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繁荣


 贫穷的国家和地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需要走向生产率持续提升的道路,使得社会生产能够持续的增长,而不至于随着自然条件、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化而出现大的波动。

  同时,为了避免一个国家和地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则需要制定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政策的立足点则是保证社会经济实现持续公平、均衡的发展,而不至于受制于自然禀赋或者为特权利益集团所束缚,比如摆脱资源诅咒。

  自由市场经济被认为能够避免社会经济资源的集中,摆脱特权阶层的掠夺,比如芝加哥学派在治理智利的实践。

  但是正如南美各国一样,智利问题积重难返,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货币政策往往失控,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则无法抵御国内、国外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由此可知,自由市场经济不能完全的解决这一发展困境。

  弗里德曼为此辩解,他说推行他的自由市场经济的主张,结束了独裁专制的统治就是成功。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建立强大的国家执行能力来避免社会资源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世界经济危机证明,寡头经济或者大型企业集团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更易于遭受经济危机的冲击。

  为此,需要积极的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而这需要国家强大的推动力,无论一个国家的国情如何,这一点是相同的。

  自由,如果所有的人均能得到平等程度的自由,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了自由,如果这个社会的自由权利集中在独裁者手中,同样的,这个社会也失去了自由。自由和制约相对而出,无论普罗大众和领导者均需受到制约或者说合理的制约,社会才能达到最优的、最大程度的自由。

  由此推知,经济权利也是如此,如果经济权利平均掌握在社会大众手中,经济发展的动力将消失于无形,如果所有的社会资源集中在寡头手中,经济照样趋于窒息。只有实现了社会资源合理的分配,恰如其分的掌握在社会各阶层的手中,才能够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同样的,如果自由掌握在独裁者手中,社会的自由总量将会大大的减少并日趋减少,而经济资源掌握在寡头手中,那么一个社会的经济实力也将大大萎缩。

  一个合理的政策是保障社会所有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发展权利,并鼓励和保障社会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他的才干,不应顾此失彼,因其政策导向而让社会失去创造力。

  在理论上一个完美无暇的经济主张比如华盛顿共识却让很多国家的经济并未出现起色,而中国或者与走与中国相仿道路的国家却实现了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这引人深思。

  于此而言,可以通过设置合理机制来平衡国内、国际的或者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循序渐进,根据相应的环境和条件采取相应的政策组合,而不是一味按照理论推敲得来的教条行事。

  有的人说实用主义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会出现各种各样预想不到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

  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就会由此衍生出更多的社会和经济矛盾,造成掠夺、不正当竞争等,他们希望推行一种切实可行的整体发展思路,从而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让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够有机会实现自身的发展,这是一个社会能够实现经济长期发展的根本保证。

  但是,事实上,无论怎样的政策组合都无法避免经济趋向寡头的趋势,即使完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即使推进这一主张基于健全的社会体制,保障公平竞争,但是终究一个社会总会存在弱势群体,即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但是大企业集团的崛起、寡头势力的兴起,必然会对整体的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抑制或侵犯普通大众的经济发展空间。

  因此,需要不断的引入新生势力,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新的开放,需要不断的调整产业经济结构,推行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避免陷入资本集中或偏向金融业,使得社会走向持续繁荣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