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指点位首超上证指数,个中蕴含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7月13日,对于创业板市场而言,是一个有意思的日子。当天早盘,创业板指数点位一度超过上证指数。其实在前几个交易日,由于沪市表现较为低迷,市场也曾猜测创业板指数点位超过上证指数的可能性,没曾想竟然变成了现实。虽然此次创业板指数点位超过上证指数只是昙花一现,但个中意义却不言而喻。个人以为,这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对于上证指数“悠久”的历史,创业板指数明显要“年轻”得多,这是由于创业板设立时间较晚所决定的。虽然都是相关板块的价格指数,两大指数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从属性上讲,上证指数是综合指数,是以在上交所挂牌的所有股票作为样本,以所有上市公司总股本作为权数计算出来的指数。而创业板指数属于成分指数,主要以在创业板挂牌的100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其总股本作为权数计算出来的指数。从指数基点来看,上证指数的指数基点为100点,目前上证指数超过3500点,意味着上证指数的涨幅超过34倍。而创业板指数的指数基点为1000点,目前涨幅则只有2倍多。从市场地位看,上证指数往往有“市场风向标”之称,是沪深股市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而创业板指数主要为投资者买卖创业板股票的作为参与,在这一点上,与上证指数是无法比拟的。
 
    此次创业板指数首超上证指数,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由于上证指数是综合指数,而创业板指数是成分股指数,上证指数的涨幅,与每一家上市公司有关,而创业板指数的涨幅,则与100家成分股有关。客观上,创业板指数的波动,受少数公司的影响较大。少数公司股价的上涨,就可带动创业板指数的上涨,这一点是上证指数无法达到的。
 
    从上市公司结构上看,虽然大型蓝筹股主要在沪市挂牌,但沪市上市公司以传统型上市公司为主,而创业板则以创新、创业型企业为主,以新经济企业为主。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新经济企业目前正是市场炒作的风口,也是市场资金追捧的热点。
 
    而从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创业板明显比沪市主板活跃得多。以指数涨幅为例。今年以来上证指数涨幅不到3%,而创业板指数涨幅超过18%。涨幅的巨大差距,也是创业板指数能够首超上证指数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此次创业板指数首超上证指数,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指数点位的超越,而是蕴含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目前深市总市值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中,创业板占据了其中的五席。其中,宁德时代位居第一,总市值为1.31万亿。而在沪深股市总市值排名中,宁德时代位居第四。创业板公司总市值位居深市第一两市第四,这在几年前显然是不可想象的。宁德时代的异军突起,是我国新经济企业发展的一种折射,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更多像宁德时代这样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并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是导致创业板指数近年来不断走高,并首超上证指数的根本原因。
 
    更进一步讲,创业板市场的精彩表现,其实并不孤单,近期科创50指数也不断向上拓展空间。创业板与科创板的企业,代表着今后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创新型企业、创业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像宁德时代位居两市总市值第四,并不是偶然的。美国股市总市值排名靠前的都是高科技型企业,其“前车之鉴”,将来也必然会被A股市场所复制。
 
    对于沪市而言,指数点位被创业板指数超越,虽然与指数计算方法不无关系,但更主要的是与上市公司质地有关。沪市存在众多的质地平平的上市公司,甚至不乏股市“不死鸟”混迹其中,这类上市公司对于指数的拖累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非常有必要,这主要应从入口端即企业IPO审核,以及出口端,即出清劣质上市公司两个方面来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