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在国际会展中心赶了个大集
2023年8月17日
我是昨晚看抖音才知道在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昆明—南亚博览会”(南博会)的,时间是8月16日到20日。我们前些天还去参观过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只是在外面拍拍照,然后去逛了逛边上的王府井小镇。
在网上预约并购买了门票,每人30元。30元的门票应该是主办方的一种策略,用于选择和限制人流。同时也有刺激游客消费的功能。既然花钱买了门票,多少总要买点商品,用差价来赚回门票。
整个会展中心有十三个展馆,七号馆最大,在中间。七号馆只有签约的企业单位可以进入,我们进的是六号馆,即东南亚馆。一进门,眼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五光十色的商品。
越南商铺最多,排了一长溜。很多卖沉香,卖猫屎咖啡,巧克力及榴莲酥的。推销员很卖力,商铺前围着的游客也最多。
马来西亚的商铺也有不少卖咖啡的,卖巧克力的。我在推销员的盛情之下,喝了好几个小杯的“猫屎咖啡”,这是平生第一次。那味道是浓郁的,舒畅的,丝滑的,感觉与一般咖啡是有些不一样。几年前,一位骑行到马来西亚的学生寄过一罐猫屎咖啡,因为内心有些抗拒,放到过期,扔进了垃圾堆。
巴基斯坦的店铺也很多,有铜器、纺织品、工艺品等等。经营者都是矮矮的个子,黑黑的脸庞;有时是过于热心了,拉着你的手语重心长的样子,像是要白送东西给你。我对此有些排斥,觉得客气过了头。姿态放得很低的人,感觉自己在尊严上有所损失,一般是要在价钱上赚回来的。我很反感“巴铁”或者“什么铁”的说法,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要求公平对待一切交易对象,这样贩卖“情感”,显得做作,而且幼稚。
缅甸的商铺也有不少卖咖啡的,推销员们女子很娇小,男子很帅气。我前几天看关于缅北的视频,感觉有些恶心。我知道那些穷凶极恶的人类之耻,其实是是我们的同胞。当然,他们是我们同胞中的败类。
孟加拉国只有不多的几处商铺,卖的是工艺品,少有游客光顾。老板似乎有些失落,目光呆滞,无精打采。
不丹只有三个商铺,都是卖唐卡的。手工制作的唐卡,非常漂亮。经营者汉语说得很流利,态度热情而谦恭。跟他们聊了几句,他们实在太谦卑了。我居然为此而有些内疚,因为我没有做到像他们那样的谦恭有礼。我忽然想到,为什么要叫“不丹”呢?叫“布丹”不是更好吗?
尼泊尔是主宾国,在主会场的背后布置了主题馆,主要是旅游文化的图片展。在尼泊尔的商铺有卖颂钵的,还有店员在演示。非常神奇的乐器,非常美妙的声音。不过,不在寺院的场所,估计很难有生意。
韩国的商铺也很多,有好几排。韩国商铺展销的,都是有些科技含量的小商品,有化妆品、老花镜等等。不见卖食品之类的。日本商铺不多,也是具有科技含量的日用品。
非洲有一些小国的商铺,有卖食品的,也有卖乐器的。看到一对黑人兄弟在展示他们出售的乐器,非常有吸引力。
澳大利亚和印度也有很多商铺,不过其中很多是中国人在经营,卖的是中国的商品。
打着“俄罗斯”牌子的商铺也不少,经营者很多是中国人。
欧洲有不多的几个国家参加;美洲好像没有;美国是肯定没有参加。
法国有一个很大的展馆,专门卖红酒的。门口左右各站着一位美女,妖娆的身段,低胸的连衣裙。中老年的男人和女人,纷纷上去跟人家合影;还有人将手搭到别人肩上。我看着那些油腻的形象,感觉恶心。
阿富汗有好几个商铺。我想去看看有没有松子,没看到。都是卖地毯的,没有食品。地毯价钱都不算贵,我怀疑是不是是真羊毛的。
走出外国商铺区,休息区有卖盒饭的。吃饭的人们排起长队,一边的桌子都坐满了。我后来听到一个说法:参加南博会的大多数人什么东西都不买,买二十五元一盒的盒饭倒是很踊跃。
两位中亚模样的年轻男子拦住我们,他们拖着个箱子,肩上搭着羊毛绒围巾在兜售。一人说他老板母亲生病,提前回国,留下他们俩处理剩下的货品。他们的原则是大减价,便宜卖,早点回家。要价很便宜,显然不是羊绒。他们是巴基斯坦人,自称“巴铁”。我没跟他们纠缠,直接走开。这样的把戏,我以前在昆明火车站经历过。
中国各省的展厅,不像外国商铺那样主要是做生意,而是为了展示,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不是很多,各地主要展示的是自己有特色的商品。我今天主要想看看奶疙瘩和红茶。只有内蒙的一家展柜有奶疙瘩,100元四袋,比市价便宜一半。不过吃起来有点甜,放弃了。在临沧的展柜看到了凤牌的经典五八(滇红),尝了尝味道不错。340克的,160元一袋,买两袋送一袋。决定返回是再来买。
“旅游文化展示区”规模最大,我们呆的时间最久。展区布局成一条主街道三条小巷的样子,每个地区有一个展示区,有的是几个地区合用一个展示区。前面是民族文化的展示,主要是歌舞,后面有土特产品的展示。德宏、保山和怒江共用一个展示区。我们看了景颇族的舞蹈,傈僳族的三人乐器。表演是循环的,间隔三五分钟一场。红河州石屏县彝族的烟盒舞苍劲而柔美,豪迈而温情,是我今天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舞蹈。我少年时候看过这个舞蹈,那时还在读初中,是高中部的大姐姐们表演的。我一直期待着海菜腔的演唱,没有看到。楚雄州彝族的服装表演,无论是服装还是表演,都体现着很高的艺术水准。我曾经在楚雄市参观过彝族博物馆,那里展示了各地彝族分支众多的服饰。我很感慨,彝族真是非常善于装扮自己女人的民族。他们每年都有“赛装节”,就是展示服饰的。据说他们将服装展示的舞台都搬到了巴黎。普洱市哈尼族的乐器合奏及合唱,是最有互动性的节目,十几位来自山里的农民,手持各种土制的乐器,演奏自己民族的音乐,还与观众热情互动。我还第一现场观看了佤族豪放的甩头舞,还有西双版纳的孔雀舞,还有香格里拉藏族少女的雪山舞。大理的展区不再主街道上,参观的游客不是太踊跃。集体歌舞展示间隙,一对青年男女即兴对起山歌,歌声婉转,声情并茂。又看了云南花灯剧院的歌舞表演,云南京剧院的京剧唱段。非常有趣的是,腾讯公司也搞了个展区,两个古代文人打扮的,在拉游客作智力问答的游戏,居然还有人参与,有三五人观看。与热热闹闹的各地歌舞表演相比,这种智力问答游戏实在显得有些滑稽。
文旅展示区的东南角有个T型的大舞台,有很好的灯光和音响,台下摆着几十把白色的椅子。似乎是用来汇演的,也就是各地展示区的好节目选送到这里集中展示。我们先前在花灯剧院和京剧院看过的节目,在这里再次看到。在这里还看到来自香格里拉的男女独唱和集体舞蹈,来自楚雄的彝族男子的山歌小调,来自普洱和玉溪的民族舞蹈也很不错;后来听到来自昭通的男声、女生、合唱,有的是流行歌曲,有的是旅游宣传歌曲,没有民族文艺的特色,感觉很乏味。别的地方的表演,都是传统的,随意的,而昭通展区的表演,似乎是刻意的创作,还要承担宣传本地旅游资源的功能,显得有些弄巧成拙。
大舞台的展示还有一个现象很有趣。演出进行中,一些孩子先是坐在台子边上,慢慢地,人越来越多,就有孩子爬到舞台上,甚至坐到T型台中间三分之一的位置。不过他们很文明礼貌,演出过程中不讲话,不乱窜,坐着静静地看,静静地听;有时候摇头晃脑打着节奏。舞台很大,又大多是单人表演,所以孩子们占据三分之一舞台也没什么影响。这种景象,真是其乐融融。如此和谐与美好,其他地方很难见到。
我从来没有如此集中地,密集地看过这么多民族歌舞表演,很兴奋,很满足,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不过,还是有些小问题。各个展区相距太近,演出时间又是统一的,容易相互干扰。比如,哈尼族正在表演乐器合奏,对面三五米的佤族挑起苍劲的甩头舞,我就只能这边看看,又那边看看,顾此失彼。大舞台一侧的舞狮表演很好看,观众很多,但锣鼓声太响,持续时间又长,严重干扰大舞台上的歌唱。
还有一个我觉得很不和谐的现象。有两次正在观看歌舞表演,有外国及地州的领导人进来参观。来就来吧,与民同乐吧,谁会将谁怎么样呢?可是却安排了车队,前面有一大长队的保安开路,驱逐正在兴致勃勃观赏的游客。领导们在众保安的簇拥下,包围中从歌舞展示区中走过,还装摸做样跟表演者挥手致意。我看着很别扭。如此脱离群众,实在不是好的作风。
我在昆明参观过几次博览会,感觉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充实和兴奋。五点钟要清场,不得不离开。出来的时候还是要买点东西。到卖滇红的地方,跟厂家讲讲价。原价是160元一袋,买两袋送一袋,不到110一袋。我想买两袋,另一位女士想买一袋。结果我跟厂家讲成120元一袋。还以为占了很大便宜似的,其实是亏了。我如果以320元买下三袋,以100元转卖一袋给那女子,她可以赚20元,我也可以赚20元。不过,这个价格已经够便宜了。又买了一些别的小食品,门票应该是赚回来了。
今天算是赶了一个大集,一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商品大集,二是少数民族的文艺大集,歌舞大集;无论在物质的意义上,还是在精神的意义上,都收获颇丰。我以前对花数百亿建造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这样的庞大而无用的建筑的意义有所怀疑,而今天参观结束之后,我对云南省举办这样高水准的展览是感到自豪的。不过,这样成功的会展,关键不仅在展馆,还在组织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