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儿子结婚压力大,半夜睡不着起来哭泣
我老家是南方地区,外地婚比较多,基本上没有天价彩礼。父母对子女结婚的责任较小,子女自己打工到外地找朋友。本地彩礼基本上是象征性的,所以父母的压力较小。
前段时间我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们村旁边在修高速公路,其中有个小包工头是我们村的,他带着一帮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干活。有一天深夜,小包工头听到有人在宿舍外哭泣,跑过去看是一个中原籍中年男子。小包工头问他为什么会半夜起来哭,想家啦?还是哪里不舒服?中原籍男子说,他有三个儿子,都到了结婚的年龄。大儿子结婚了,后面还有两个儿子没结婚。
光大儿子结婚就给了女方30万彩礼,按照这个价格,即便彩礼不涨、女方不要新房子,无论他怎么努力,后半辈子也赚不到二儿子、三儿子结婚要的60万块钱。他为此压力特别大,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想着后面两个儿子要打光棍,他就觉得愧疚,不由地大哭起来。
二、适婚性别比高,没有彩礼,还会有其他的婚姻要价形式
1、政府公权力不会干涉私人生活。彩礼是一个社会自愿行为,不犯法,政府不会明着加以干涉。虽然天价彩礼引起了一些生活不满,有违公序良俗,政府说的是要用有约束力的措施加以治理,但更多的是自治组织本身做,也就是村民自治的相关组织去做工作,去制定规章,政府不会去做。政府只起到的是倡导,原则性的,底线式的。政府说天价彩礼是不合理的,老百姓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天价彩礼,但是拒绝了你娶得了媳妇吗?
2、彩礼只是女方在婚姻市场中要价的形式之一。除了彩礼,婚姻要价的形式还包括在市县有房子、车子、两金、耐用消费品等。如果政府禁止彩礼(基本不可能),农村也还会有其他形式来要价,来弥补彩礼的空缺。比如现在是县城房子+30万彩礼,取消彩礼后,就会变成地级市房子+20万轿车,可能婚姻的成本更高。
3、只要中国农村适婚性别比持续走高,以天价彩礼为形式的婚姻要价就会持续,没有天价彩礼,就会有其他形式。放心。
4、解决的办法:当然不可能在短期内生出更多的女性,但可以在短时期内平衡适婚性别比。那就是引进东南亚适婚女性。这应该民政部要干的事情。可以通过在云南、广西边境地区创办一些轻工业厂子,专门引进东南亚未婚年轻女性做女工,然后让他们跟中国的未婚男性谈恋爱、婚恋、结婚。现在东南亚跟中国很多都(要)通高铁,交通方便,回东南亚,就等于去中国西南省份,方便、快捷。语言上也容易适应,她们在中国城市待上半年就会讲普通话。民政部门应该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不仅仅是打击所谓的成规陋习。
三、彩礼的高低有以下几条规律
一是越往中西部地区走,彩礼越高。女孩子都往东部地区流动,东部地区没有光棍,四五十岁的男子也能娶到二三十岁的中西部农村的女子。中西部地区的男子要想留住本地女孩,或者吸引外地女孩,就得给得出高额婚姻成本。
二是越是偏远山区,彩礼越高。女孩子都平地、城市里走了,当地男子要想娶到老婆,就得提高自己的性价比,也就是给得起更高的彩礼,或者在县市有房子。总之婚姻成本高。
三是越是贫穷的家庭,彩礼越高。在婚姻市场中,家庭条件越差、儿子越多,女方索要的彩礼就越高。反之,家庭条件好,儿子少,女方就索要较少。越是贫穷的家庭,要想在婚姻市场中竞争取胜,就需要给得开得出比其他家庭更好的条件,包括在县市买了房子、比人家给更高的彩礼,女方才能看得上。
那么总结起来,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山区的贫穷家庭的年轻男子,要想在本地娶到媳妇,就得给得出高额彩礼,否则要么打光棍,要么到外地去娶外地媳妇。
四、适婚性别比高、天价彩礼的正向功能
如果不做价值判断的话,男多女少、天价彩礼,有以下功能:
一是女性可以在众多男性中选择优质的男性。如果男女数量差不多的话,女性挑选的机会就少,凑合着就差不多结婚了,结婚对象的质量就不高。但是如果男性过多,女性过少的话,女性就可以挑选男性,包括男性的年龄、身体、智力、能力等。这样,那些这方面优秀的男性就会被挑选出来,可以结到婚,而这些方面不优秀的男性则可能被剩下来,结不了婚。
这样,能够结婚的男性都较为优秀,他们基因条件就会较好,后代的基因也会较好。从女性来讲,如果她们觉得婚姻不幸福,还可以离婚找更好的男性,生出更好的后代。这在优生优育、生物选择上是有好处的。因为事实是如此,农村那些身体有参加、智力有参加、能力不行的男性就结不了婚,或者结婚了也容易离婚。结果是中国农村自然而然优生优育。
二是女方可以在众多优质男性中选择优质的男性家庭。因此要给得出彩礼,就得劳动致富,家庭条件就要相对较好,至少是家庭成员都不懒惰,都在勤劳苦作。于是在女性在优质男性中,就会选择那些给得出高价彩礼、出得起高额婚姻成本家庭的男性结婚,这样,他们结婚后就会有一个好的家庭经济基础,至少不会有经济上的拖累。小家庭就可以用这个经济基础进行家庭发展,包括进城发展(在城镇买房子了)、小孩接受更好的教育等。
这样就会使得下一代会更可能比上一代好。也就说,能够出得起高价彩礼的家庭,意味着他们是前两代人共同为第三代人进城、接受良好教育打基础。而不能给出高价彩礼的家庭,则娶不到媳妇。
总之,农村婚姻性别比高带来了光棍问题、天价彩礼问题,但是同时也倒逼着农村人口优胜劣汰、优生优育。
五、大学毕业的女生还屈就于父母的彩礼要价,真是恶心
本不想给彩礼做道德评价的,但经常看到大学毕业的女生,还屈就于父母对男方彩礼的索要,还因为彩礼问题而纠结于结不结婚,这太不应该了。甚至是恶心。
彩礼在农村是作为女方在婚姻市场上要价的形式,是因为农村适婚性别比高,男多女少,女生在婚姻市场上占据优势,于是通过“彩礼”来要价,以显示自己在婚姻市场上的身份与地位。适婚性别比越高,女性越显得稀缺,女方要价就越厉害,男方要想成婚就得给得出高价彩礼,以及其他的婚姻成本,包括房子、车子、两金等。
许多农村有这种习俗,甚至女方父母之间在相互攀比,看谁家嫁女儿索要的彩礼高,越高说明女儿值钱,女儿有本身,父母脸上有光彩。越是亲戚家庭之间越相互比较。这家要了20万,另一家就不能低于这个价格,否则就觉得自己的女儿不值钱,吃亏了。而男方为了更快得结婚,也相互给高额彩礼。共同推高了彩礼价格。
给高额彩礼已经成了许多农村地区的习惯,不给不行。所以,农村女孩就必须索要彩礼,即便是自由恋爱,也要索要彩礼。在结婚前,如果男朋友家给不出女朋友家所要的彩礼数额,就很可能谈崩,爱情败于金钱。
如果说这种情况在农村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读了本科的女生还这样,还跪在这种恶俗之下,就把自己看低了,甚至是看下作了。
读了大学的女生,应该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主体,是自由恋爱的主体,应该要支配自己的婚姻,而不能被父母支配,尤其不能被农村的恶俗、低俗风气所支配。
要跟这种低俗风气做坚决的斗争,不能跟着父母起哄,不能依着父母。坚决不能依着父母向男方家庭索要彩礼——当然,如果男方家庭富庶,给多少都可以。
读了大学的男生、女生应该独立地建立自己的婚姻家庭,双方父母能支持的,看他们的能力;不能支持的,就自己奋斗。千万不要去苛求男方父母,男方父母也是父母,培养一个大学生出来,他们已经不容易了,还要给为了自己已经大学毕业的儿子支付天价彩礼,而劳苦奔波,儿子结婚后还要为还债勤劳苦作、背井离乡。女大学生于心何忍啊?
自己不是也有哥哥、弟弟吗,自己的父母被其他女生这么欺负,你不觉得可怜,不觉得心疼吗?
女大学生要找的是积极上进的对象,而不是要盘剥对象的父母。如果对象懒惰,好吃懒做,父母再勤快,家底再好,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