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文旅小镇大多呈现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是在原有古村镇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二是以当地的核心景区为基础,带动周边村镇的旅游开发;三是以文旅地产为主要形式,人为“造镇”。
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声浪中,运营却是摆在众多文旅小镇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建设文旅小镇切忌浮躁焦虑。如果没有自然环境、居住环境、休闲设施等基础设施支撑,文旅小镇的后续经营便难以引入产业资源。文旅小镇的标签应该是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社会空间,才能吸引高端产业、优秀人才在小镇落户,才能吸引大量的观光客前来消费。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开发项目时,保护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恢复原本的文化风貌,做到保护性开发,还要合理引入完备的现代化服务设施,提高旅游及居住的舒适度。
吃住行游购娱,食与宿排在了旅游业态需求的首位。由此可见“吃与住”的业态组合之关键。商业业态配置的关键是建立商业消费生态链条。一般情况下,要把文旅小镇项目运营好,首先应配套丰富的特色餐饮产品,包括特色小吃、地方美食、主题套餐、田园野蔬等。同时,要有多样化的住宿产品,包括精品民宿、特色酒店、文化客栈等不同的住宿业态,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住宿服务。
精心布局特色小商品
特色小商品打造是文旅小镇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游客在景区消费的重要体现。对于文旅小镇来说,特色商品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旅游纪念品如当地特产等,另一方面是特色文创商品如地标性特色产品等。有些特色商品只有当地具有,这种稀缺性非常有价值。近几年是特色IP爆发之年,一个有特色、有爆点、极具传播特性的IP为文旅小镇带来的影响力是极大的。文旅小镇是高度重视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其独特的文化因子使得其开发文创特色商品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深入挖掘小镇自身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资源等,对旅游商品进行品牌化的包装与设计。
休闲娱乐
留客是文旅小镇建设非常关键的一环。客人留下了,带来的巨大的饮食与住宿等消费,以及更多的二次消费,是小镇运营收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而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娱乐方式,把游客留下来。这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夜晚消费,另一方面是淡旺季的业态分布。因此,可在分析文旅小镇区位、资源、布局的情况下,引入夜间消费项目,如演艺、游船、走秀、灯光秀等内容,或是特色民俗内容,增加景区吸引力。此外,文化馆、艺术馆、养生馆、电影院、音乐剧院、酒吧等娱乐项目,以及小镇音乐节、国际魔术节、书画艺术节、饕餮美食节等活动项目也能为文旅小镇建设导流,提高小镇业态经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