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卫东医生:特发性震颤该吃什么药?


 田卫东,男,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执业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余年。1998就读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6就读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就职或进修于辽宁省中医院、石家庄肾病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石家庄长城医院、石家庄康盛医院、北京华军中医医院、上饶市广丰区丰溪堂中医院,现坐诊于山东烟台芝罘区泓一堂中医门诊部(交警二大队斜对面)。擅长运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疑难病,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深得患者认可。


根据循证医学的推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2009年中国专家指南将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药物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用药。其中一线药物有普萘洛尔、阿罗洛尔、扑米酮;二线药物如托吡酯、阿普唑仑等;三线用药如A型肉毒毒素等。

普萘洛尔,又名心得安,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和高血压。用于治疗上肢震颤,可能减小50%的肢体震颤幅度(频率并不降低),但对轴性震颤(如头部、声音等)疗效欠佳。不良反应常见有心率和血压下降,用药期间需注意监测,如有心动过缓,心率

阿罗洛尔,又名阿尔马尔,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可以减少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的幅度,疗效与普萘洛尔相似。与普萘洛尔相比,阿罗洛尔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不会像普萘洛尔那样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但它也有心动过缓、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也要注意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如心跳低于60次/分或有明显低血压应减量或停药。

扑米酮对于手部震颤疗效显著,可减小50%的震颤幅度,但由于副作用导致该药的停药率较高。不良反应:在用药早期,急性副作用(包括眩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嗜睡、急性毒性反应等)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大部分不良反应在服药几天后会逐渐减弱或达到耐受。为了减少嗜睡的副作用,建议在晚上睡前服药。

阿普唑仑用于治疗上肢震颤也有效果,可能减少约30%的震颤幅度,可用于不能耐受普萘洛尔、阿罗洛尔和扑米酮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常见有过度镇静、疲劳、反应迟钝等,长期使用还可以出现药物依赖性。

总体而言,普萘洛尔、阿罗洛尔和扑米酮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首选初始用药,当单一用药效果不理想时还可以联合使用。大部分患者服药疗效时间短,效果不持久,需要视疗效情况调整用药剂量。需提醒,患者对于药效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不同药物副作用的耐受也不同,建议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病、心动过缓的病人,服用普萘洛尔或者阿尔马尔需谨慎观察心率血压情况。此外,某些二、三线药物,对于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效果,目前尚缺乏充分的临床证据,或尚未形成明确的指导意见。

特发性震颤属中医学“颤震”“颤掉”等范畴,在中医学上泛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论述,但本病基本病机均为“颤”不离“风”,其病机特点以本虚标实为主,虚实夹杂;从《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到后世《医学纲目.颤振》《证治准绳.颤振》多有论述,治疗上通过滋补肝肾阴精,恢复阴阳平衡,方能熄风止颤。

“百草熄风饮”是以熄风止颤为根本宗旨,养阴柔筋,健脾化湿,沿用古方基础,博采众家之长,结合大量临床治疗案例,精选道地中药材,组成的精粹中药配方。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分阶段、分步骤对症治疗,并且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治疗组方,此治疗方法严谨缜密、兼顾周全。有效的个性化治疗,能让患者少受苦,康复快,是患者摆脱震颤疾病的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