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资金利率不动 ,银行压降点差压力巨大,LPR利率下跌,才是不正常,LPR维持不变才是正常。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截至7月,LPR已“十五连平”,这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7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实行全面降准。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给央行带来大约130亿元资金成本下降,市场有一种观点认为,不管MLF资金利率下调不下调,LPR利率都有可能下调,我是不认可这种说法的,金融尤其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掌握不好,也是无助于金融稳定,无助于经济稳定 的,毕竟金融稳,经济才会稳。金融不稳,经济怎么稳。
即使央行下调MLF资金利率,LPR利率也应该稳定,但如果央行下调MLF资金利率,而市场不下调LPR利率,可能会引发很多的非议,认为银行赚钱太多,不下调LPR利率是不讲武德,如果上纲上线,甚至可以提升到不讲政治。央行不调整MLF利率是很正确的做法,为LPR利率不变奠定了基础。
银行资金主要来自于储蓄资金,MLF资金大约是4万亿元,2020年中国人民币存款余额212.57万亿元,MLF资金相当于存款资金的2%,占比很小。央行不降低基准利率,只降低MLF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进而引导贷款利率下行,非常明显的是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无法覆盖贷款端利率下降,等于是 银行净息差收窄,银行利息收入减少,这会影响银行盈利能力和利润的增长。2021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143亿元,同比上升2.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1.28%,较上季末上升1.8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91%,较上季末上升0.1个百分点。2019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5715亿元,同比增长6.09%。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2%,较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3.24%,较上年末上升1.5个百分点。从这个数据对比看,银行业利润增速远没有恢复到疫情以前的水平。平均资产利润率和平均资本利润率更是出现比较大的下跌,可见银行的盈利能力还是没有恢复。这个时候继续打压银行利润,政策上有点走的远了一点,是不太适宜的。
20年以来,央行两次下调MLF资金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办法,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正是因为政策的压制,20年银行整体走势是很疲软的,不少银行股股价创了新低,银行指数下跌3.08%,远远跑输上证综指上扬13.87%,21年银行指数上涨3.0%,稍微跑赢上证综指涨幅的1.83%,可是也就是几家机构抱团的银行股走势偏强而已。目前银行整体市盈率位于低位,只有5倍,绝大部分银行股跌破净资产。
银行股价跌不停,银行股股权更是遭遇市场的冷落,银行股股权拍卖流拍成为家常便饭,一段时间,银行股股权还在某个平台出售,引发市场热议。从二级市场银行股估值来看,银行股IPO应该是彻底失败的,无法发行的,按照净资产发行,上市就意味着破发,投资者买进就是亏损。现在银行股之所以能够成功IPO,在于炒新预期下的无脑打新,不仅仅IPO发行依靠无脑打新,就是再融资募集资金补充一级核心资本,也是颇为困难,依靠定增发行,越来越少,在于机构资金没有动力参与,只能依靠配股,配股带有强迫性质,投资者不想参与配股,就只能抛售股票,不想抛售股票,只能参与配股,否则就会遭遇除权巨大损失。正是因为银行股股权不值钱,管理层反复强调,依靠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这是一种很无奈的补充资本金方式,在于社会资本不愿意投资银行。
银行与实体经济是互为依赖的关系,是一种共荣的关系,不能绝对的割裂开来,银行要支持实体经济,但也需要实现股东利益合理回报,不能通过政策过度的分割银行利益,让渡于实体经济,但是银行也不能赚钱太多引发公愤,需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里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观点,银行赚钱太多,不是赚钱能力很高,而是总资产太过庞大。
MLF资金是LPR利率的锚,但是继续通过下调MLF资金引导LPR利率下行需要慎重,以保证银行净息差的稳定,从而稳定银行走势,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