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香港为背景,讲述1936年中共的一群资深党员引领一批进步青年走进党的抗战行列的故事。
历史复演片《香港1936》出场人物简要
【依出场先后排列】
(3830字)
张直心,时年25岁,中大学生。
1944年年因被捕脱党。
杜埃,时年22岁,中大学生。
1950年任中共南方日报社副总编辑。
吴有恒,时年23岁,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1950年任中共粤中地委书记。
赖石昂,时年18岁,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1950年任解放军华东军区二局副政治委员。
唐塞,时年20岁左右,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在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去广西见习后未知去向。
张凤楼,时年22岁,中大和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1950年任广东省林业学校校长。
刘敦安,时年30岁,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学生。曾任国民党第21集团军中校、中共秘密工作负责人。
1943年被国民党逮捕、活埋。
梁寂溪,时年22岁,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学生。
1950年任广西省贵县人民政府县长。
凌焕衡,时年20岁左右,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学生。
1950年任中共广西省靖西解放协进会副主任。
曾生,时年26岁,中大学生。
1950年任解放军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政委。
何明,时年20岁左右,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1950年任广州市印刷工会干部。
詹棱,时年20岁左右,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1950年任广州市印刷工会干部。
白人警官,时年30岁左右,香港警察。
华人警官,时年40岁左右,香港警察。
叶锋,时年20岁,广州广雅中学学生。
1950年任广东省东江行政专员公署专员。
汪梅,时年20岁左右,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生。
1950年未知去向。
大保,时年20岁左右,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生。
1950年未知去向。
徐风,时年20岁左右,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在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去广西见习后未知去向。
陈炟,时年20岁左右,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在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去广西见习后未知去向。
白人警察,金亨利(Thomas Henry King),时年53岁,香港警务处处长。
1950年在澳洲休养。
赵效贤,时年30岁左右,担任过红色政权县长。于1930年广西左右江暴动失败后流亡到香港,在他开办的九龙聚英中学安置了一批流亡到香港的进步青年。
1950年未知去向
谢鹤筹,时年28岁,九龙聚英中学教师。
1950年任中共广西郁林地委书记。
苏栩泉,时年25岁,九龙聚英中学教师。原广西南宁军校学生,参加红七军,左右江暴动失败后流亡香港。
1950年未知去向。
吴天籁,时年25岁左右,九龙聚英中学教师。
1950年任广西玉林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钮昭,时年21岁,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1950年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土改委员会秘书长。
黄燕军,时年21岁,九龙聚英中学教师。其父是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时牺牲在广州。
1950年未知去向。
巴度苗(Arthur Bartholomew),时年50岁左右,少将,香港陆军司令,任期自1935至1938年。
1950年未知去向。
皇家驻港英军大陆旅的四名军官,白人。
郝德杰(Sir Andrew Caldecott),时年52岁,香港总督兼三军总司令。任期于1935至1937年。
1950年在英国休养。
钟明,时年17岁,香港官立英皇书院学生,兼职工人夜校教师。
1950年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
曾珍,时年18岁,香港大中女校学生,兼职工人夜校教师。
1950年任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
冯女修,时年16岁,香港某报馆文员,兼职工人夜校教师。
1950年在香港某报馆工作。
冯坤,时年15岁,香港日资棉艺织造总厂纺织工人,兼职工人夜校教师。
1950年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党校中共党史教员。
刘宣,时年21岁,香港惠阳商会青年部部长。
1950年任广东省东江行政专员公署副专员。
黄伯群,时年55岁,香港大中女子中学创办人、香港惠阳商会创办人。
1950年在澳门休养。
张文,时年49岁,国民党左派人士。
1950年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李济深,时年51岁,国民党左派领袖。
195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陈铭枢,时年47岁,国民党左派领袖。
195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南农林部部长。
蔡廷锴,时年44岁,国民党左派领袖。
195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蒋光鼐,时年48岁,国民党左派领袖。
1950年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
連文鑫,时年25岁左右,广东学生。报考香港《大众日报》记者第一名。
湯潤乾,时年25岁左右,广东学生。报考香港《大众日报》记者第二名。
梁定強,时年25岁左右,广东学生。报考香港《大众日报》记者第三名。
戚維新,时年25岁左右,广东学生。报考香港《大众日报》记者第四名。
香港《大众日报》报馆戴眼镜的长者。
香港大众日报社社长室秘书。
任毕明,时年35岁,国民党左派人士,香港《大众日报》创始人之一。
1950年任《工商》、《时报》、《快报》等报刊主笔。
戴笠,时年39岁,中华复兴社(蓝衣社)特务处处长。
1946年因飞机失事身亡,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
特务1,戴笠的赴港暗杀队成员。
特务2,戴笠的赴港暗杀队成员。
特务3,副官,戴笠的赴港暗杀队成员。
王亚樵,时年47岁,第三党的职业杀手。
1936年10月在广西梧州中了戴笠设的局,被十几名特务暗杀,死时身中五枪、被刺三刀、脸皮被扒下。
薛尚实,时年33岁,中共北方局派出重建华南党组织的代表。
1950年任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宣侠父,时年37岁,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1938年国民党西安行营执行了“奉委员长来电,秘密制裁宣侠父”,在西安暗杀了宣侠父。
杨铁如,时年28岁,香港九龙弥敦道办半岛书店经理。
1950年任广东省南方通俗出版社副社长。
梅龚彬,时年35岁,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1950年以中共党员身份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央秘书长。
陈辛仁,时年21岁,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教师。
1950年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
苏惠,时年27岁,中共香港地下党员。
1950年任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
姚铎,时年30岁左右,中共香港地下党员。
1944年在重庆叛变,投靠中统特务头子徐恩增。中共潮梅党组织于1944年11月12日对其实行了南方局“按家法处理”的指示。
周楠,时年29岁,中共香港地下党员。
1950年任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政治委员。
石辟澜,时年26岁,香港《大众日报》编辑。
1947年在湖北省麻东县掩护群众撤退时壮烈牺牲。
唐章,时年25岁,香港《大众日报》记者。
1950年任中国海员工会华南区委秘书长。
何思敬,时年40岁,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1950年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
康康,时年三十七八岁,,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教授。之前和之后任香港大众日报社编辑。
1950年未知去向。
陈希周,时年29岁,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教授。曾任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百色起义第一号领导人:前委书记。
1940年,国民党赣州专员蒋经国下达刺杀令、军统闽北站站长严灵峰率特务组将陈希周射杀在汽车上。
邹韬奋,时年41岁,创办香港生活日报(该报原在上海,被国民党封闭)。
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在上海病逝。9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金仲华,时年29岁,协助邹韬奋筹办和出版香港《生活日报》。
1950年任中共新闻日报社社长。
叶焕珍,时年20岁左右,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离开新闻学院后嫁给广东政府陈济棠在香港的军机飞行员,脱离革命。
梁禺心,时年20岁左右,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赴广西见习两广事变后在广州湾(湛江地区)晨光小学校长许乃超领导的中共党小组里参与建立八路军交通线广州湾中转站,协助、接待、掩护经广州湾来往桂林、重庆、香港之间的中共人员。
后因有病无药治而病逝。
刘名标,时年20岁左右,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离开新闻学院后,参加了中共领导的香港西江各县回乡服务团开展抗日活动。之后返回香港,未知去向。
谭洛夫,时年22岁,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1950年任解放军空军第五航校政治部主任。
丘金,时年35岁,香港海员抗日救国委员会领导人。
1950年任天津市总工会执委副主任。
严尚民,时年21岁,香港惠阳商会青年部成员。1950年任广东省珠江区行政专员公署专员
叶盘生,年龄不详,时任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部长。
1950年未知去向。
曾眉,时年20岁左右,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赴广西见习两广事变后参加新四军,194?年因情感问题自杀。
周荔都,20岁左右,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离开学院后患了肺病死于香港。那个年代,肺病在中国的死亡率很高。
徐明达,时年20岁左右,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1950年任广州市合作事业管理局副局长。
房纪,1934年赴日本留学,1935年在东京与陈辛仁结婚并生一女婴。
1950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兼沈阳市委书记凯丰的秘书。
孙康,时年30岁,中山县县立第七小学(西桠小学)校长。
1950年任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
梳头房的梳头婆,50岁左右。
写信铺的写信佬,30岁左右。
带信馆,三四名 “巡城馬”,年龄不一。
学友世界语协会对门的杂货店伙计,20岁左右。
黄慕松,时年52岁,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陆军中将。
1937年病逝,国民政府追授其陆军上将军衔。
曾养甫,时年38岁,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广州特别市市长。
1950年定居香港。
那鲁麟(Roland Arthur Charles North),时年47岁,香港华民政务司。曾批准多个亲共党派和中共地下党的抗日救亡运动团体向港府申请注册的民间组织。
1950年在英国休养。
陈汝棠,时年48岁,全国各界救国会华南区总部创始人。
1950年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卫生厅厅长。
李章达,时年46岁,全国各界救国会华南区总部主任。
1950年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连贯,时年30岁,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华南区总部秘书长。
1950年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
曾寿隆,时年36岁,中共香港海员工委成员。
1950年任中国海员工会华北区委主席。
廖茂,未知年龄,中共香港海员工委成员。
1950年未知去向。
周石永,未知年龄,中共香港海员工委成员。
1950年任解放军天津市塘沽新港军事管制委员会工运代表。
谭其科,时年46岁,中共香港海员工委成员。
1950年任中国海员工会华南区委副主席。
禤荣,时年43岁,中共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
1950年任中国海员工会华南区委副主席兼组织部长。
饶彰风,时年23岁,中共南方临时工委机关刊物 《大路》主编。
1950年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统战部副部长。
莫西凡,时年26岁,来港前系广西省私立复兴中学教师。时任中共南方临时工委宣传部部长、工委巡视员。
1941年3月经组织批准,离职回广西治病。1941年8月病逝。
关键词:人文 历史 社会热点 思想 电影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