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因此,老板应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创造一种综合效应以增加消费体验,营造出与目标顾客需要相一致的心理属性,而且还要注意社会文化因素,考虑消费所表达的内在价值观念、消费文化和生活意义等。
企业应注重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发掘他们的心理需要,站在顾客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价值,挖掘潜在的营销机会。
2、制定体验主题,让顾客切实感受到企业所要展现的体验价值
体验营销是一个包含严格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营销管理过程。
体验营销首先要设定一个“主题”,所有产品和服务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或者至少应设有一个“主题道具”(例如,一些主题公园、游乐园或以某主题为导向设计的一场活动等),让顾客能够在消费过程中产生共鸣。
同时,树立具有特色的主题也是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需要。
3、设计营销事件,激发顾客体验需求
企业着力塑造的顾客体验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的,应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顾客在购买前能够知道将得到什么样的体验。
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企业要提供的顾客体验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对顾客有价值的。
设计营销事件和刺激必须建立在目标顾客在体验上的消费要求的基础上,自始至终不能偏离体验主题。
4、借助体验媒介,调动顾客参与体验的主动性
体验媒介包括沟通、视觉与口头的识别、产品呈现、共同建立品牌、空间环境、电子媒体与网站、人员等。
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各种工具进行全方位的组合运用,让消费者充分暴露在企业创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设计的事件中来,从而完成“体验”的提供和消费过程。
事实证明,人们的需求和欲望是多方面、多层次、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体验需求也具有多样性。
企业要善于寻找和开发适合自己的营销方法和工具,不断推不断推陈出新,调动顾客参与体验的主动性。
三、认知进化。
市场竞争就是认知竞争。
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产品,既包括核心产品(功能与性能),也包括外围产品(服务与配套),还包括外延产品(感觉与体验)。
只有企业把产品与认知有效融合,做好顶层设计才行。
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展呈三大新趋势:
1、行业和大企业业绩分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消费升级倒逼企业产品和服务提质;
当前我国消费升级将从商品消费驱动转向服务消费驱动,从传统消费驱动转向新兴消费驱动,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增加和80后、90后成为主力消费者的趋势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3、“互联网+”推动企业全方位和多元化创新;
如今,“云”、“网”、“端”已经成为支撑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新一代基础实施,更多的创新资源将向该领域积聚。
跨界经营和企业生态圈的构建,使得传统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中小企业可以沿着核心能力实现产业延伸,也可以根据信息和知识积累拓宽产业边界,还可以沿着客户群的需求去实现后向垂直整合,抑或借助大数据平台对现有商业网络实现利益增值重构。
互联网时代,很多时候产品本身的好坏变得并非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人人都用这个产品,或某一人群用这一产品的炫耀感和可以享受的娱乐感。
因为,消费者获得了真正主权,他们能够以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方式表达情绪、发表评论,影响甚至参与设计与生产。
生活中,消费者最是“喜新厌旧”,要让大家记住你,就要频频出镜,甚至抢镜,让自己成为话题,成为热点。
在智能手机时代,苹果最擅长吸引眼球——苹果的秋季产品发布会和夏季世界开发者大会,已经完全成了一年一度的全球科技盛会。
为此,中小企业关注的重点必须从内部流程质量和效率转向与消费者互动的质量上。
目前从总体上来看,市场营销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众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所接受,传统的销售理念正在被新的营销理念如体验、内容、交互、场景、感知所代替,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学会采用先进的营销方式比如内容营销来武装自己。
事实上,内容,只有真正抵达用户的时候,它才是活着的,只有当人们愿意接受、分享甚至主动参与到创造中来,它才是有价值的。内容营销的前提,要么是迎合消费者的求知欲望,要么吸引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要么让消费者感到有趣。
但是,许多中小企业这方面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宽、对市场营销的认识还比较片面,不明白现在已是需求决定生产的时代,他们往往把市场营销简单等同为一般推销,这在现实的营销发展过程中则具体表现为营销手段落后。
例如,许多中小企业还不知道借助现代化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工具来拓展市场,而仅仅依靠企业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自力更生。
这显然对营销的理解是狭隘的,也是片面的,当然也满足不了日益变化的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中小企业何来发展?
因此,中小企业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内容上,自采UGC(用户产生内容)跟PGC(专业团队产生内容)相互结合,设计有吸引力的内容,让用户参与进来,不断进行测试、优化调整自身的内容。
内容,只有当真正抵达用户的时候,它才是活着的,只有当人们愿意接受、分享甚至主动参与到创造中来,它才是有价值的。
具体说来,内容营销有5大策略:
1、要有生活方式的主张。用生活方式来连接产品,而不是用产品要宣扬和标榜生活方式。
2、要有趣、好玩、有high点。
3、要有可持续的人格化内容创造。
4、要能够嫁接时代热点。
5、要学会创造引领新风尚的新内容。例如“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