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许多人印象中,日本好像没落了。
但事实上,日本的国际地位不容小觑。
日本经济不是一般的强。
那么,日本的经济到底有多强?
近几年,的确有很多日本企业没落了,但都是些低端制造业,例如家电等产业。就像前首相安倍说的,日本现在全力投入B2B、新材料、人工智能、医疗、生物、新能源、物联网、机器人、高科技硬件、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等新兴领域。
除此之外,领先世界的iPS细胞研究将获得革命性突破,iPS细胞将进行人工器官孵化培植临床治疗。心脏、肝脏、肾脏、眼膜等人体器官的自由更换,癌症堡垒已经被攻克一半,日本将进入人活100岁的“百岁时代”。
再说一下新材料方面,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三星、intel、苹果、高通等等,如果没有日本的高精度设备、配件、解决方案,这些公司至少倒退10年。
这也是为什么前首相安倍敢对韩国发起“制裁”,因为真有料!
现在新兴技术领域,美日两国瓜分了全球80%的市场。
但是,在全球创新企业TOP100中,日企数量最多——有40家,而美国只有35家。
之前美国一直独占鳌头,但是在2014年之后,美国被日本悄悄超越了。
日本为何能在这么短时间,经济、科技发展的这么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日本在这方面的务实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4个指标名列世界前茅:
1、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世界第一;
2、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3、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4、日本的专利授权率竟然高达80%,可见其专利申请的质量。
不得不说,经过多年的积攒力量,日本或许真的要爆发了。
除了经济、科技,日本的工业也十分发达,在世界上绝对排名靠前。已经确定的是,日本已经拥有十分完善的核技术,再加上拥有大量的核原料,造出核武器就是分分钟的事。
据2018年“全球火力”发布的排名显示,日本综合军事实力全球第8。
但是这个排名,就像它的GDP数值,也是有“削减”的。
因为日本一直在有意隐藏实力,如果算上可能隐藏起来的实力,排名将会更加靠前。
最让人担心的是,一向自大的美国,尤其是前特朗普政府被安倍忽悠得十分开心,自以为对日本有所监督和震慑,对日本政府很“轻视”,恐怕日本的真实情况连美国都不知道。
但是,美国若是有没落的那天,日本一定是第一个“揭竿而起”的。
所以,我们决不能仅仅从表面上去审视日本,在大环境都在唱衰日本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时刻警醒。
多年来,日本一直假装柔弱、伏小做低,背地里却是韬光养晦,准备厚积薄发。安倍觉得卧薪尝胆这么多年,时机已经成熟了,终于说了大实话。
最近,志得意满的安倍在日本第198届国会上,豪言壮语:
“日本进入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期,不仅仅是因为今年天皇让位、改朝换代,更因为在今后10年,日本将迎来10年的黄金期:
2019年,首次举办20国首脑峰会(G20);
2020年,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举行;
2024年,大阪等全国三大赌城建成;
2025年,大阪世博会举行。
2030年,访日外国人将突破6000万人(为日本总人口的一半),并实现社会的全自动驾驶。
而推动这一机遇期成长的,是日本上下正在努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新产业的研发与应用。”
安倍在2012年底重新上台后,拿出来一套“安倍经济学”。
安倍执政7年后,日本的经济如何呢?根据2018年的数据,日本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按照人口、占地面积来看,排在日本前面哪个不是它好几倍?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安倍的精明之处在于“隐藏”,他一直鼓励国内资本输出。到2015年,日本的海外资产已经接近10万亿美元,是它国内GDP的两倍……到现在,已经不止两倍了。
衡量国家经济强弱,除了GDP(国内生产总值)还有一个GNP(国民生产总值)。如果用GNP来计算日本的经济的话,它的规模要比现在还恐怖。
日本的民众可不傻,大多数人并不关心政治,他们只关心国家有没有钱,能不能让人民的福利更好点。
很显然,安倍也做到了。
做百年企业,是许多企业的梦想。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在我国,有资料显示企业的平均寿命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2.9年,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
对中国企业来说,如何能够活下来、活得好、活得长,是门大学问。
这方面,日本不愧是我们的榜样。
小小的日本,竟然是世界上拥有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
这其中,包括建于公元578年的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建于公元705年的“西山温泉庆云馆”、建于1295年的旅馆“法师”、建于1296年的旅馆“千年汤古”等等,它们的寿命都在1000年以上。
不久前,我和松下电器(中国)前总裁木元哲先生一起交流。他提出在日本100年以上的长寿企业有26144家,持续经营200年的长寿企业也有3146家,世界第一……
由此引发企业家关于日本长寿企业成功秘诀的思考,诚信和不上市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而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子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的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经过计划经济时期的变异,其字号的传承性其实已大打折扣。
显然,很多企业都是生于机会,死于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中国的企业往往患有下列流行病:轻许诺、夸海口、拍胸脯、凭感觉做事的比比皆是,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的企业寿命不长,还有的等到上了一定规模,就想方设法挤进上市的班车,那时钱多了、诱惑多了,于是控制不住的欲望就会促使他们轻率决策、盲目投资、四处出击,盲目和非理性的行为最终酿成了一幕幕企业经营不善的悲剧,心躁何时才能归于平静。
这个时候,不妨学习日本,对我们把浮躁的心冷静下来大有好处。
看多了许多企业的兴衰成败,无尽的感慨时常在脑海里沉浮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