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重庆奉节县情
重庆奉节县行政区划图 来源奉节县人民政府官网
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地处库区腹心,为长江"三峡门户"。历史上奉节被称为“控带二川,限隔五溪,据荆楚之上游,为巴蜀之喉吭”、“西南四道之咽喉,吴楚万里之襟带”。东邻巫山县,南界湖北恩施,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长江横贯中部,是陕南、渝东、鄂西和湘北最便捷的水上出口通道,更是连接湘鄂渝陕南北经济走廊的枢纽。现辖30个乡镇、386 个行政村、23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4098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底,户籍人口105.573万人,常住人口74.48万人。是重庆市优秀绿化小城镇、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县城。
在悠悠历史的长河中,奉节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在潮起潮落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形成了目前"两大一穷"(资源大县、移民大县、财政穷县)的特殊县情。
历史沿革
奉节历史悠久,在6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6000多年前,境内人民就与三峡地区、鄂西南和湘北地区人民一起共同创造出闻名全国的大溪文化。奉节据荆楚上游,控巴蜀东门,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和江关都尉、三巴校尉等治地。一直为蜀东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夏商时,今奉节为所谓荆、梁2州之域。奉节古称鱼复,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秦于巴国之地置巴郡,鱼复县随巴郡同置。东汉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据蜀称帝,在瞿塘峡侧山头筑白帝城。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夷陵之战后败退白帝城,改鱼复为永安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恢复鱼复县名。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鱼复为人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人复为奉节。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多次转战夔州,张献忠死后,起义军余部组成“夔东十三家”,与清军大战于川东。战乱延续多年,人民迭遭兵焚、饥馑、病疫,出现“村不见一舍,路不见一人”的荒凉景象。清康熙年间,采取轻徭薄赋、免其编审、永不加赋等措施招民垦荒,外省贫民纷纷迁移入川,奉节人口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至嘉庆元年(1796年),奉节增添男女共118854丁口。这就是奉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而现今大多数奉节人溯祖寻源都是外省移民的后代。康熙六年(1667年),裁大宁县(今巫溪县)并入奉节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设置大宁县。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初六,奉节县人民响应辛亥革命,宣布独立。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四川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原定第九行政督察区署设在奉节,后改设在万县。
1949年12月3日,奉节和平解放。12月19日,成立奉节县人民政府。1950年起奉节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属万县地区,1992年属万县市。1997年3月随万县市隶重庆市,后直属重庆市。
地理环境
奉节属四川盆地东部山地地貌,长江横贯中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境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8.3%,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占总面积80.01%,最高海拔奉节猫儿梁为2123米,三峡工程蓄水前最低海拔瞿塘峡口为86米。奉节北部为大巴山南麓的一部分,东部和南部为巫山和七曜山的一部分,长江横切七曜山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地貌总体为东南、东北高而中部偏西稍平缓,南北约为对称分布,以长江为对称轴,离长江越远海拔越高,有少量平缓河谷平坝。境内长江干流41.5公里,有梅溪河、大溪河、石笋河、草堂河、朱衣河等主要河流。
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境内山高谷深,海拔高度变化很大,受地形地貌影响,垂直变化较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立体气候。年均气温海拔低于600米的地区为16.4℃,600-1000米的地区为16.4℃-13.7℃,1000-1400米的地区为13.7℃-10.8℃,高于1400米的地区, 低于10.8℃。极端最高气温为39.8℃,极端最低气温为-9.2℃。无霜期年均287天,年平均降水量1132毫米,常年日照时数为1639小时。
奉节县幅员面积4098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14个村,76个社区。即永安街道办事处、鱼复街道办事处、夔门街道办事处,夔州街道办事处,兴隆镇、吐祥镇、竹园镇、公平镇、草堂镇、新民镇、甲高镇、朱衣镇、康乐镇、白帝镇、汾河镇、大树镇、羊市镇、永乐镇、青龙镇、安坪镇、五马镇、石岗乡、青莲镇、冯坪乡、鹤峰乡、岩湾乡、红土乡、平安乡、康坪乡、云雾土家族乡、龙桥土家族乡、长安土家族乡、太和土家族乡。县城所在地永安街道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资源大县
1、历史悠久
奉节,古属夔州。历代曾为路、府、州、郡治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早在新石器时期,这一带就有人类劳动生息.这里,初为夔子国,是巴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夏、商时为荆、梁二州之域,秦置鱼腹县,属巴郡。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孙述筑白帝城。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败归白帝城,改鱼腹为永安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恢复鱼复县名。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鱼复为人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人复为奉节,隶属夔州府,(因奉节是夔州府治地,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奉节的县名,而称它"夔州"或"夔府"。)直至宋元时期。康熙六年(1667年),裁大宁县(今巫溪县)并入奉节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设置大宁县。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初六,奉节县人民响应辛亥革命,宣布独立。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四川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原定第九行政督察区署设在奉节,后改设在万县。1949年1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唐山部队371团入城,奉节和平解放。12月19日,成立奉节县人民政府。1950年起奉节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属万县地区,1992年属万县市。1997年3月随万县市隶属重庆市,后直属重庆市。
2、古韵厚重
奉节在历史上一直为蜀东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三国文化的载体,是三峡的文化存根。著名国学大师、历史学家、红学家冯其庸教授,在游览了奉节的名胜古迹之后,用"奉节是历史名城"、"白帝城是文化名城"、"奉节是诗城"三句话给予奉节高度赞美和评价。
早在6000多年前,境内人民就与三峡地区、鄂西南和湘北地区人民一起共同创造出闻名全国的大溪文化。西汉公孙述称帝,蜀主刘备托孤,给予了白帝城太多的历史沉淀;诸葛亮水八阵退敌,唐初李靖压兵荆楚,更赋予了奉节这个军事要塞无限的遐想,以及此后无数的铁血将士叱咤疆场地演绎,使这块土地愈发显得厚重而神奇。在这里,交相辉映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并峙着雄奇的山川和英雄的丰碑。墨客骚人至此,无不游目骋怀,"吐纳珠玉之声"。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孟郊、白居易、刘禹锡、李贺、苏轼、苏辙、王十朋、范成大、陆游、杨慎等历代著名诗人在此作官或寓居,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刘禹锡在夔,于巴渝民歌的基础上开"竹枝词"新风。特别是"诗圣"杜甫,在流寓奉节的两年多时间里,写诗430余首,占其全集的七分之二。 其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音同"吕")阎缭绕接山颠"的诗句写出"夔门天下雄"的险峻气势。诗仙李白一首《朝发白帝城》传唱至今,白帝城也随之名扬四海。大文豪郭沫若游览奉节以后也发出了" 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慨叹。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等先后路过或到奉节视察,无不赞美这里的风景名胜。
3、神奇的传说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再加上一段段古老的神话传说,使得奉节这块土地显得更加神奇,更具魅力。
4、气候温和
奉节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年均287天,年平均降水量1132毫米,常年日照时数为1639小时,比同纬度万州多230小时、江津多345小时,无霜期长达287天,立体气候特征显著。适宜发展柑桔、药材、蔬菜、蚕桑、烟叶、茶叶、干果等特色农业。奉节茶叶多次获得全国金奖。脐橙更是驰名中外的知名品牌,我县现有脐橙种植面积18.2万亩,年产量14.3万吨。
5、矿产资源。
奉节县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炭、硫铁矿、石膏矿、铅锌矿、铝土、大理石、石英石等30余种,尤以煤炭、石灰石、硫铁矿、石膏矿最为丰富,储量大,品位高,开采条件好,其中煤炭储藏量达3.96亿吨,占全市储量的16.9%,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大县之一,为重庆市第一产煤大县。
6、水利资源。
奉节县水利资源比较丰富,长江横贯境内43公里,朱衣河、草堂河、梅溪河等主要河流6条,流域面积5406.6平方公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同时,全县大力兴办水利事业,拥有水库49座,其中小(一)型4座,小(二)型45座,水库总库容144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133.1万立方米,有效灌面5.46万亩;有山平塘5966口,蓄水量2455万立方米,有效灌面6.43万亩;修引水堰2221条,年引水总量1917万立方米,有效灌面3.41万亩。
7、区位优势。
奉节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川鄂陕三省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通过移民迁建,奉节县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渝巴路"、"巫恩路"成"十"字型交汇,将陕南、鄂西和周边地区紧密连接在一起,加上长江黄金水道纵贯县境,库区深水良港口已具,初步形成了纵横交错、方便快捷的水陆交通网络。特别是随着万(州)-宜(昌)高速公路(奉节段),奉溪高速公路,奉(节)-恩(施)公路三改二等项目的实施,奉节在渝东北地区经济走廊的水陆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显现。
8、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级别高、景点多、范围广、独特性强、层次丰富。
有驰名中外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白帝城-瞿塘峡景区。
有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岩溶漏斗。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
有世界上最长的地缝--天井峡地缝。它与小寨天坑属同一岩溶系统。地缝全长37千米,宽1-500米,深4-900米。
有世界级暗河--龙桥河。位于天坑地缝景区东南,全长3公里,发源于龙门坝,流入下游的云龙洞。注释⑤
有俗称"川武当"的渝东道教名胜--长龙山。位于奉节县公平镇境内,距云阳75公里,距奉节新县城60公里,距车家坝集镇7.5公里,海拔860米,其风景区中心是文明遐迩的长龙山"天仙观"。
有国家AA级景区县城后花园--天鹅湖。它是国家2A级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
有历史文化名镇--竹园镇等风景名胜。奉节旅游景区位于西安--奉节--张家界的湘鄂渝陕大"金三角"旅游环线与长江三峡奉节-巫山-巫溪小"金三角"旅游环线的交汇点,可谓山川壮丽、人文荟萃。随着三峡库区的蓄水,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已展现于世。
二、移民大县
奉节县是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任务最重的区县之一,也是困难最多、难度最大的县。淹没涉及一座县城、11个乡镇53个村414个社,耕园地4.2万亩、房屋290.4万平方米、工矿企业114户。全县移民动迁人口123773人,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40781人,复建房屋301.73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114户,静态补偿总投资26.77亿元。任务艰巨,使命重大。奉节人民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负重拼搏,积极探索农村移民后靠安置的路子,创造了三峡库区第一爆和三峡库区第一社――大堡三社的典型;淹没企业结构调整"关、停、并、转"在库区率先实施并推广;积极拓展了移民安置容量,探索多渠道出县安置路子等。当前的移民工作可以这样概括:搬迁安置按时完成、遗留问题大幅减少、移民情绪基本稳定、安稳致富逐步增强。截止2006年,已累计完成移民工程项目总投资51.13亿元,占投资计划的99.3%。完成移民搬迁12.27万人,占全部移民安置任务的95%,完成农村移民生产安置5569人(其中外迁永川区3053人),农村移民生活安置2523人,还建农村受淹房屋5.37万平方米,还建县城受淹房屋1.56万平方米,全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一次性通过了重庆市初验和国家终验,并全面启动了四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我县移民后期扶持自2004到2006年共申报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37个,下达后期扶持资金2606万元,2.7万余移民不同程度受益。
三、财政穷县
我县地处库区腹心,1992年确定大移民以来,一切以库区为重,工作以迁建为主,产业向生态转移,全县发展受限,是名副其实的财政穷县。
财政收入规模小。我县各项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脐橙、煤炭"黄、黑"二产业等以原材料外销为主,精深加工开发不够,尚不足以作为支柱财源。高附加值的产业几乎是空白,财政增收难度大。
财政缺口大。财政收入的增加满足不了支出增长的需要。我县属典型的吃饭财政,财政供养人口逐年增加300-500人左右,到2006年底,财政供养人口18065人,每年工资支出2亿多元,2007年工资改革后,每年仅工资支出已超过3亿多元。加上国计民生问题和各项社会事业等的投入,财政不堪重负。
经济运行的质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2006仅为3.3%。产业结构优化不够。全县人均财政收入仅为162元,低于全国全市的平均水平。
负债严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普九"债务的偿还基本完成,但部分村级小学仍有一定的债务未消化;基层乡镇至今仍有2亿多元的负债,严重影响政府的正常运转;全县世行贷款3500万元(人民币),财政的压力极大。
四、发展思路
奉节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奉节县"发展生态型、资源型区域经济,建设高峡平湖中的园林城市,塑造秀美、开放、和谐的三峡门户"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
本届政府确立了"二三五"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两大平台,大力推进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大任务,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支柱产业培育、重点项目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五大重点,为构建和谐奉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以上,达到9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5%和10.5%以上;城镇化率提高到3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0%。
五、2007年上半年发展概况
2007年,我们广大干部群众负重拼搏、埋头苦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1-6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增速提高了5个百分点,GDP增速在全市排名第18位,渝东北地区第3位。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291万元,同比增长6%。
特色产业发展加快。脐橙产业化项目实施顺利,完成脐橙低产园技术改造2万余亩。10万亩油橄榄基地建设开始启动。畜牧产业收入达到4.55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3.9%。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增长43.8%。劳务经济发展加快,新增劳务输出2万多人,实现劳务总收入4.2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2.6%。
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截止6月底,共完成投资9.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8.3%。朱衣胡家坝消落区、农网改造工程、大火电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移民安稳致富得到加强。全面完成了移民两个"零目标"任务。后期扶持扎实开展。2006年度的6380万元库区产业发展切块资金,使一批产业项目得到支持。
财政体制改革扎实开展。国库集中收付改革顺利推进,首批启动改革的128个单位完成224个账户的清理工作,纳入财政代管的资金近8000万元。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公务用车"三统一"工作正式启动。
招商引资呈燎原之势。上半年,共签约项目21个,协议投资50余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亿元。与辽宁省、三峡总公司、珠海市、沙坪坝区等经济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到位资金7500万元。对口支援到位无偿援助资金110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73.3%。
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争取国债资金2710万元,完成24个农村初中校舍危房改造15437平方米。奉节中学实现了整体搬迁。取缔和自行关闭"黑网吧"37家。
民生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上半年,全县共有46337人参加养老保险,参合率达85.37%。农村享受低保51261人,占农业人口的5.58%。争取到各类救灾资金1272万元,对23万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了救助。特困村行路难、饮水难逐步缓解。
创"国卫"取得成功。共计20万人次投入到创卫工作中,累计投入资金900余万元,已通过国家终验,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阶段性工作取得突破。柑桔非疫区建设卓有成效,狂犬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突发性灾害应急处置及时有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有力。
附:
注释
"奉节"县名的由来传说,夔州府一个叫许尤的府台大人贪婪成性,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一日,许尤在后堂清点他搜刮来的元宝,忽然手一滑,一个元宝掉进砖头缝里去了,许尤撬砖寻元宝,竟入刘备墓室,发现一灯柱上刻有"孔明灯"三字,灯柱下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许尤许尤,无冤无仇,无故开墓,罚你上油。"落款是诸葛武侯。时间不多不少,恰恰是五百年前的今月今日今时。许尤出得墓来,一病不起,尽管请名医无数,花钱财不少,总不见效。直至白帝庙的一个和尚给他送来一个写作"油"字的单方,让他给"孔明灯"上油,病方能见好。说也怪,上了油,病就觉得好转一点,一天不上,病情就要加重。许尤把搜刮来的钱财全部买了油,连夫人的私房银子都赔光了,但孔明灯老是上不满,最后只剩下夫人梳妆盒上的梳头油。等许尤诚心诚意、恭恭敬敬地把那点梳妆油添上以后,怎么也上不满的孔明灯一下子满了。许尤喜欢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直朝孔明灯磕响头。当他抬起头来,目光恰巧落到孔明灯下的石碑上。原来罚他上油的几路字不见了,却显出四个斗大的隶字--"奉公守节"。传说奉节的县名,就是取这"奉公守节"之意而来的。
"鱼复县"县名的来历相传,战国时候,爱国诗人屈原投湖南汩罗江而死。汩罗江有一条神鱼,十分同情屈原,它张开大嘴吞入屈原的尸体,从汩罗江游经洞庭湖,然后进入长江,再溯江而上,送往屈原的故乡秭归。当神鱼游到秭归时,百姓们拥到江边,失声痛哭。神鱼越发受到感动,也跟着淌下泪来。泪水模糊了神鱼的视线,它早已游过秭归。还在继续往上游,直到撞着了瞿塘峡的滟滪堆,才猛然醒悟。神鱼急忙掉头往回游,将屈原的遗体送到了秭归.就这样人们将神鱼从滟滪堆往回游的地方,叫做"鱼复县"了。
白帝城的神奇传说传说,白帝城这座山原来是个宝,有五条龙都想来抢这个宝。结果被子阳城那匹山脉的龙抢着了,其它四条没抢到。站在远处看白帝城的地形,也生得怪,其它四匹山脉都没伸拢,不是被河挡住了,就是被沟隔开了,唯独子阳这匹山就像一条龙的嘴巴张起把白帝城衔起的一样。所以人们把白帝城这个地形叫作"五龙捧圣",或"五龙抢宝"。
注释:
白帝城*瞿塘峡景区白帝城奉节白帝城为首批国家4A级景区,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口北岸,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城内白帝庙陈有"刘备托孤"大型泥雕,再现三国蜀汉皇帝刘备兵败白帝,忧伤成疾,临终前向丞相诸葛亮托孤情景。瞿塘峡"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这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笔下的瞿塘。"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这是现代文豪郭沫若眼中的瞿塘。瞿塘峡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以"雄"著称。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名"夔门",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左边的名为赤甲山,右边的名为白盐山,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长江辟此一门,浩荡东泻,两岸悬崖峭壁如同刀削斧砍,山高峡窄,仰视碧空,云天一线,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足五十公尺,波涛汹涌,奔腾呼啸,令人惊心动魄。瞿塘峡虽短,却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古人形容瞿塘峡"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沿江可见古栈道遗址、风箱峡古代悬棺、分壁墙、凤凰饮泉、倒吊和尚等奇观,其中分壁墙上布满了历代碑刻,十分可观。
注释:
小寨天坑世界上最大的小寨天坑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岩溶漏斗。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天坑四面绝壁,如斧劈刀削。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台地有两间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山中幽静,可以仰视蓝天,即所谓的"坐井观天",别有一种滋味。坑底下边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坑底的暗河从高达数十米的洞中飞奔而出,咆哮奔腾,再从坑底破壁穿石而出,形成了美丽如画的迷宫河。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峡地缝补给,自迷宫峡排泄;从天坑至迷宫峡出口地下河道长约4千米。小寨天坑当称"天下第一坑",属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一。
注释:
天井峡地缝世界上最长的地缝--天井峡地缝与小寨天坑属同一岩溶系统。地缝全长37千米,宽1-500米,深4-900米,分上、下两段。上段从兴隆场大象山至迟谷槽,长约8千米,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由兴隆场大象山天井峡能进入缝底,通行长度为3.5公里。缝深80-200米,底宽3-30米,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缝底有落水洞,暴雨后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宫峡,是长约6千米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国洞穴探险家探通。有玉梭瀑布、犁头湾瀑布、变幻峰、巨象探泉、石观音、鬼门关、阴阳缝、双风洞等景点。
注释:
龙桥河世界级暗河--龙桥河位于天坑地缝景区东南,全长3公里,发源于龙门坝,流入下游的云龙洞。龙桥河景区山清水秀,是一处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绝佳场所。从1995年开始,以成都理工大学万新南教授为领队的中法联合探险队便开始在此找寻龙桥暗河的出口,迄今为止已进行了五次科考探险活动。在2004年第五次联合探险时,成功地找到了其在恩施板桥镇的出口,并准确地测出了该地下暗河体系的长度。结果表明,龙桥暗河的长度达到了50公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暗河系统。
注释:
长龙山俗称"川武当"的渝东道教名胜--长龙山位于奉节县公平镇境内,距云阳75公里,距奉节新县城60公里,距车家坝集镇7.5公里,海拔860米,其风景区中心是文明遐迩的长龙山"天仙观"。传说公元249年间,秦始皇于陕西将"长龙"鞭驾于此,其山脊逶迤横陈,酷似傲龙长身,故名长龙山。民国18年,在300平方米的山巅上修建了约600平方米的古庙一座,名为天仙观。还有很多神奇动人的传说,如"秦始皇赶山,真武祖师定居,天仙公主摆阵选婿,王莽追刘秀,刘白窝的农民起义"等闻名于世。古庙中塑像栩栩如生,岩钟悠久回荡,巨鼓响彻云霄,是川东地区有名的道教活动场所,享有"川武当"之盛名。1995年,批准恢复"天仙观"道教活动场所,四川道教协会青城山道士李善勇到长龙山住持。并多方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对长龙山道教场所进行了改造和新建,建起了祖师殿、雷神殿、山门、观门以及食堂、游客招待所等,随之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使长龙山的信客,香客和游客络绎不绝,声名远播。1998年县政府批准长龙山为县级风景名胜区。
注释:
天鹅湖天鹅湖是国家2A级景区,县城后花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北帝城风景区长岭村,距新县城3.5公里,海拔1040米,景区丘陵起伏,松杉遍野。北部重峦叠翠,错落有致,湖面叉臂环抱丘陵,湖边有一古松,相传600多年,名"聚仙松",粗三人才能合抱。湖东山名放马场,相传三国时赵云曾拥兵数万,屯聚于此。湖西岭如梳背分列,缓缓向下延伸。天鹅湖气候温和,山青水秀,林木青葱,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由于景区山水形状类似天鹅,故取名为"天鹅湖"。景区中的景观较多,其三海奇观"林海,雾海,花海"尤其少见。主要景观有天鹅抱蛋,聚仙松,药王庙,放马场,三根桩,古战壕,万人坑等景点。被县府命名为新县城的"后花园"。是集旅游观光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景区具有独特的山、林、湖,花果飘香,林茂草深,景色迷人,四季景色各异。春季来临,花红草绿,流水淙淙,桃花、李花、苹果花、杜鹃花开得漫山遍野,处处莺歌燕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