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的终结之三


 

官逼民反,胡亥的一些做法,使陈胜等人不得不揭竿起义,推翻秦朝暴政。那些“帝二代”、“富二代”,都是天生高贵的吗?不是,他们只是在享受祖辈与父辈的福荫。没有祖辈与父辈的流血付出,也就没有这些二代们的荣华富贵。他们祖辈与父辈,有很多出身并不高贵,往往是贩夫走卒之徒,屠狗商贾之辈。古代士农工商,社会地位高的是读书人,也就是士人;其次是农民;再其次是工人;社会地位最低是商人。士人地位高,是因为古代的官吏选拔,一般都要从读书人里面选。读书是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有效途径。商人地位低,是因为古代重农抑商。陈胜是农民出身的人,他知道自己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唯有造反,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翻身做主人。

 

张耳与陈余两个人关系很好,为刎颈之交。也就是说,两个人为了友谊,可以牺牲个人的生命。秦朝灭亡魏国,听说这两人是魏国名士,重金悬赏通缉他们,对于张耳,秦政府出1000金,对于陈余,秦政府出500金。名士一般是指有名气的读书人,或者著名的学者。张耳与陈余为了躲避秦政府的追捕,隐性埋名,在陈县做门卫工作以谋生。有秦朝村干部找陈余的麻烦,只要陈余犯了小过错,就用笞抽打他。陈余忍不住了,想要反抗,张耳故意踩陈余一下,暗示他不要轻举妄动。那名村干部打完他以后,就离开了。张耳引陈余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跟他说:“当初,我怎么跟你说的,今天受了一点小侮辱,就想杀死那个小吏吗?”陈余表示道歉。陈胜占领了陈县后,张耳与陈余上门谒见陈胜,想要投靠起义军。陈涉以前听说过他们名气与事迹,很高兴。陈县的一些豪强与士绅请求陈胜自立于楚王,陈胜询问张耳、陈余的意见,看有没有必要称王。张耳与陈余说:“秦朝无道,是杀人的政府,残暴虐待百姓,将军是不顾身家性命,冒着很大的危险,为天下民众除掉暴政。现在刚到陈县就称王,等于是向天下百姓显示自私自利。希望将军不要称王,继续乘胜扩大战果。派人拥立原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齐国这6国的王室后裔为王,做为将军的盟友,为秦国树立敌人。秦国的敌人多了,就会分散兵力。我们团结这些人,就会兵势强盛。这样,就会使得秦国忙于疲命,在野没有与我们交战的兵力,在县城就会没有守城的军队。我们诛暴秦,占领秦首都咸阳。然后,使诸侯们都听我们的。这六国本来已经亡国,现在让这些诸侯立国,加上我们以德服人,这样将军可以成就帝业,为开国皇帝。现在将军独自称王,恐怕有些人没有跟我们一起奋斗的积极性。”陈胜觉得这两人是书生之见,自己打下的江山,让别人称王享受?所以,就没有听张耳与陈余意见,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后来,现实情况证明拥立六国的后人建国,是个大大的错误,反而使灭亡秦朝之后,国家仍然处于军阀混战的局面。

 

当时的情况,全国老百姓痛恨秦朝残酷的法律,这些被压迫与被剥削的民众们都争先恐后地反叛起来,杀掉地方政府官吏以响应陈胜的起义军。有管传达的近侍官从东方向秦二世汇报,说他所经过的地方有民众造反。胡亥听到这个坏消息,大怒,把这位谒者官员逮捕了。后来,又有使者从地方视察回中央向他报告,胡亥向他了解民众反叛的情况。这位使者害怕讲真话,被秦二世逮捕、处死,所以撒谎说:“一些闹事的都是鼠窃狗偷的犯罪分子,郡县的长官与管军事司法的地方官员,组织力量在抓捕他们,都尽捕了,请陛下放宽心,不要担忧此事。”喜欢听假话,不爱听真话的昏庸皇帝,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却不知道,他被下级官员所骗了。全国到处都是叛民,他却在咸阳城里洋洋得意,以为天下形势一片大好。真是愚蠢透顶的秦朝二世皇帝。

 

陈胜以吴广为代理王,是张楚起义军的“二把手”,地位仅次他。安排吴广监诸将向西进攻荥阳县。张耳、陈余觉得待在陈胜身边不是办法,还是想办法建功立业,才能在起义军中有份量、有地位。于是又向陈胜进言,要求搞一支奇兵向北方向攻略原赵国领地。陈胜这次,同意的他俩的意见,安排跟自己关系比较好的陈县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并且还委任张耳左校尉、陈余为右校尉,给予士兵3000人,进攻赵地。证明陈胜对张耳与陈余还是信任的,一加入起义军,就委任他们为军官。陈胜又命令当阴人邓宗进攻九江郡。当时,张楚国的军队,已多得数不胜数。他的首席名将,征南将军葛婴率军到了东城县,立楚国后裔襄疆为楚王。葛婴是诸葛亮的先祖。他并不知道陈胜已称张楚王,现在自己私自立了个楚王,等于是跟陈胜唱反调。一山容不得二虎,一国也容不得二个楚王。葛婴立楚王后,听说陈胜也称王了,这下就不好办了。他想来想去,做了一件事,把自己立的襄疆楚王给杀了,算是给陈胜一个交待。葛婴的做法,引起了陈胜的猜忌。陈胜认为,你葛婴是我的下属,你不请示我,就立一个国王,然后又为了讨好我,杀了这个立的楚王,万一哪一天,你对我也这样做,我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陈胜看到葛婴不好控制,就设计杀掉了葛婴。陈胜命令魏县人周市向北进攻魏地。赐上蔡人房君蔡为上柱国。陈胜这时做的是事情,是安排诸将从不同的方向进攻秦朝所辖郡县,以扩大革命根据地。他听说陈县有个有才能的人,叫周市,懂军事,于是给他将军印,让他率领部分军队向西进攻秦朝。武臣为将军率领的3000士兵从白马津渡黄河北上,安排游说的人,在赵地各县,劝说各路豪杰加入起义军的阵营。这些豪杰们都积极响应起义军。边向前推进边征兵,得几万士兵。号为“武信君”。他们这支军队攻下赵地10多座城池。其余的都坚守城池,不敢出战。看到不能马上攻取其它城池,于是乃引军队向东北方向攻击范阳县。范阳人蒯彻向武臣进言:“你喜欢战胜了后,才占领这些地区;攻胜了后,才占领这城池。我认为不妥。如果你能诚心地听我的计策,可以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只要传檄就可以平定千里之地。怎么样?”武臣很纳闷地说:“是什么意思?”蒯彻回答说:“范阳县令俆公,怕死而贪婪,想要投降。如果你还像攻取前10城一样,诛杀那些秦朝官吏。则其余的没有攻占的城池如金城汤池一样坚固,不可以攻取。如果你搞个官印授予投降的范阳县令徐公,让他乘坐华丽的车子,在燕地与赵地城郊游玩,那些坚守城池的秦朝官吏们看到你对待投降的人,如此优待,其余的城池可以不战而降。”武臣称赞蒯彻的主意很好。然后,安排一百多辆装饰华丽的车子,配备200名骑兵护卫,再加上侯印迎接徐公的投降。这件优待降官的事情传播得很快,很广。秦朝郡县望风而降的有30多座城池。完全达到了不战而降的目的。这位聪明的范阳人蒯彻,就是五年后,想要游说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谋士。智商不高的人,只知道打打杀杀达到目的。而聪明的人,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目的。武臣庆幸有人跟他出妙计,才让他夺取根据地,少流血与少流汗。

 

陈胜派遣周文向西军事进攻后,认为秦朝政局混乱,再加上多次军事胜利,就骄傲起来了,有点轻视秦国,认为强大的秦国不堪一击。太容易得到就不会珍惜,太容易胜利就会骄傲。陈胜现在有点飘飘然。自古骄兵必败。有位博士孔鮒的看到陈胜骄起来了,就进谏言说,要做好各项防范于未然的工作,以免受到敌人打击,或者遭遇失败时,出现衰败现象,到那时就没有后悔药吃了。”陈胜正沉溺于不断胜利的好消息中,对这位孔子后裔的忠告没有放在心上,说道:“这是我的军队,先生就不要为此操心了。”陈胜虽说是农民,没有读过书,但是对知识分子还是比较尊敬的。不然,当张耳与陈余投奔他时,他不会出现很高兴的样子,也不会礼聘孔鮒,且封他的官为博士、太师。

 

果然,不出孔鮒所料,周文进攻秦朝中央政府的军队受挫。周文也是边行军边征兵,到函谷关的时候,军事实力已有兵车千多乘,士兵几十万。进驻戏水。胡亥听到这个消息,才如梦初醒,大吃一惊。召集群臣召开国务会议。他说:“现在这个情况,怎么办?”少府官章邯出主意说:“现在匪军已到达咸阳附近,而且军事强盛。想要征调附近的郡县地方军队救援,时间来不及了。骊山囚犯多,请赦免他们的罪行,组织成军队抵抗匪军。”这次,昏庸的秦二世,总算听得进忠言了。于是他大赦天下,安排章邯赦免骊山囚犯,奴隶恢复自由身,全部组织成军队向周文军队反扑。周文失败的原因:一是孤军深入,没有援军支援;二是这几十万的军队,缺少粮食等后勤保障;三是这些加入的农民军,缺军事训练;四是周文本人缺乏指挥战斗的经验。在敌人凶狠扑来的时候,周文只好退出函谷关。

 

张耳与陈余两人作为武臣的下属,一起来到邯郸,听说周文进攻秦中央政府的军队失利了,又听说诸将进攻秦朝夺取地盘的,还军到陈县后,陈胜听别人的谗言与挑唆而诛杀那些有功的人。他们害怕武臣也被陈胜找借口杀掉。武臣如果死了,他们也害怕自己不能幸免。于是就劝说武臣自立为王。武臣觉得张耳与陈余讲得话有道理,于是在那年,自立为赵国国王,任命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并把自立为王的情况派人向陈胜汇报。陈胜认为武臣没有通过自己的允许而自立为王,等于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太不给面子。现在陈胜是楚王,武臣是赵王,都是国王,等于是平起平坐。陈胜很气愤,想要把武臣、邵骚、张耳、陈余等人在他掌控根据地居住的家人与族人,全部诛杀以泄愤。上柱国房君向陈胜进谏言说:“现在秦朝还没有灭亡,而王却想诛杀武臣等家人,等于是又增加一个秦国一样的敌人。不如对武臣自为王的事,表示祝贺,让他急速引军向西攻击秦朝,支援周文。陈胜同意了房君这一主意,把武臣等人的家人都关在自己住的宫里。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派遣使者到武臣军队驻地贺武臣称王。要求武臣赶快发兵进入函谷关。张耳与陈余识破了陈胜的计谋,对武臣说:“现在王称赵王,不是陈胜的意思,他特意派使者来贺你立为赵王。如果楚国灭亡秦朝,必然会把军事矛头对准我们赵国。希望王不要出兵去攻函谷关,而是向北占领燕地代地。向南方向收河内作为自己的领土。我们赵国南据黄河,北有燕与代的领地,就算楚国打败了秦朝,我们势大,必不敢控制赵国。楚国打不赢秦国,必然会很重视赵国,要依靠赵国的实力来对抗秦国。我们国家乘秦朝与楚国,这两虎之争,可以借机吞并天下。”赵王武臣认为他俩讲得很对,于是就没有按陈胜的意图出兵函谷关,而是派遣将军韩广夺取燕地,李良夺取常山,张黡夺取上党。

 

随着陈胜揭竿而起,并且取得各种胜利。另外又崛起三支起义军势力。一支是由沛县人刘邦领导的沛县起义,一支是由下相县人项梁领导的吴县起义,另一支是由狄县人田儋领导的起义。刘邦就是后来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字季,对人友好且喜欢乐善好施,性格大度、开朗。他不喜欢搞农业生产,也不喜欢置办家业。是泗上亭的一名亭长。亭长职级比乡长低一点,比村长高一点。秦汉时,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设一亭长。职责是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乡干部。单父县人吕公,姓吕,名文,字叔平。他非常懂相人之术,见到刘邦气度非凡,很敬重,还把大女儿吕雉嫁给刘邦作妻子。刘邦接到沛县政府的命令押送囚犯到骊山劳改,这些囚犯很多在路上找机会逃跑了。刘邦认为就算到了骊山,其余的囚犯都会跑光。他们行至丰西县泽中亭休息时,喝水吃饭后,刘邦在夜里把这些剩余押送的囚犯都放走了,还跟他们说:“你们走吧,我也要找个地方躲藏起来。”这些被刘邦放跑的人当中,有10多人愿意追随刘邦。有一天,刘邦喝酒喝醉了,晚上在山泽上行走,有一条大蛇挡在了小路上。刘邦拔剑杀了这条大蛇。有老大娘哭着说:“我的儿子是白帝子,化身为蛇,在小路上,被赤帝子杀了。”刘邦带领几十个人,藏匿在芒山、砀山的山泽岩石之间,逃避秦朝政府的追捕。山上草木盛,多蛇,那是很正常的。刘邦杀蛇,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当然,那老大娘哭的内容有点神话,是不足信的。有可能是刘邦等人故意放的舆论,造的谣言。或者是以讹传讹的流言,把刘邦神话了。沛县子弟听说了刘邦的神奇故事,都要跟着刘邦干大事业。陈胜起义,沛县县令想要响应陈胜。他的下属萧何、曹参说:“大人是秦朝地方官员,现在想背叛,领导县里的人跟一起造反,恐怕他们不会听你的。希望大人能召集逃亡在外的人,可得几百人相助,然后要胁县里百姓,他们就不敢不听。于是安排樊哙召刘邦下山相助。刘邦的人马现在有近百多人。沛县令觉得召刘邦回来,等于是引狼入室就反悔起来,命令坚闭城门,防范刘邦。还想要诛杀萧何、曹参两人。萧何、曹参知道这个消息,马上逾城,逃离县城,在途中把县令出尔反尔的消息告诉了刘邦,让刘邦提高了警觉。刘邦率众来到沛县城下,向城中射策反书。他这种做法,就是现在发传单一样。策反书的内容无非是讲陈胜要推翻秦朝暴政,各地纷纷响应现在沛县令反复无常,要求县里的民众起来造反。果然,传单的内容起了作用。县里的父老乡亲率子弟共杀县令,开城门迎接刘邦,并且拥立为沛公。萧何、曹参在县里展开征兵工作,得士兵近三千人,以响应陈胜的起义军。这就是刘邦怎么样崛起的故事。

 

项梁是原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因杀人犯罪,与哥哥项荣的儿子项羽躲避仇家而在吴县这一带活动。吴县中的著名人物与知名人士,都跟项梁关系密切。项藉,字羽年少时读书,读不进;又去学剑术,又没有兴趣。项梁觉得这个侄儿不争气,很愤怒。项羽说:“读书,只要记得姓名就行了。学剑,只能对付个把敌人,没有必要学。我要学能打赢万多人的东西。”于是项梁教项羽万人敌的学问,学习军事理论知识。项羽很高兴,但是他只略知其意就行了,不肯深入钻研军事知识。他身高有八尺多,力气大得能扛起鼎,才器超过了一般人。会稽郡太守殷通听说陈胜起义,想要发兵响应陈胜。可见秦二世当政,不但老百姓想造反,连一些秦政府官员,都想推翻政权。证明当时的法律严酷,压迫得地方官民都透不过气来。生怕犯一点小法,就脑袋搬家了。殷通知道项梁与桓楚是英雄豪杰,想要让这两人担任会稽郡起义部队的将领。项梁不甘心听命于这个殷通昏官。同时,项梁也痛恨这些秦朝官吏鱼肉百姓,残酷虐待百姓,不管他们是不是想投诚,或者跟起义军同一阵线。当时,桓楚逃亡躲藏在山泽中。项梁跟太守殷通说:“桓楚逃亡,没有什么人知道他躲藏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他的藏身处。”项梁出府,向在外面守候的项羽暗中嘱咐了一些事情。然后,进入太守府中,跟殷通坐在一起说:“请太守召唤项羽进来,让他接受命令去召桓楚。” 殷通同意了。项梁唤项羽进太守府。他们与太守交谈了一会儿,项梁丢个眼色,说了句:“可以了。”其实,这是他们俩早就密谋的暗号,暗示项羽可以动手了。于是项羽拔剑斩下了殷通的脑袋。项梁一手拿着太守的脑袋,另一手拿着太守的官印。太守府的下人与守卫,看到这个情况,都很惊惶失措,完全乱套了。项羽在太守府中大开杀戒,乘乱杀死近百名府中人。其他人看到如此变故,都害怕的跪在地上,不敢起来,向项羽求饶。项梁召集所认识的官吏,跟他们说,杀太守是因为响应陈胜而举义旗。项梁把会稽郡政府掌控后,派军队收服郡政府所管辖县政府。得到精锐士兵8000多人。项梁自任为会稽郡太守,项羽为副将,继续攻占其它未被占领的县政府。项羽24岁成为军官,与叔叔共同拥有了一支忠于他们的私家军队“项家军”。这是项羽怎么样崛起的故事。

 

田儋是原齐国王室宗族子弟。田儋弟弟田横,堂弟田荣,都是豪杰,由于他们宗族强盛,所以,很多人依附他们家族。周市率领的攻城略地的军队到达狄县。狄城坚守。田儋故意把自己的奴仆捆绑起来,带着一些人到县政府,要当县令面杀掉这个奴仆。狄县县令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是田儋想要他的性命之计谋故意引诱他出来视事,审案。然后,田儋借机杀死了县令。又召集宗室子弟,还有一些县城百姓跟他们说:“现在全国都在反抗秦朝暴政,很多人都举起了义旗。齐国是古时候就存在的国家。我是齐国王室子弟,当称王。”于是自称为齐王,组织县城军队,攻击周市。周市在秦军大举进攻下,接连失利,于是继续退军。田儋率领军队夺取原齐国故地。赵王派出的将军韩广向北夺燕地,原燕国故地的豪杰们想要共同拥立韩广为燕王。韩广是个孝子,对这些豪杰们说:“我的母亲还在赵国,不行。”有燕地谋士对他说:“赵国现在担忧西方的秦国,南方的楚国。这两国的实力都不能控制我们。况且以楚国的强大,不敢杀害赵王将相的家人。赵国独自敢杀害将军的家人吗?韩广觉得言之有理,于是自立为燕王。这样过了几个月后,赵王武臣把韩广的家属都归还给他。这是田儋与韩广怎么样崛起的故事。

 

秦未起义,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起义军刚起步,人数并不多,但是却在扩大革命根据地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有很多民众与地方豪杰积极响应起义军队。三是地方官吏,有些也想加入起义军。四是起义军举义旗时,总是杀掉本地郡县行政长官,然后占领本地郡县,以本地郡县为主要根据地,继续扩大战果。五是起义军首领自私自利的多,自封官职、自称王的多。六是豪杰与有名气的人往往成为起义军的首领。七是不同势力的起义军,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相互吞并的事情时有发生。八是起义军内部不团结,往往分支军队借机发展壮大后,就想脱离原起义军的管理控制。九是很多起义军首领,恢复原来六国政局,形成割据势力,自立为六国其中的国王。

 

赵王武臣与张耳、陈余向北夺取燕地。武臣视察前线,被燕王韩广的军队所抓获,并且关了起来。想要用武臣来换赵国的领土,赵国派使者请求释放武臣,被燕国杀了。有武臣的仆役到燕国城池向燕军官说:“你知道张耳与陈余想要怎么样吗?”燕军官说:“想要获得他的国王。”这仆役说:“你不知这两个人的想法。武臣、张耳、陈余夺取赵地几十座城池,都是想要称王,岂想做将相到死。主要是因为考虑情势而定,所以,没有三分为王。而是以武臣为王,以安赵地军民的心。现在赵地已经政局稳定。张耳与陈余也想分赵地做国王,只是时机未到。现在你把赵王关了起来,这两人名义上是想求你们放了赵王,实际上想要燕国杀了赵王,此两人分赵地自立为王。以赵国的军事力量灭亡燕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在张耳与陈余相互支持,以杀害赵王的罪名来讨伐燕国是委容易的。”这位关押赵王的燕国军官觉得这仆役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把赵王武臣释放了。这名仆役驾驶着马车载着赵王返回了。

 所以,任何地方都有卧虎藏龙之辈不要小看那些出身低微的人。周市进攻狄县,碰到自称齐王的田儋率领守军坚强抵抗,只好到魏地。想要立原魏国后裔宁陵君魏咎为魏国国王,魏咎在陈县,不能到魏地。周市军队夺取魏地后,诸侯都想要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说:“现在国家大乱,是需要忠臣的时候。现在全国都在反叛秦国,按照道义来说,立原魏国后裔为国王才好。”诸侯坚持要立周市为魏王。周市始终辞谢不接受魏王的封号。派人到陈县跟陈胜汇报要求立魏咎为魏王,派了五次使者向陈胜请求,才让陈胜批准了这一要求。把魏咎派遣到魏地,封魏咎为魏王,周市为魏相国。而在咸阳城的二世皇帝,废掉卫国君主姬角为平民卫国灭亡。秦始皇灭六国后,卫国因为弱小得以保存,现在秦二世,让卫国灭亡了。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