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里的动人篇章
著名文化学者章创生、范时勇,资深编辑冯建华共同编撰《重庆掌故(典藏本)》
一个人受到委屈、侮辱、不公正的对待,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依然保持君子之风,令人敬仰,难能可贵!在《重庆掌故》中,我看到了一位古道热肠,待人接物优礼有加,深明大义而又委曲求全的民盟创始人之一、著名民主人士鲜英,策反杨森守护山城重庆,可歌可泣,功德无量!
融入一座城市,最好先融入城市的文化,重庆自周武王分封巴人在江州建都(今江北嘴)立国,已有三千多年。在漫漫长河中,巴人文明灿烂,英勇善战,大起大落,不屈不挠,慷慨悲歌,重庆人性格耿直,勤劳智慧,勇于创新,把重庆历史源流中精彩的人文典故梳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亲近重庆、挚爱重庆,彰显重庆的人文魅力和城市精神,由文化学者章创生、范时勇,资深编辑冯建华共同编撰《重庆掌故(典藏本)》788个页码,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
民盟创始人之一、著名民主人士鲜英 章创生供照
4月5日晚,著名教育专家、作家、文化学者章创生赠送我一部《重庆掌故(典藏本)》,涵盖巴源流长、璀璨星空、巴山夜语、大案奇录、雾罩山水、巴风民俗、美食江湖、重庆言子、过客打望共九卷,以讲故事、摆龙门阵的方式,将重庆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神话传说、风云人物、民俗风物、俚语言子、美食特色、俊秀山川等娓娓道来,这对我从外地来的创业者来说,了解重庆的文脉源流,汲取文化营养,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参考资料。章创生老师特别跟我们讲了《重庆掌故》里记述德民盟创始人之一、著名民主人士鲜英策反杨森守护山城的故事。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自左至右为沈钧儒、张澜、鲜英、李公朴。 章创生供照
章创生老师给我讲了鲜英的故事,位于渝中区上清寺嘉陵桥西村,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故居,鲜英是四川西充人,一生追随张澜,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鲜英人生经历传奇丰富,横跨军、政、商,早年曾为袁世凯担任侍卫官,后又兴办报业,1921年被川军总司令刘湘委任为重庆铜元局局长,主持货币铸造和枪弹生产,1935年后弃政从商转投实业,成为富甲一方的民族资本家。
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参加国共谈判,三访特园,与张澜、鲜英商谈国事。张澜特撰赠楹联赞美鲜英:“谁似这川北老人风流,善工书,善将兵,善收藏书籍,放眼达观楼,更赢得江山如画;那管他法西斯蒂压迫,有职教,有文协,有政治党团,抵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 章创生供照
上清寺鲜英的“特园”是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的主要活动场地,社会贤达、民主人士频频出入,董必武直接将特园称作“民主之家”。1949年11月下旬,重庆解放前夕,中共南方局通过地下党员苏云、马克奇、鲜继坚(鲜英的儿子)向鲜英转达了紧急重托——策反当时的重庆市长兼重庆卫戍总司令杨森。策反杨森的四项内容是:第一条,保全重庆。尤其不得破坏大溪沟发电厂,保证重庆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条,尽一切努力营救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的政治犯。第三条,杨森不去台湾,率第二十军起义。第四条,活捉蒋介石,为新中国立功。
著名教育专家、作家、文化学者章创生为笔者签名留念 蔡律摄
对中共方面对杨森的四项条件(保城、救人、起义、捉蒋),杨森长叹了一声对鲜英说道:“特生啊,我而今已是身不由己。蒋总裁无时不在监视着我。你刚才都看见了吧,那些军用吉普?所以,你说的第一条保全重庆我可以办到。但后果是我难辞其咎,厄运难卜。第二条,营救政治犯,超出我的能力和实权,无法办到;第三条率部起义也难办到,因为我的部队分驻重庆各县,均在蒋介石的严密监视之下无法调动,但我儿子杨汉烈和部下喻孟群指挥的两个师可以在我离开后起义。第四条,活捉蒋介石更是不可能,因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处处小心谨慎,无法下手。”
著名教育专家、作家、文化学者章创生为笔者签名留念 蔡律摄
鲜英说:“无论怎样,这第一条你必须办到!否则你将成为千古罪人!” 杨森说:“那好。若是这样,你得答应我一件事:我的两个姨太和七八个子女还留在重庆,你得代我照顾他们,他们的财产由你保管好,行吗?” 国民党在逃离重庆前,原本安排了销毁诸如发电产、水厂和兵工厂等500多处的要点——将把重庆变成一座瘫痪的死城。然而,最终解放时,山城人民得到的却是一个安全无恙的城市。这除了要感谢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广大山城人民生死保护外,还得永远铭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鲜英!
笔者与章创生先生合影
故事感人肺腑,让我记住了一个堂堂正正、大义凛然、无私奉献的君子鲜英,这就是《重庆掌故》近500个故事中的一个,记录我们,人活着,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君子。共患难、同战斗、道义相砒、过失相规、缓急可共、死生相托、亲密合作,这样的君子永远不会被重庆人民忘记!(感谢章创生老师提供的《重庆掌故》文献资料)
蔡律 2022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