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东南亚新旅行序言
我曾祖父名张清河,生于清光绪十九年,闽南惠安洛阳镇石任村人氏,新加坡华侨;我有两位曾祖母,大曾祖母名刘谦,生于清光绪廿七年,闽南惠安洛阳镇白沙村人氏,新加坡华侨;二曾祖母名王牡丹,出生于清宣统三年,潮汕人,亦是新加坡华侨。北宋·谢履《泉南歌》诗云“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南宋·刘克庄《南廓》诗曰“闽人务本亦知书,若不樵耕必业儒。惟有桐城南廓外,朝为原宪暮陶朱”。先祖们秉承着闽南人一步步构建的精神和生命轨迹扎根生存,如今他们都已故去,他们是历史上的闽南人,潮州人,南洋华侨,海外华商。 开枝散叶,金玉满堂。曾祖的子嗣散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以及国内的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泉州各地,这也包括了我曾祖母收养了四个孩子的后代谱系,曾祖母真乃大慈悲之人!我爷爷1929年出生于新加坡,1930年回到祖国大陆,目前尚健在,生活于泉州西湖社区。值得一提的是家住南俊巷的宗亲张省民老先生,从事侨务工作三十余载,热心文史、谱牒研究,著有《惠安县志华侨志》,曾赠我其编纂的《惠安县洛阳镇石任村张氏族谱》。
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艺术家蔡国强,是远亲中的代表性人物,乃我爷爷的弟媳蔡琼之兄。我对这位远亲充满好奇,他是一位中国艺术家,但自1995年以来就一直生活在纽约,焰火是他的标志性风格。他将中国的背景与视角带入了崭新的全球性艺术,以种类繁多的媒介进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 世界视觉语汇。“艺术界的全球化让蔡国强在某一瞬间得以望向地球之外,创造为宇宙而作的艺术。”

蔡国强:《光环:中央公园爆炸计划》,2003年,详见 H.W.詹森(H.W.Janson) 著:《詹森艺术史(第7版)》第1106页之《世界性艺术:蔡国强》
侨乡泉州是我们世代生活的故土,东南亚是我们历史记忆中的第二家园,也是我们出境旅游常去之所。这种历史烙印甚至影响了我的人生选择。在泉州第一中学完成学业后,我大学报考了由爱国旗帜、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选择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生的意向包括有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而后多年来辗转求学于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人生壮年之期峰回路转,我和太太邢菁华博士一起到了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跟随龙登高教授从事华人华侨和海外华商研究,迄今已八载有余。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如同蔡国强艺术的世界性,华人华侨学科研究同样具有世界性。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而如今看到华商研究中心的事业蒸蒸日上,名扬于海内外学术界,作为一名参与者,不胜为之感怀欣喜。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不日不月。行走半生,愿归来仍是少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期待新冠疫情早日过去,而后让我们放歌东南亚,一起旅游去吧!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张洵君于庚子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