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产业兴旺规划探索


1 (1).png

县域产业兴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加快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构建新型产业关系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打破原有农业生产关系对农业生产力的束缚,充分解放农业生产力,释放农业生产力潜力。其重点是经营机制的改革,即农业关系的调整。

 

1、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农村土地是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重要资源,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和增收致富的核心资产。做足做活农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这三块地的改革,把保障农村土地权益放在首位。

 

2、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组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发挥其基础性作用;组建农民合作社,发挥其纽带作用;组建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引导示范作用;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其服务和支撑作用。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三类人员——生产经营人员、专业技能人员、社会服务人员;实施四项计划——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农业产业培训计划。

 

转变传统生产方式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型提质导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1、推进生产产品市场化

中国农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农民市场意识相对不足。产业的兴旺离不开市场,紧随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张的趋势,将农民培育成市场化主体。

 

2、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驱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衔接。

 

3、推进品牌强农

加快推进品牌培训行动,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为重点,加快培育和创建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业品牌。

 

推进以农为主多产融合


以农业为基础依托,以农业龙头企业、涉农工商资本等新型农业经营为主体,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等融合方式,实现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伸、产业范围扩大和功能拓宽。

 

1、推进农业内部有机融合

对传统农业区、林业区、畜牧业区、渔业区,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农渔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推进传统资源优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

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融合。以现代种养业为主导,向产前延伸开展良种繁育、农资供销等,向产后拓展加工储藏、物流销售、休闲观光等二、三产业,形成三次产业互促并进、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以农产品加工为纽带的产业融合。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将产业链向前后两端延伸,由单纯的加工向生产、流通、研发、服务等领域交融发展,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