,有些帮助、有些作用是比较间接的,不那么直接,但有一个方面是有直接的作用的,那就是我们跟人的交往沟通。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说“人是交谈的动物”,你想,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在亲密关系,跟朋友还是在工作团队里,我们都需要跟人打交道,都需要说话,对吗?那么哲学为什么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交往沟通?你想,我们说一句话,特别是在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经常是隐含这些前提,然后找出一些证据,经过一些推论得出观点,对吗?而哲学特别让我们能够辨析、反思一个前提是不是可靠,一个证据是不是有效,一个推论在逻辑上是不是有自洽和一致,然后再来评估他的观点,所以你有很好的哲学的意识和能力,就会在跟人交往沟通的时候更有效地开展交流,或者能够把谈话引向深处,这是哲学一个明显而直接的作用。

《春天的故事》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在这里的《哲学第一课》和一般的哲学教程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它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在这里我们讲述的哲学,并不是一个关于哲学的系统知识和它的理论,也就是说,它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专业哲学工作者所准备的,就像你小时候学数学也好,学语文也好,不一定是为了培养你作为一个数学家或者作家,它是一个素养,《哲学第一课》也是这样,着重培养一种哲学的意识,哲学的敏感性,哲学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说,让你能够对自己、对生活、对自身的处境有一种反思能力。也就是说,我们着眼于一种哲学的意识、敏感性,或者说素养的培养。 它有什么用?它会帮助我们对自我、我们生活的处境和世界,获得一种特定的根本性的反思能力。

这在今天特别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往往会遭遇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们处在一种临时的不确定状态,比如说现在的疫情。那么未来的世界和今天一样,会充满很多不确定性的时刻,会让人陷入临时状态,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往往不能够在过去经验的延长线上展开,这就需要我们有异乎寻常的问题意识和发问的能力,这就是哲学能够帮到你的地方。

好,最后欢迎大家在喜马拉雅上收听、订阅《哲学第一课》,让我们从惊奇开始,踏上寻求智慧的旅程。

何谓“幸福”?

关于“好坏问题”的两个思想实验

节选自《从惊奇开始:青少年哲学第一课》

哲学问题通常可以分为真假问题、对错问题和好坏问题三种。“真假问题”主要属于认识论领域,但同时也涉及本体论哲学、心灵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学等领域。“对错问题”主要属于道德和政治哲学领域,它们都关涉自我和他人的关系,是一种“他—我”关系。“好坏问题”主要针对的是“自—我”关系,关切人自身的生活目标和信仰的确立,涉及人生哲学和宗教哲学等领域。

什么是好的生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非常困难、争论不休的问题。许多人都同意人生的意义在于获得幸福,这个答案直接明了,但麻烦在于,“幸福”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也是出自柏拉图的《理想国》。

隐身魔戒

想象有一种“魔戒”,戴上它以后可以隐身,随便做什么事都不会被发现。许多我们想做但又不敢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在隐身之后都可以做了。比如,你可以把书店里所有想看的好书都拿回家,到餐馆随便大吃一顿也不用付钱,也就是说,你基本上可以为所欲为。那么,戴上这个隐身魔戒之后,你会获得幸福吗?

这个思想实验表明,我们的幸福感不足似乎是因为受到了许多限制,比如人情的、道德的和法律的等种种限制,阻碍了我们某些欲望的实现,好像只要满足了这些欲望,我们就能获得幸福,或者幸福感会大大提升。但仔细想想,可能存在两个问题。

《海伦》

首先,被道德和法律限制甚至禁止的许多欲望是低级的欲望,仅仅满足低级的欲望会使我们获得幸福吗?这是大可怀疑的。以前的君王、现在的大富豪,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为所欲为,但他们真的感到幸福吗?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点。

其次,可能更重要的是,我们美好的人生,我们幸福来源的一部分是获得社会或者他人的承认: 让别人看到你的面目,尊重你的人格,肯定你的成就,承认你的价值。如果戴上“魔戒”后你变得不可见了,这些幸福的来源也就失去了。由此看来,“魔戒”的魔力是非常有限的。

福体验机

假设有这样一台电脑装置,接到你的神经系统后,可以模拟你的任何大脑活动。进入这个“体验机器”的虚拟现实世界后,你可以获得任何你想要的体验。比如,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写出了伟大的小说,在著名媒体上谈笑风生,和你的偶像约会散步,甚至还有更好的,你自己就变成了偶像明星,享受飞黄腾达的感受……

这个例子是哲学家诺齐克提出来的。实际上,年轻的时候,我写过一个电影剧本《极乐游戏》。在剧本中,我也做了类似的假设,就是把人放入电脑控制的“感应舱”,使得人可以获得一切模拟现实的体验和满足。当时我读过一点哲学,但并不知道诺齐克的这个思想实验。只是胡思乱想,就写了这么一个剧本。这个剧本没有被拍成电影,但发表在1989年6月号的《电影文学》杂志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

这个思想实验的意思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处境都是不够理想的,时常受到困苦和烦恼的束缚,那么我们是否应当接受一种更好的处境,哪怕是制造出来的虚拟现实,只要它虚拟出来的感受足够真切,我们就摆脱了所有的困苦和烦恼?如果一生都能在“幸福体验机”中度过,那么何乐而不为呢?这样我们就获得了幸福吗?

《驾驶我的车》

但好像还是缺少了什么。

我们的幸福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我的价值感和尊严感,而价值感和尊严感的达成往往是涉及过程的。比如,我们去旅游,并不只是直达一个风景点去观赏。通往景点的跋山涉水的路程,甚至其中的辛苦和沿途的变化以及最后的美景,它们连在一起构成了我们旅行的享受。

又比如,你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满分,你为此感到喜悦,大家也纷纷向你祝贺,由此你获得了成就感。但真正的成就感不单单只是因为这个满分的结果。你平时的学习、复习备考,在其中付出的努力,包括曾被一些难题困扰,以及解决难题后的豁然开朗……这整个过程,再加上最后取得的满分的结果,才构成了你的喜悦和成就感,这样的满分结果才是值得骄傲、值得祝贺的。假设你的老师不让你参加考试,直接在你的成绩单上给你记100分,你能够获得同样的幸福感吗?恐怕不能。

这些思想实验激发我们去思考构成我们幸福感的各种条件要素。显然,幸福包含着许多丰富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单独抽取出某一个要素,很难满足幸福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