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社会融资成本,被推高的价格更需治理


    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融资难,融资贵成为经济社会界关注的一个话题,而由于全社会融资余额庞大,即使微小的利率变动都会带来较大的债务增量,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央行始终没有按下加息键,虽然融资成本的水平从宏观上看影响较大,但从微观上来说,融资成本增加一点或者减少一点,相比被快速推高的价格来说无足轻重

   目前央行窗口指导的贷款利率在4-5%左右,虽然有部分企业从民间融资的利率水平都达到10%及以上,但是正规金融仍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占融资余额的绝对大头,即使在贷款基准利率上增加2-3个点,回到常态化的7%的水平,1000万的融资年均多支付30万元的利息,从绝对量上看也很大,但是另一方面对市场商品的价格上涨,看资本市场的个体价格上涨就明显的感觉到社会融资成本涨幅相对于实物和虚拟商品的价格上涨都是倍数级别的,也就是说融资成本就只增加2-3个百分点,但价格却都上涨100%甚至更高,从这种角度说孰轻孰重呀!

   但是这些年我们经常听到更多的专业人士在谈压低社会融资成本问题,但是很少对商品价格有过多的讨论,或者即使有激烈的争论,比如房地产价格,比如医药,医疗服务价格,但多只是民众的一厢情愿,无论是房产价格,还是医药价格还高高在上,这两样都是与居民利益休戚相关的东西,但是价格乱象始终没有得到根本上治理,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继续上涨,小病到医院花去一个月的工薪阶层的工资,大病花去几年的收入是常态,但事实上医药的成本与价格,房产的建筑成本与价格出现多大的背离是多少人能够了解事实的真相呢?

   同样在资本市场也是如此,握有重金的超级资本为所欲为,肆意炒作极有限的个体,并美其名曰核心资产。很明显如果超级机构不能持续从市场募集到资金,所谓的核心资产不过也是击鼓传花,用资金拉升的高价而已,因为估值增长已经10倍甚至几十倍于业绩增长,这种明目张胆的推升价格,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径竟然能堂而皇之的在市场长期存在着,我的建议是削弱部分超级机构的资金募集权,并且从几次启动位来判断茅台中长期的目标位应在1200-1300元

   最后虽然融资成本的增与减从总量上讲对宏观影响很大,但与此同时商品价格也是针对千家万户的,而且由于价格的涨幅远高于社会融资成本涨幅,所以我认为被推升的价格远比社会融资成本对人民生活质量影响大得多,而且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说,社会融资成本的增加也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增加储蓄者的收益,减少企业的收益,事实上大家可以看到现在中小企业,夫妻店在收入分配中占据较有利的位置,他们积累财富的能力远远超过体制内以及其它人群,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说理应增加固定储蓄者的收益,使得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