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人字之撇捺
练书法时,觉得人字的撇捺很难写。回首人生时,顿感人生的撇捺更难“写”。这是活了大半辈子的我,最近才有的感悟。
到底是什么在左右人的幸福差别?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健康终老,有的人却要与病床轮椅相伴?为什么有的人轻轻松松就成了名人,而大多数人则被沦为了“普通”?(这里,我们要剔除遗传与意外,因为我们无法左右。)古代皇帝有的能够高寿而终,有的则有福无命或有命无福。有的是同班同学,未来“生态”却天壤之别。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有人说出生决定命运,有人说机遇决定命运,有人说贵人决定命运,但也有很多条件相同结果相反的例子。一母所生命运各异的大有人在,半途而废的监狱人生也不在少数。面对大千世界差异化的人生,能否总结出可供借鉴的一言以蔽之呢?直到最近,孤陋寡闻的我才看到了这幅对联,感觉它言简意赅地解开我大半辈子的心理之问。
对联是:若不撇开终为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是:撇捺人生(“若”与“苦”、“各”与“名”,全靠你自控“撇捺”。一撇一捺,刚好是个“人”字。这就让人顿生联想……)
原来作者是在利用汉字之妙,趣解生活中的“行止”之理,就是教人如何写好自己的“撇捺”,具体来说,该有所作为时你不为,则“终为苦”;该有所止时你能止,则“即成名”。举例来说,农民该播种时你不播,收获时就如写“若”字没有撇出去一样,写出的自然是“苦”字;公权面对行贿时你能拒绝,考核时就如写“各”字的捺中止了一样,写出的当然是“名”字。
我们的社会,很多人在追求成名,但真正成名的始终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撇捺”出了问题而沦为平凡。不少“名人”成功了却不能善终,也是因为“撇捺”而自毁其“名”的。简而言之,撇写得再好,捺没控制住,只能不“苦”;撇写得好,捺也能止住的,才能成“名”;撇捺都好,半途而废,也是望岸兴叹。现在的社会,大都能够“撇”出去,即“不苦”,这已经很好了。而大都控不住“捺”,即成不了“名”,这也是正常之态。名人终归是极少数。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书写自己的撇捺,每天都面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每天都在撇出去、止住捺的要求下生活。比如在生活中的“管住嘴、迈开腿”,就是写好健康撇捺的选择题,还有公序良俗的撇捺、孝老爱幼的撇捺、家和睦邻的撇捺、职场公私的撇捺、道德法制的撇捺、名利得失的撇捺、党性公权的撇捺、奉献索取的撇捺、初心信仰的撇捺等众多的选择题。
弄清了自己写就的撇捺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一公理,就不会怪罪老天的不公、埋怨命运的不济了。这正是:
人之撇捺自己写,该撇出时莫苟且。
须知毁名终是捺,人间正道看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