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高手,都有赢家思维


“你想活成什么样”,越早想清楚越好

 

很多优秀的人在少年时代,好像就有一种“天命观”:老天让我做一件大事,我不能辜负他。我感觉自己也有这样一种意识。怎么来的呢?

 

我在高中的时候,看了尼克松写的《领袖们》,感触很深。它讲的是全世界各国政治领袖的故事,让我知道他们脑袋里想的都不完全是自己的事,还想他人的事;除了想物质的事之外,还想精神的事;除了想现在的事之外,还想很多未来的事。

 

后来,我将精神的和未来的事定义为“情怀”。这些领袖们都是非常有情怀的人,而且他们非常勤奋和刻苦,每天工作很长时间,读很多书。我从他们的身上就能感受到一种劲儿。

 

这种劲儿是关于人一辈子应该怎么过。我当时就想得很清楚:应该过成他们那个样子,才不算白来这个世界一场。他们是那样努力、勤奋才过到那样的生活……我就大概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我一路走来都挺顺利,现在归纳起来,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应该就是“想清楚”。我很早就想清楚了自己这辈子想活成什么样,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要坚守的是否符合标准。

 

我在中学的时候,最想做的是一个军人,一个开疆拓土的统帅。当然,那时候还是小孩子,价值观、世界观还在形成的过程中。但是,我当时想得很清楚:我不想成为普通一员,而希望成为出众的一个人

 

其次,“坚持住”也很重要。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想清楚要做什么之后,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条不紊,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就可以活成自己想活的样子。


 

 

 

 

先有赢家心态,才能成为赢家

 

多年以后,我连续多次创业,成为别人眼中“很成功的创业者”,我自己从中得出的总结是:所有的赢家都是先有了赢家的心态,然后才变成了赢家。赢家心态是什么?自信、自主、自强、自嘲。

 

 

 

1. 自信


这是首先要有的心态。自信不一定能够让你成功,但是不自信肯定成功不了,所以所有的赢家都是特别自信的。

 

2. 自主


要把握自己的命运。我父亲是大学的建筑学教授。我在初中的时候,他就问我以后学文还是学理。我说我要学文。他说子承父业,我应该学建筑,学理科。我还是坚持要学文。后来我考大学的时候,第一志愿报北京大学,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就没报。因为我当时觉得考不上北大就别念了。

 

后来,老师和我父亲说我必须要报,我就报了全都是外地的学校。我们家是长春的,我当时觉得离家越远越好,我要自己去闯,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我是自己做自己的决定,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不是被人安排好的,不是逆来顺受的,而是通过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3. 自强


做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以我个人为例,我觉得自己智商、情商各个方面都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好我也能做好,而且我要做得更好;

 

4. 自嘲


实在不行的时候,自黑、自嘲一下来调解自己的心态。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常会被打击,受挫折,这时候能不能迅速地把自己的心态调整过来,这很重要。有的创业者创业两年之后,把自己给压得精神开始抑郁、崩溃了,那就是不善于自我进行心理调节。

 

有了自信、自主、自强、自嘲这样的赢家的心态,最后才导致了成功。

 

 

机会和确定性,往往成反比

 

我性格里有冒险成分,不愿意做四平八稳的事。这也是我连续创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往往我把一家公司经营到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就是年初做的预算,到年底一定会完成),业务和团队也比较成熟,我就没兴趣了,希望去尝试新的,具有挑战性的,不确定性的可能。

 

在我看来,机会和确定性是成反比的。当一件事百分之百确定,它就是上帝的事——这个世界不存在百分之百确定的事。当一件事90%、80%确定的时候,它是“大厂”或强人们的机会,而不会是小公司、初学者的机会

 

对于一个新人、一家创业公司来讲,当确定性很低,比如只有60%、50%,甚至只有40%的时候,敢于去尝试、冒险,才有机会。我身边很多优秀的成功创业者,都有敢于尝试、冒险的特质。

 

除此之外,从最终结果来看,成功创业者还有以下三个共同特质:

 

1. 走正道


只有走正道才能成功。从比较长的时间段来看,走正道是唯一的捷径,歪门邪道就不该做。用刘东华先生(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的话来说,就是“先问是非,再论成败”。如果有人想投机取巧,抄一些近路,那么他往往得不偿失,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2. 创新


一件事,如果别人都已经做成了,那么后来者根本没有机会。创新是给自己寻找生存、发展空间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创新也是特别有意义的事,因为只有创新,人类才能进步。

 

3. 死缠烂打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很容易的,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最后成功的人必须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把每一根稻草都当做最后一根稻草,并且将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

 

所有的成功者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用头把南墙撞出一条缝冲过去,都有死缠烂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这种韧劲儿。

 

 

遇到困难时,要保持三个习惯

 

创业者、领导者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刻。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创业者、领导者自己应具备三个习惯:

 

1. 向前看,预见未来


你如果能预见到未来,那么就可以早做准备。你如果现在预见一年以后会遇到一件难事,那么你有一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件事,这件事到一年以后就不会难了。

 

2. 向后看,不断总结和复盘


你能不能不断地从过去汲取营养,将走过的每一段路程都变成认知;能不能够因势而变,不断校正自己的航向,这是很重要的。

 

一个人做的每件事都总结经验和教训,能力就会增强,而能力强了之后,难事就不是难事。所以,你如果可以从失败中“吃一堑长三智”,甚至看别人“吃一堑”自己“长三智”,那就一定能走到最终目标

 

3. B计划,随时准备启动


领导者做任何事都应该有备选方案,A方案不行就启动B方案。如果有了向前看、向后看和B计划的工作习惯,那么一个创业者或领导者就能够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够把短期的困难变成一个长期要去解决的事,那就没有特别困难的事。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划一条直线,从出发点到成功点,就像河流,弯弯曲曲,最后流到成功的大海。这一路上会遇到山,这时候要么绕着走,要么把山冲开一条峡谷。但是无论如何,所有的成功都是奔着终极目标去,只不过这里面需要一些技巧去实现。

 

 

理想的企业状态,就是“永动机”

 

前两天,一个合伙人和我讲:“陶然,你知道吗,咱们的企业能做成这样,除了咱们厉害之外,还是因为咱们的下属们和下属的下属们都是很厉害的人。”我说:“对,这就是我们希望构造的一个企业的状态,这就是永动机。”

 

一家企业是可以做成“永动机”的,但是“永动机”在下属不在上级。为什么我长期离开公司,它也能运行得很好?答案的关键在于我们把企业设计成一个什么样的运行模式。

 

如果一家企业的运行模式是最高领导者随时下指令和操控,那他就一刻都离不了指挥台;如果一家企业被设计成自下而上驱动的运转模式,那么它的一把手离开指挥台的影响就不是很大,甚至他不在指挥台的时候,发挥得更好。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成为“永动机”?我认为,它要具备三个特点:

 

1. 自下而上驱动的组织架构


一家可长久发展的企业,它的架构一定不是自上而下下指令的。我做的每一个企业都是自下而上驱动的。包括每个创新都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由我的下属来提供的。

 

他们会问我:“孙总,咱们现在有一个新的想法……我们把样品做出了,你觉得行不行?”我觉得不错,就让他们去推广。如果他们觉得推广的风险很大,我再衡量,觉得没问题就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担这样的风险。

 

这样一来,上级就变成了把握方向,抓协同,做后备,每个岗位上的员工自己驱动自己。

 

2. 军功主义导向的企业文化


一家可长久发展的企业,它一定要按劳分配,论功行赏,而不能搞成“大锅饭”,也不要比谁跟谁关系好,谁跟谁沾亲带故,或者更喜欢谁的风格。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员工的防区有多大,战绩怎么样。员工的防区越大,功劳越大;战绩越好,功劳越大。

 

 

 

 

3. 身先士卒的作风


遇到“硬骨头”的时候,一把手要冲上去,要“跟我来”而不能是“给我上”

 

一个企业如果具备这三个特点,那么就会充满活力,充满动力。这时候,一把手在不在办公室里已经不重要了。所以最关键的是,要把企业构建成是这样的结构。

 

 

按“三有”标准,找到实力派员工

 

一家企业能否长久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在我看来,人才的标准是“三有”,有态度、有能力、有素质:

 

1. 态度决定参与权,如果没有态度就不应该在这里;
2. 能力决定话语权,能力越强的人担当的职责越大,收入越高;

3. 素质决定分红权,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潜力有多大,能不能成为更高层干部甚至是股东。


 

 

有些公司里会存在演技派员工。他们会在老板或上级面前表演,表现出态度很积极的一面。普通员工不爱过分表现,但也担心演技派员工比实干派员工更受老板欢迎,获得更多晋升、加薪的机会。

 

怎么看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演技派员工就和魔术师一样,大多数人看不出是假的,是变戏法,但是内行知道。哪些员工是演技派,老板或上级得知道。如果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就说明他水平太差了。

 

在拉卡拉,“三有”标准可以细化为九个维度去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能不能晋升,能不能加薪:有态度是求实、进取、激情;有能力是解决问题、有亮点、业绩好;有素质是能做到十二条令,做到管人管事,还有经营的方法论。

 

这九个维度是非常科学的标准,它就像一个放大镜,在这个放大镜之下,演技派员工的演技会被揭穿,可以避免他们通过表演把上级给骗了。

 

 

选人看三点:

好品德、好才华、好心态

 

越是早期的项目,人越关键。作为成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如果一边是“一个对的人和一个不对的项目”,另一边是“一个不对的人和一个对的项目”,那我肯定要投前者,因为项目是可以换的。


 

 

 

对的项目经常换。所有公司成功的时候做的产品,和它创始的时候做的都不一样。即使现在是对的事,随着市场的变化也要不断地调整。所以对的事不是永久的,一定会随着市场的情况不断地调整。

 

对的人是永久的。如果一个人具备成功的素质,他就可以不断克服各个高山险阻,最后到达目的地;如果这个人不行,他现在拿着一手好牌,最后也到达不了目的地。

 

所以在事和人上,肯定首先选人,尤其是越早期的项目越看重人。对于人,我还提出了一个“三好”标准,即好品德、好才华、好心态。如果一个人具备这“三好”,大概率他是一个对的人。

 

 

“好品德”有三条,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心胸宽广。俞敏洪也好,雷军也好,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志存高远、意志坚定,都是百折不挠,从来不会被困难压垮的人。同时,有胸怀的人,才能不断聚集起高手,招贤纳士。如果钱都归一个人,名都归一个人,那不行。

 

“好才华”有三条,认知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这些都非常重要。

 

“好心态”即要有赢家心态、学习心态、创业心态。没有学习心态的人成功不了。

 

比如,在我们昆仑学堂里,也有学员让我非常恼火。他的脑袋里像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样,你跟他讲很多东西,他“嗯嗯嗯”地答应着,但是最后不往里脑袋里装。

 

还有人非常固执,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不愿意改变,这些往往是创业成功的大忌,所以创业能不能成功,人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一把手更为关键。从来没有一家创业公司是靠一个团队成功的,一定是一把手强,团队强才能成功,如果一把手不强,团队平均比较强,那这家公司也成功不了。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

 

我在高中的时候,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生是一场体验”。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要用体验的心态来过人生。如果有一天走到生命尽头,我希望给自己的评价是:这个人尽最大力量,活成了他想活的样子;这个人活明白了,他对这个世界,对很多认知有所感悟。

 

很多人会犹豫:创业,还是继续在公司打工?我的建议是:干什么事就按照什么事来干。当在公司里打工,你就必须把打工这件事做好;当决定自己去创业,你就要把创业这件事做好。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就是这个道理。

 

创不创业,本质上是心态的问题。如果你有了创业心态,打工也是创业;如果你没有创业心态,创业也不是创业。我总结创业心态有三个特征:

 

一是主人心态,把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把自己当作主人;

二是结果心态,对于所有的事,要看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要追求结果而不是追求过程中有没有责任;

三是终极心态,要以跑到终点,达成终极目标为目标。

 

 

 

当有了这三个心态,你就算是打工,也可以做得非常好,还会因此不断升职,承担更重要的职责,甚至会持股、成为合伙人。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心态,你做任何事都做不太好。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该做什么都做了,那就没什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