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建墙,而拜登也在建墙,只是这次他拿纳税人的钱建的却是自家庄园的墙。
墙应该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建造各种各样的强,花样翻新,意义也在不断的扩充,从抵御野兽、敌人的侵袭,保护自己的财产到抵御外族侵略,再到非主流理念的封杀。
中国人以其伟大的创造力建造了万里长城,它成为世界奇迹。墙,无处不在,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有形的墙与无形的墙随处可见。
墙依旧用于防御也是攻防之地,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由是人类标榜的最崇高的追求,但是以自由而言,它本身也是一种墙,人类正在以更高的水平建墙。
人类的进步,正在推翻一堵堵旧的墙,文明的交融、科学技术的传播、国际贸易的发展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文明成果都被会被所有的人共享。
与人类文明相伴而生的,也有一股势力逆道而行,他们要设立各种墙,当然设置墙的群体肯定是强势群体,他本身有这个能力,比如特朗普修建边境墙。
既得利益者设定关卡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世界发达国家阻止新的移民入境,新的科研成果禁止输入到敌对国家或者他们认为不应该的国家,制造贸易和技术壁垒。
而为了鼓励人们从事发明创造构建的专利保护措施,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创造发明人的权益,激发人们的发明精神,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专利成为人们牟利的一个有力的武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利制度也被人们加以利用,对现有实物应用的一部分稍加改观、改动即可避开专利的限制或者申请成为新的专利。
但专利制度最终成为一堵墙,通过限制技术的推广和使用阻碍社会的变革,而且一些无用的专利堆砌其中影响着专利的水平,却成为个人和组织标榜能力的指标。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无论如何都是一面墙,如果不是这一群体的墙,则必然是另一个群体的墙,如果不是保护某一群体的利益,就是限制某一群体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墙的意义又有不同。
如果限制某一阶层的利益而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那么这堵墙就是有意义的,但是墙终究是有消极的作用,并且墙内还是墙外的人们都会努力的推翻墙来解放自己。
约束某一群体其实也在同时减少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领域,由此其他群体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即使这是针对既得利益群体建造的墙。
政策的攻防也在于如何建设一面时代的墙。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交流更加不受约束,防火墙的出现意在屏蔽一些信息,净化环境,也使人们接受不到完整的信息。如果一项政策是为社会未来的发展铺路架桥,即使牺牲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但它通向未来,为人们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就是积极的。
没有人会对未来有十全的把握,但是必须建造通向未来的道路和桥梁,如果为了防范未来可能的风险恶而一味的造墙,限制人们的思想,限制社会不同寻常的发展则终究跳不出现有的格局、藩篱,注定走向衰退。
有的时候墙就是桥梁,比方说建立坚固的堤防防御洪水、台风的侵袭,防范由此而来的危机。但是据一些人的观点认为墙终究有消极的意义,所谓的生机活力即存在于危机之中,当坚固的堤防建立之后,其实也就削弱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削弱人类冒险的精神。
中国上古治水,一些人认为大禹并没有疏导水患,而是让人们迁向高地,由此,一味地寻求问题的直接解决方法则不如转换思想,一味的修墙倒不如转换为消化风险的能力。
几年前,默克尔推行接纳难民的政策遭遇很多人的反对,但时间能够证明一切,这有效补充了适龄劳动力,促进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曾经并不能够预测今天,今天也不能预测未来,我们只能依据现在的事实去谈论默克尔的接纳难民的政策,而她的成功在于推动社群有效地吸收难民,让他们融入德国社会,一切遵循德国社会的规范。
但是德国之所以是德国,就在于他的不同,也许这让有些国家并不能效仿,只能建造高高的边境墙,否则就会增加犯罪,但建墙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正如开辟任何一条道路都会挤满了人,丧失它本来的意义一样。人们不会按照自然的约束行事,总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建墙与开路都只是解决一些表象。
而对于中国这样日益发展起来且开放的国家而言,移民的问题将是未来要面对的极为明显的问题,美国的现在就是中国的将来,但是可以依据自身的条件改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有形的强转变为无形的墙,将有害变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