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修与禅定(2月11日)


清修与禅定(211日)

 

清修,修的是什么?古代多指谓操行洁美。现指不问凡尘琐碎之事,清静的修行,修炼个人的道德,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其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佛教的“清修”特指在家修行。

在心态上,修首先是顺其自然,无欲无求。在这方面,佛道不分家,都讲究放空自己的欲望,虽然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重点在于通过无为方式来实现“无所不为”。核心还是以出世的方式去实现入世的目的。而佛家讲究的是真正的放空,相当于不仅是姿势上“躺平”,而且要做到从心底里的清空和放松。

能做到姿势上的“躺平”已经很不容易,毕竟外界的压力都不能不承担,内心的抱负都要找机会去施展,可以放下总是很不容易做到。但是要做到无欲无求、顺其自然的境界也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总是会有一瞬间,是从不想放下到想放下,从表面的伪装的想放下到真真切切地想放下,再从暂时瞬间的想放下,到永远都想放下,而不想再提起来,这种纯粹的“佛系”是极难达到的境界,虽然于世俗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在内心对自我却是放松与自由。

 

修炼的再一重境界是“扫描”,审视自己的当下状态,仿佛有一双眼睛,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大到小,逐层审视自己当下的状态,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看到自己的骨骼内脏,经脉穴位,甚至每个细胞,用意念将其打通,把垃圾和毒素逼出来。虽然很是耗费时间,并且有些超自然的神秘感,但是毕竟有可能感觉到身体的酸痛以及各种不舒服,因而发现自己身体里的病灶,并可以起到自我疗愈的效果。

再一重的境界是“求索”,回顾自己所经历的,自己所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所伤害过的人,反思忏悔,该补救就要补救,该道歉就要道歉,尽量避免出现遗憾。犯了错误要敢于承认,造成损失要尽力弥补,感觉委屈要去安抚,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应该是这样的。即使有些时候安抚不成,难以弥补,承认错误也给别人感觉没有诚意,但依然要好过执迷不悟。

每个人都有痛苦懊悔的时候,比如唐太宗或者君士坦丁大帝,都会有需要外部的超自然力量让自己内心得到安宁,或者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暗示的时候,无怨无悔才是真正倾空自己最终得到内心的自由和解脱的状态。

还有一重境界是探究,探究本源,摸索规律,总结概括,求同存异,得到结论,并去论证所得的结论。

不管是对某个话题的求其本质,还是在得出结论的时候的抽丝剥茧,或者是在论证时候的拿来主义和旁征博引,设定方向感与目标感都是基础,设计实现的线路图,搭建骨骼框架都是必要条件,如何去丰富自己的论据并对于异议的解答,都是摸索探究的必要组成部分。

 

修的时候,不管是扫描还是反思,不管是探究还是顺其自然,都是需要一定的基础支撑的,那就是内心的安宁。而修行的常态就是禅定。那么在禅定的时候,都在想什么?

就如《大学》开篇所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致善。知止而有定,定而能静,静而能安,安而能虑,虑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则近道矣。就是说,首先是在于知止,所谓“知止”就是喊停,就是知足,戒贪,不管是虚头名誉还是物质财富,都要可以做到适可而止,而不是多多益善。也只有能做到定,才能反思,才可以进入一种状态安心思考。

 

春宝认为,其实在禅定的时候,什么也不用想,放空自己,享受空荡荡的感觉。

禅定可以有不同层面,假如单纯的休息层面,就是让自己放松,得到内心的安宁,假如你可以做到让别人安宁,就会达到催眠的效果。我们看到很多催眠大师,拿着条线串着的怀表或者小珠子,让人盯着那个自由摆动的东西看,看的时间久了,就会进入被催眠状态。不管那种催眠术可信不可信,至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方法与技巧,至少太过神秘的东西虽然会让人痴迷,但复制执行起来,效果就会有折扣。

还有人从人体经络穴位角度出发,认为双盘比坐盘和散盘的效果就好,遇到可以做到“双盘”的就会对其基础赞不绝口。春宝认为,其实打坐的核心在于静和放松,比如瑜伽的柔韧性是看上去很美,但是难度大的东西,不仅能做到的很少,而且即使能做到,都难以做到放松和享受,更多的是展示给别人看的。

究其实质,修是在自己跟自己对话,当你做什么总是想着公众的反馈希望得到观众更正向的反馈的时候,其实已经丢掉了修的本性。

 

 

贾春宝

2022211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