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 秦岭龙脉如此重要,当应站在政治高位来加以保护


  秦岭龙脉如此重要,当应站在政治高位来加以保护

春节观纪录片《龙脉秦岭》话说龙脉 

             曾祥裕  曾海亮

  春节阴雨绵绵, 我宅在工作室给自己安排一场视觉盛宴,看了多部电影和一部纪录片《龙脉秦岭》。

  《龙脉秦岭》  是一部反映秦岭独特自然风光与神奇探秘的大型专题纪录片, 全面审视秦岭自然风物及人文历史,并站在中华文明的制高点去审视秦岭,着力探讨一座山脉与中国历史、中华文明进程的渊源关系。它还将以人文精神俯瞰秦岭,用文化积淀解读秦岭,以科学的态度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今天秦岭所具备的现实意义及对未来中国的战略意义。

   巍巍秦岭,地处中国版图的正中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龙脉”、被尊为中国的脊梁。自古以来,她就以极其神秘的色彩横亘于中国中部,西起甘肃临潭县白石山,东经天水麦积山,穿越陕西,直至河南,全长约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蔚为壮观,是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既是中国南北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分界线。

莽莽秦岭,雄浑矗立,素有“国家中央公园”“国之绿肺”之称,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和“世界生物基因库”。

   从秦岭流淌而出的水系滋养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如今又承载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的使命,牵系着中国发展的当下和未来。可以说,秦岭在国家生态安全、水源安全以及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秦岭龙脉如此重要,当应站在政治高位来加以保护。  

 春节观纪录片《龙脉秦岭》话说龙脉

   破坏龙脉后患无穷。

   我想起在山西作人文地理游学时对晋阳遗址作了一番考察。

   晋阳,曾经一度作为赵国的都城。后来,东魏的高欢,隋代的杨广五代时期后唐的李存勖、后晋的石敬瑭、北汉的刘知远,都是雄踞晋阳而坐上了龙椅,对于唐王朝来说,晋阳更有其重要意义,李渊灭隋,就是这里起兵的,凭借着“晋阳之地士马精强,宫监之中府库盈积”和有利的略地位,不到半年时间,就沿着汾河、渭河西进,攻入长安,奠定了唐王朝图百年的基业。

所以,唐太宗称晋阳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

经过唐王朝的历次修建,晋阳城由跨越汾河两岸的三座城池组成、周达四十余里,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十分坚固,成为唐朝北方的重要屏障,在“安史之乱“中,发挥了抵御敌军的重要作用。当时,叛军攻破了洛阳、长二京”,唐玄宗逃往四川;十万叛军合攻太原,而太原守将李光弼凭借坚固的城池,并以此为基地,收复了大批失地。

晋阳成就了大唐盛世,必有帝王之龙脉所依托。

从北宋讨伐北汉的战争中,我们再次看到了晋阳的战略地位,为了扑灭雄踞大原的北汉政权,宋太祖八年间两次出兵,都由于城池坚固,无功而返。又过了三年,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将太原城围困了五个月。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北汉主弃甲投降,这才夺取了这座易守难攻的古城。

当时有人向宋太宗进言,太原一带有一条龙脉不可不防。北面的舟山是龙角,西面的龙山、天龙山是龙身、龙尾,太原城正当这条蟠龙的腹心。

宋太宗是非常迷信的,他想,怪不得历史上这里出了那么多的开国皇帝,原来它有“龙城"之兆啊。

为了铲除这条“龙脉",摧毁一切可能出现的割据势力的温床,宋太宗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下诏削平系舟山,名为“拨龙角“;同时,撤销藩镇建制,改太原城为平晋县,将并州这一太原古称硬栽给了榆次县;并彻底摧毁城池,纵火焚烧了城中的宫殿建筑及居民庐室,老幼来不及逃出的多被烧死在城中;还引汾水、晋水灌城.将古的废墟冲没,使这座自古以来即为防御北方侵略势力的屏藩重镇毁于一旦。尔后,在东北方向五十里外的唐明村修了一个小型的土城,用以安置流民.这就是今天的太原。

新城里一律不修“十”字街,只铺“丁”字路,为的是钉住这里的“龙脉”。

宋太宗毁城二百年之后,金代诗人元好问凭吊晋阳故城遗址时、想到这座“天下名藩巨镇,无有出其右者”的北方屏障的惨遭破坏,曾经激愤悲吟: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阀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

鬼役天财千万吉,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艾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好夜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冈。

官街十字改丁字,打破并州渠亦亡!

诗人临风吊古、痛斥宋太宗迷信天命,挖龙角断龙脉,结果钉破了并州,毁掉晋阳城给国计民生带来了无穷灾难,同时也毁灭了自己!

    说来好笑,中国帝王历来有独享龙脉之气传统,容不得别人分享。

    帝王敬畏龙脉,又畏惧龙脉之气,怕其他龙脉之气孕育其他帝王将相,与其争权夺利。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总担心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被别人给抢了去。当他听方士说,统治天下者,皆因祖陵葬在龙脉上。于是,为了使他的统治能够绵延千秋万代,秦始皇想尽了各种招数在全国各地来挖掘龙脉,以避免有人再度称王称帝。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听说吴越交界的地方有一句民谣,民谣中有一句就是"水市出天子",秦始皇马上命人前去破害王气,史书记载"始皇恶其势王,令囚徒十余万掘污其土,改曰由拳县。"也就是说秦始皇害怕这个地方出天子,就命人挖地成湖,斩断龙脉,这个湖据说就是淀山湖。

结果秦始皇的做法激怒了上天,天降陨石,陨石上面写着"祖龙死而地分"也就是说秦始皇快要死了,他死后秦朝很快就会灭亡,秦始皇大怒,就派人去查是谁在石头上刻的字,结果没有查出来,秦始皇随即下令,将陨石附近的村民全部处死了。不久后秦始皇就驾崩了,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乌衣巷》可谓是家喻户晓,写尽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之感,而这今是昨非的古城就是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南京是六朝古都,被玄学之人公认的“虎踞龙盘”的风水宝地,就连李白感慨于金陵地势,写了《金陵三首》:“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地势优越的南京一直被认为有帝王之气,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而且易守难攻,是六朝古都,可为何在此定都的政权都不长久呢? 

 据说, 南京的龙脉被秦始皇所切断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路过金陵,深感此处的帝王气势,而随行的两位居士却告诉秦始皇:“金陵地势险要,山水环绕,王者之气很盛,500年后,必有天子出现。”秦始皇听此一语,颇为惊愕:“吾乃天子,吾的后代也自是天子,天子何出于此?”

两位居士随即提议,指着眼前的山脉,说这座山位于金陵的东南,顶部形似官印,人称天印山。这座山决定了金陵的王气。所以,只要切断了此山山脉,便可以抑制金陵的王气。再将河水引经金陵达长江,便可以将剩余的之气全部带走,这样陛下便可高枕无忧了。于是,秦始皇便下令将马鞍山与狮子山夷平,把金陵改名为秣陵,取养马场的寓意。

春节观纪录片《龙脉秦岭》话说龙脉

可见,龙脉,大到关乎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小到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因此,自古以来,龙脉都为人们所忌讳或探寻。寻找一处龙脉荫庇子孙,或者破坏一处龙脉,保护自家的基业。总之,在自私心的作崇下,绵延数万里的大好河山,被人为地砍断,成为一个个违背天道的案例。

 就个体生命而言,脊柱是人体的龙脉,当人脊柱遭受暴力导致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严重 神经的损害将成为不可逆性损害,甚至瘫痪。

就一个国家来说,龙脉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则自斩民族之根。而好于斩龙脉者也不得善终,秦始皇如此,明代国师刘伯温也如此。

(温馨提示:好消息!曾祥裕将在2月18日在赣州古城举办新春第一期杨公古法风水和择日班, 咨询电话以及微信号13766307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