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泸西寻古


 小城泸西寻古

2023726

回一趟泸西,一是见家人,二是见老同学。

今天中午同学老爽请吃饭,我上午、下午有时间找地方逛逛。首先想到的是文笔峰,徐霞客的游记中多次提到。

从昆明或者弥勒到泸西,进城大道北侧,一座森林围绕的小山,山上有黄瓦红墙的古建,我以为那就是文笔峰。它符合我对文笔峰的想象。

早餐后,扫了一辆助动车,直奔“文笔峰”而去。

东西走向的一座小山,可能二三十米高。西高东低。山顶上有红墙黄瓦的庙宇,山下周边围着茂密的树林。山脚东边是一所小学,大铁门紧闭着,从门缝往里看,有篮球场,各种运动器材,不见一个人。

返回大道,向路过的一位老者打听。老者头戴蓝色布帽,身穿蓝色涤卡中山装,脚蹬黑色皮鞋,是八十年代乡村知识分子的打扮,病恹恹的样子。

他说,山上有座寺庙,叫玄天阁,是佛寺还是道观搞不清楚,香火倒是旺盛。他纠正我的说法,说这不是文笔峰;文笔峰在县城南边。这座山叫桃笑山,山下是桃笑村,山下的学校是桃笑小学。要上山,进寺庙,必须通过桃笑小学;又说,现在学校大门可能还没开,敲一敲会有人来开门;值班员平时住在门房里。

我看老人很有见识,想跟他聊一聊泸西周围的山峰,庙宇等等;徐霞客在游记中提到的几个地方,我还对不上号。又看老人病恹恹的,咳嗽不断,喘着粗气,就不想太麻烦别人。

又走到小学门口,推了推门,不动。又使劲儿拍了拍,发出很大响声,没有人响应。一侧有门房,透过玻璃窗看,里面没人。猛然想起,现在是暑假,学校怎么会有人呢?

还是觉得奇怪,一座寺庙,怎么会通过一所小学进出呢?一所小学,怎么会成为一座寺庙的通道呢?想来,应该是小学利用了寺庙的场地作为运动场所,不是寺庙借小学的道,而是小学借寺庙的地。

还是有问题,学校放暑假,山上寺庙不会放假吧?寺庙要运转,寺里的人们要生活,总要下山购买物资。他们总不会插翅飞出来吧?

大门左边是农田,种着玉米、豆子、南瓜。穿过农田来到山脚。这是一座石头山,山脚是耸立的怪石。一座不大的石牌坊,上面的文字被凿掉。凿痕不太久远,应该是史无前例时代的杰作。后面是个石洞,不是太深,以前可能供奉过神位。

上面有围墙,一米多高的样子,没有拉倒刺的钢丝网。有几处,借助外面的石头,不太困难就可以翻进去。翻墙入寺的事情我干过。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翻进去不难,进去之后碰到寺里有人,那会很尴尬。

桃笑小学右边是一家汽修厂,陆陆续续有人来上班。跟一位刚下车的男子聊了几句。他说,山上的玄天阁,只能从桃笑小学进去。现在学校放假了,面朝公路的这道大门不开。另外一道门在学校操场的东北角,要绕过一个大弯,穿过桃笑村子。那边的大门有寺里的人看着,可以进去。

这汉子不是本村人,是外地到这家汽修厂打工的,他家小孩就在桃笑小学读书。我忽然想起,我的高中同学中,有两位就是桃笑学校毕业的。那时候,很多条件好的小学办了初中。其中小小个子的王笑笑,后来还成为我们母校的领导。

回到公路边,左转又左转,绕了一个圆圈,穿过一个村子,又来到桃笑山下。道路尽头是一座铁栅栏的大门,里面就是桃笑小学的操场。

大门外右手边的屋檐下,一组破旧沙发上坐着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年妇女,病恹恹的样子。我问,老人家,山上是不是有座庙,可不可以进去看看。

还不等病恹恹的老奶说话,对面黑乎乎的门洞里闪出一位戴红头巾的精神健硕热情洋溢的五十来岁的女子。“山上是玄天阁,香火很旺,很灵验的。有位大姐在上面看护,刚才出去买菜了。可以进去,可以看的。随便看。”说着,给我推开边上的小铁门。

我连声说“谢谢,谢谢”,还行合十礼。我以为上面是佛寺。

红头巾女子还在说,可以随便看,很灵验的。

我想,若不是在学校门口,她满可以卖点香火,生意会不错。

进入大门,是个大操场。操场两边,一南一北,对应着两座很古旧的门楼。一门三楼的式样,四米来高,顶上是紫红的筒瓦,砖石结构。应该是个古建,猜测是清代的遗留。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北边那座,从门缝看进去,里面堆放着杂物。可能是个文物,才能保留下来。不过,在小学之内,周边又没有围护,可能有危险。

操场西边就是桃笑山,山上的庙宇坐西朝东,沿山势向上排列。

山脚下一对石狮,应该是最近重修庙宇时雕凿的,看起来还比较新。后面山脚一排功德碑,记录重修庙宇的捐献情况,有几十的,几千的,几十万的。

沿石狮后面的台阶拾级而上,高台之上是这处庙宇最高的建筑,也可能是最新的。上层是六角攒尖顶,有“玄天阁”的匾额,下层是四角飞檐,有“财神殿”的匾。从建筑风格看,可能是清代的。大门紧闭。从门缝看进去,供奉的应该是赵公明。不能上楼,故不知楼上供奉的是哪位神仙。

玄天阁的后面是一排靠山的平房,有四座神殿,其中有“土地殿”,“香神殿”,其他两殿看不清匾额。“香神”?第一次看到,不知是什么神仙。

沿左侧陡峭的石阶往上,有一座小殿。殿前实在太窄,只有勉强可以走人的通道,看不到匾额。门开着,主佛位上是弥勒佛,于是知道这是天王殿。一位女子,五十来岁样子,戴红绿相间的格子头巾,穿碎花的棉袄,正在上香,燃烛。我跟她打了个招呼,“你好!”如果是佛寺,我会说“阿弥陀佛”,但这里似乎不是纯粹的佛寺,所以只能说“你好”。要是道观该说什么呢?我还真不知道。那妇女抬头瞄我一眼,没出声,继续摆放香烛。

转到小殿背后。门关着。上面是四面玻璃窗,其中两扇玻璃坏了,露出韦陀将军的右脸和左脚。韦陀将军的形象英俊而有些腼腆。看不清他的金刚杵是怎么安置的,不知这寺院管饭还是不管饭。

正对着韦陀像,上台阶,是观音楼。门两边的四屏彩绘,颜色鲜艳,上面两屏分别是插着牡丹和荷花的花瓶,下面两屏图案有点像八卦。里面没有神像,只是一个穿堂的过厅。两边摆放着饭桌和条凳,我怀疑这里是村里办事的公房。穿过观音楼,左侧好像是厨房。楼上也没有神像,而是摆着饭桌和条凳。

正对着观音楼,是“祖师殿”。没有介绍牌,不知供奉的是哪位祖师。像是道教的神像,留着胡须,胸前有镜子,右手举着剑,手臂和小腿上有护甲。神态威严。道教的各种神祇太复杂,我不了解。

祖师殿往后,到了山顶,道路比较平缓。通道的右边是几座神殿,左边有平房,好像是看护人的住所。围墙上嵌着石碑,有关于这座庙宇的历史的记载。

祖师殿后面上一平台,有玉皇殿。单檐歇山顶建筑,前出厦。檐下板壁上有12幅人物山水的绘画。面阔三间。两次间有扇形窗户,有非常现代的艺术的雕刻,中间是“寿”“福”二字。“寿”字的上面是大脑袋的寿星的形象,很巧妙的艺术。门前有两株古柏。又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的石香炉,香炉上置两层六面的攒尖顶的亭子,六面的窗户都有彩绘。感觉是个臆造的东西,之前没见过,也不怎么有道理。玉皇殿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先是圣父母殿,2000年才改奉玉皇大帝。

玉皇殿一侧,见一男子在洗衣服。那男子戴蓝色帽子,穿蓝色中山装,也是病恹恹的样子,跟我先前在公路边问路的那位像是兄弟。跟他聊了几句。他说,这里是道观,这座是主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我又问为什么前面有弥勒佛,又有观音殿。他不说话,神色有些不耐烦。

又聊了一些别的。他说他是守庙的,是文宗局安排的工作,有点工资,主要是靠香火钱生活。这个庙除了他,还有三人管理。又说,这座庙的历史很长,有三四百年了。

玉皇殿后面是悬“万世师表”匾的孔圣殿,重檐歇山顶的结构,黄瓦红墙,前出厦。工艺应该不错,绝非粗制滥造。门前也有一个圆形的石质香炉,上面的亭子是一层的,似乎是比玉皇殿低一个等级。殿内供奉的孔子及其弟子的塑像,制作也颇讲究。殿内两侧墙上挂着锦旗,其中有“有求必应”。几乎在所有的文庙,我都看到“有求必应”的锦旗。人们想当然以为被自己祭奠(贿赂)的孔圣人会偏向自己,这纯粹是自欺欺人。还有些奇怪的是,在孔圣殿廊下一侧瓷砖墙面上,居然刻了个“佛”字,有些乱了吧?

孔圣殿后面有座院子,最西头有重檐四角攒尖顶的 “三清殿”,这是整个山上最高处的建筑,也是最精致最漂亮的一座建筑。外观巍峨挺拔,气势恢宏,彩绘精美,雕琢精致。尽管也是新建,还是体现出很高的建筑及雕刻技艺。殿内主位供奉的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两侧墙上各有三层,供奉的神仙有点像佛寺罗汉堂中的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往回走,我注意看了看围墙上嵌着的石碑。三清殿的石碑显示,三清殿是乾隆五十八年新建的;孔圣殿侧的石碑显示,此山原先的庙宇叫做桃笑庵,后来改建为孔圣殿,由佛教改为孔教。落款是雍正二年,即1724年。

又与看庙的老者聊天。我说从石碑上看,此处庙宇的历史快三百年了,他很高兴。

我又问他观音殿的饭桌及条凳是干什么的,是不是桃笑村的公房;他说,初一和十五会有附近的香客来吃素斋,观音殿就是香客吃饭的地方。说桃笑村的公房在村里,是很大的场所。我又问他平时是不是吃素,他说只初一和十五吃素;平时吃素的话身体受不了。

我又问他玄天阁的香火看起来比较旺盛,算不算泸西的大庙。他说不算,泸西的大庙要数泸源灵寺和紫薇寺。

我又问他关于八腊寺的情况,这是我昨天才在地图上看到的。他说,原先是叫做喇嘛寺,后来叫成了麻辣寺,现在又叫成八腊寺。说好像盖得很大,但不知道开放没有。我原想去的是文笔峰,在八腊寺附近。没想到走了这么偏,却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庙宇。

我本想跟老人家多聊一会儿的,可他不停咳嗽,喘粗气,像是哮喘的样子,看他说话吃力,说了一会儿我就道别离开了。

返回城里,又去看万寿寺。徐霞客当年到广西府(今泸西),曾经在万寿寺住过。现在的万寿寺,仅存三佛殿,还是前些年重修的。2019年,三佛殿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泸西县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是不开门。院子的铁栅门上了大铁锁。我两年前来,院门外还坐着个老头,负责看管,可以聊聊天。现在看门的老头都不在了。殿宇自然还是老样子,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有围廊。精致的斗拱,鲜艳的彩绘,明代建筑的风格。可能重修之后就一直没开放过,场院的地面还没硬化,还有建筑垃圾未处理。讽刺的是,“国保”碑的基座,以为是整块石头,其实只是黑色大理石贴面。落下了一块大理石,露出里面的豆腐渣。形象工程就是这样的渣

三佛殿前面的土房子,上次来就是摇摇欲坠的危房,现在还在摇摇欲坠。

 

中午,老爽请吃羊肉汤锅。一起的还有小高,小明,晏子和永红。他们几位要上班,就只小高我们俩喝酒,喝得不多,适可而止。羊汤锅很好吃,烧饵块很好吃。气氛融洽而活跃,又适当控制。

午餐后回宾馆休息一会儿,我还得去看文笔峰。应该是很近的地方,但我不放心,担心会找错,于是叫了DD

就在城南的金林花园小区东侧,金林大酒店附近。

远远看见小山之上一座小亭子,司机说那就是文笔峰。文笔峰是不是应该像个笔架,或者有个文峰塔,可那边只是很小很小一个山坡,西侧顶端有个小亭子。我读徐霞客的“游记”,几个地方讲到文笔峰。那时候他考察泸西的水文,多次去过矣邦池边的小龙甸(明朝叫做广西府之前,这里一直叫漏江县。那时候坝子里有大片的水面,叫矣邦池。湖水从小龙甸的水洞漏出去,故曰“漏江”),游记中多次提到文笔峰。这里是从城里到小龙甸的必经之地。徐霞客的笔下,矣邦池北岸有三座山峰,东为灵龟峰,上有广福寺;西有翠屏峰,就是桃笑山。那时候还没有玄天阁,可能有桃笑庵,但没有提及。中间有文笔峰,上有文笔塔。现在的这个小亭,可能是塔毁之后才建的。

眼前的小山,东西走向,不过数十米长,数米高。东边有绵延的缓坡,最高处也不过几十米。所谓“文笔峰”,可能就是中间有凹陷的这两座“山峰”。“两峰”之间的凹陷处,一片杂草中间,有一座四角飞起的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两间,进深间,坐西朝东。黄色筒瓦覆顶,全木结构。精致的斗拱,精致的雀替,精致的木窗,古旧的式样,古旧的材料。这个建筑叫做船厅,原为清朝驻军官邸的建筑,在城内,近年来迁建于此。

船厅的南边就是新建的八腊寺,迁建于此可能是希望依托大寺得到保护。但这样放在野地里,四周长满荒草和杂树,是得不到任何保护的。

船厅往西,是文笔亭所在的小山。其实是一块整体的石头,被杂树和杂草包围着。有水泥小路,但被杂草完全遮盖,杂草比我还高。上山有一座砖石的门坊,白色的,被风尘染成了红色。往里,有二十几米就山石开凿的通道,通道左侧是峭壁,下面就是八腊寺门前的广场。通道尽头又是一座砖石的门坊,跟前面那座一模一样。过第二道门坊,山石的顶端就是文笔亭。重檐攒尖顶,五角形,黄色筒瓦覆顶,全木结构。门紧闭着,里面供奉的是执笔的文曲星。外形是有些古旧,但肯定是最近几十年的建筑。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就在这边有勤工俭学基地,每年都要来几次劳动,印象中没有这么个亭子。

下小山,从船厅边上,沿着八腊寺的墙脚转到正门前面。八腊寺坐东朝西,就山势布局。正前面是个四柱三门三楼的门楼,油漆彩绘还很新,斗拱繁琐而精巧,是我所讨厌的那种清代风格。里面有个广场,中间有个六面七级的红色铜塔。从外观看,整个寺院呈四边形,中轴线上有三座大殿。最后应该是主殿,山墙上写着个大大的“佛”字。大门紧闭,从外面锁着。山门造型奇特,中间好像是十字悬山顶,两侧是悬山顶。斗拱很繁琐,彩绘很鲜艳。我从网上看到有“八腊寺”的说法,是祭祀与农业有关的神祇的。没听说过这边有祭祀农神的传统。是不是像早上玄天阁的师傅所说,是由“喇嘛寺”演变而来,不得而知。

八腊寺的后面,有缓坡路通往山顶。山的侧面种着庄稼,主要是玉米;山顶平坦,荒芜着,停着两辆挖机。有个告示牌显示,文笔峰要植树造林,种了庄稼的要在730日之前收割干净,过时间将会被毁掉。看起来,这一带可能要围绕着八腊寺建立休闲旅游景区或者公园。

我看地图,南城一带还有个南桥寺。刚才过来,DD司机也提起过。

进入城内,就在荷花塘的西边,红色围墙之上有一门坊,门头有“南桥寺”匾。铁皮大门紧闭着,门前胡乱停着小车、农用车代步车三轮车摩托车,周边乱糟糟的,杂草疯长。顺着围墙走一段,不见开门的地方。院内也不见烟雾起,不闻烟火味儿。从墙头看进去,也不见飞檐斗拱的古建。想来不会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内容,也许仅仅是做了个门头,挂了个门匾,造了个噱头

穿过小巷,朝老城走去。巷道两边都是低矮的院子,应该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或许更早。改革开放四十年,老城这一片变化不大。

迎面一栋庞大的建筑,五层的钢筋水泥的楼房。二三层都有十个房间。正面墙上有铜皮制作的大字“云南泸西鞋厂”,每个字有半间房子那么大。应该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

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工业品的鞋子都是计划生产和计划销售的,这样一个“大厂”,可能是一个县工业制鞋的唯一来源,甚至还供应周边地区。我的印象中,相当一部分农民平时是不穿鞋的,还有相当一部分穿的是草鞋,或者自己做的布底鞋。国家工作人员才穿工业制鞋,干部才穿皮鞋。那时候,一切工业品都是凭票供应(不仅是工业品,猪肉也是凭票供应的),穿衣吃饭都要票证,穿鞋也是一样。

一楼的墙上挂着横幅“制鞋厂面向社会整体或部分出租”。这倒让我有些诧异。国有企业改革在这个地方会如此滞后吗?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出租或者出让,不是九十年代就推广了吗?莫非这家企业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来年之后还是国有国营?时光真的停滞了三十年吗?

 

吃晚饭的时候,给母亲看了看“蓝天学长”介绍泸西的视频。去年“蓝天学长”来云南旅游,拍视频,结果走不出去,呆了一年多。现在还在云南。蓝天学长的云南之旅,泸西是给他最大惊喜一座小城其中说到妇产科医院的古代门楼。蓝天学长所说的古迹密布的江西街,当地人叫老街。以前经常走过,司空见惯。

相对于全国的突飞猛进,老街变化算是小的,很多老房子被保留下来。与四十年前相比,可能有一半的门面没变化。老供销社即“泸西百货公司”还是保留着几十年前的格局,商品摆放在玻璃柜台里,买东西的要叫营业员递给。门口台阶上,靠着门框,有烟丝。买烟丝的通常都要尝尝,决定买哪种,卖多少。卖烟丝的,买烟丝的,靠着板壁和门框,边抽烟,边品评,边闲聊。百货公司往西一块较大的三角地带,原先是老街的中心。南边的老房子拆了,新盖一座仿古的二层木楼。据说是新建的新华书店,因为疫情,建好之后还没开张。

蓝天学长讲到的妇产科医院,就在西门附近,在老旅社的对门。这个地方我很熟悉,从小到大不知道走过多少次。也是司空见惯,不以为意。其实,要不是留意到蓝天学长的视频,再次经过也不会注意到妇产科医院;即使进入医院看到那个古代门楼,也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

临街是一排二层的木楼,中间有通道。通道两边有长椅,供人休息。穿过通道,一个窄小的院子,前面台基之上是一个四柱三门三楼的门楼。两边的平房紧紧夹住了门楼,门楼的左右两门被砖墙堵住。门楼前一对石狮,造型别致,活泼可爱。奇怪的是,两只都是雄狮。而且一只张着大嘴,一只却闭着嘴。地下的石阶光溜溜的,泛着蓝光,石门坎也是锃光瓦亮。最神奇的是屋檐四角飞起,像展翅的大鸟;斗拱非常繁复,密密麻麻的,彩绘非常鲜艳。应该是清代的风格。维护得很好,像是新建的一样。门头有七屏绘画和书法,也颇精致。雀替的木雕工艺很精良,生动而传神。对这种清代建筑的繁琐和做作,我很不以为然。

再去看看老公安局里的古建。老公安局在街面上的一栋三四层的水泥楼房,是原先的办公楼。穿楼进去是个院子,对面一道波浪形的红色砖墙,中间开月亮门,可以走小车;两边有扇形的窗户。再往里,对面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二层楼房,以前是公安局的办公楼,猜想历史上可能是衙署所在。我想象中徐霞客到广西府见何知府索要《广西府志》,就在这座楼里。何知府做事不爽利,耽误了徐霞客的行程,让徐霞客在广西府多呆了好几天当地读书人有机会请徐霞客喝酒,可能就在这周边的巷子里。这座楼看样子不像寺庙,也不像寻常人家住宅,想象为府衙应该不错。

这座建筑的古意体现在屋顶和柱础上。黄色筒瓦覆顶,正脊中央有塔刹,两边各有一条龙;鸱尾好像是龙头的形式。两边各有一脊(作为悬山顶,这个结构有些特别),脊上有六只走兽。没有看到使用斗拱,屋顶好像是直接架在梁柱之上。前面有出厦,这是当地一般建筑的样式。木柱架在石柱础之上。柱础有三部分,基座之上是圆鼓石,上面是方形石。基座及圆鼓石上均无图案。四块方形柱石,四面都有石刻。中间两块柱石,四面都是吉兽,我认得出来的有龙麒麟、大独角兽凤凰;最外侧两块柱石上雕刻的是人物,有女子的立像,男子的坐像,女子好像是拄着棍,男子戴着高帽;还有两个小孩,像是举着火把。形态生动有趣,雕琢显得朴拙,猜想是“粗大明”的风格。这四块柱石,应该是原配。假若是明代的遗留,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而且,这些石刻尤其是人物石刻,可以成为研究古代文化的很好素材。不过,还是有些忧虑。原先这里是公安局的办公场所,自然警卫森严。现在公安局已经搬走,原来的住宅楼卖给私人,这个文物实际上也就失去保护了。厦子下乱七八糟停着摩托车电动车,磕磕绊绊在所难免,这些珍贵的石刻受到磕碰也在所难免。甚至,要是有人起了歹心,开个皮卡进来,三四个人拿根撬棍,轻易就可以盗走这四块柱石。

我回头多看几眼,或许下次回来就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