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教育部官网正式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文件,正式宣告“双减”政策落地。
“双减”政策的落地,意味着70万教培机构和上千万从业人员面临着行业升级转型。此轮政策规范可谓监管力度最强、覆盖范围最广,K12教培行业几乎所有问题都在射程之内。
受此政策影响,多家上市教育公司股票严重集体跳水。文件要求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要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无疑,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已经成为中央以及多地部署监管动作时坚持的大方针。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国家和政府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减轻家庭为课外培训的支出成本,缓解社会焦虑,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在线教育”热潮的兴起,“鸡娃”、“内卷”一度成为网络热词,映射出现代家长的焦虑。面对所谓“不补习就掉队”的说法,越来越多父母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畸形竞争。
“双减”政策落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教培行业将告别资本,回归教育本质。
01.教培行业和从业者们的出路在哪里?
面对国家政策文件,许多教育培训企业纷纷表示会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执行。已经经历30余年的教育培训行业正走到一个全新的拐点;过去几年教育行业几乎等同于教育培训行业的理念,也将在这个拐点之上,就此扭转。
不管政策如何调整改变,教育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教育,是跨越阶层最重要的通道。
高等教育存在严重的“教育筛选”程度。学生那么多,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大幅提高,社会竞争又那么激烈,学生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非常强烈,而社会提供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来说非常有限。所以,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会非常激烈,学校面临的教育筛选问题也注定是非常严峻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导致我们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严重的筛选竞争。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等教育,学校处处都要进行极其严格的教育筛选。
中国是“应试教育”的体制,始终脱离不了“考试”。这就是为什么在近十多年教培行业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双减”政策背后,牵动着培训机构创始人、投资者、教培从业者、家长、学生等上亿级民众的神经。
对于各教育培训行业的创业者,合理用工和调整优化规模、优化资源成为了工作的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疫情之后,面对在线教育的迅速激增,在线教育组建的庞大师资团队,在“双减”政策落地后,企业面临巨大打击,不得不缩减人员和面临转型。
那么,对于上千万的教培从业者,转型似乎已是必然趋势。那么极有可能1对1形式的“私教”会成为未来盛行的趋势之一。
02.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形态会出现
政策文件指明的内容,会有不少企业直接“猝死”、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形态会出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公共问题。如今,学校和家长更多的情况是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才想到要去关心、教育和干预,导致家长和学校都非常的被动,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成绩重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根据估算,目前为止中国泛抑郁人数逾9500万,而中国学生群体的抑郁发病率在23.8%。
未来心理咨询师咨缺口庞大的问题,给教培行业带来新的启迪。
作为教育机构最怕存在续报难、用户流失的问题,相信只有拥有专业心理咨询的教培机构,才能更好增加用户对机构的粘性。
对于上千万的教培从业者转型,我想说,只有拥有专业心理资质的“私教”才是未来大趋,不断关注孩子心理成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心理学相关培训目前在市场上有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来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不光只是持有心理学证书,同时也需要持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持续更新自己。更落地的、更实用的应用系心理学才是未来的大趋势。
和谐方舟是一家集课程研发、培训、应用、评估于一体的专业服务机构,以培养3000位圆梦导师,帮助中国3亿家庭幸福和谐为使命。它为个人、企业提供有关个人成长、家庭关系、事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项目,品牌旗下包括一系列完整的辅导与支持体系,包括数字心理学、沙盘游戏治疗,并综合运用心理学治疗方法对个案进行咨询、调整与辅导等,目前已培养了超过1300名圆梦导师,1200名沙探咨商师,超过5200名FAP咨商师。
教育是需要远见意识的,如果要提炼一个关键词的话,那么就是“超前布局”。一方面,教育政策的落地循序渐进,不等同于一棒子打死,教育也不等同于学科教育。就算前途未卜,但路总的走下去;就算路被堵死了,总要探出新路来。
总之,认清局势,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开启新的教育模式就趁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