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成年人的崩溃是从不敢生病开始的。
因为一旦上医院,小病几百上千,大病上万,甚至直接就倾家荡产。
我记得前两年话题度很高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电影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因为国内的救命药格列宁太贵,一盒要卖四万块钱,患者吃不起,于是买从印度走私的仿制药品,因为只卖5000块钱。
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个替走私犯讲话的老大妈,她说,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
她质问警察,“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其实为什么国内的药总是这么贵?
就我来看,这里面诚然有研发费用以及药品专利的考虑,但可能也包括了药企的公关成本,也就是俗称的“塞红包”。
我大概扒了下公开可查的法院判决文书,发现在差不多4千份的判决报告中,使用最多的行贿手法都是开始都是以“搞好关系”、“感谢关照”为名赠送加油卡、购物卡、旅游费用等,后来手段提高了,变成“虚假学术会议”、“包办孩子出国留学”以及“赞助科研经费”等方式。
为什么会存在“虚假学术会议”呢?
我给大家解释下。
首先药品的使用价值虽然是治病的,但是在销售市场上,它就是一种商品,在商品属性上与其他商品是没什么两样的。
作为需求方,医院会根据情况固定采购药品,但是药的进货渠道,一般来说,一种是直接通过招标,这种通常是普通常规药,而新药或者贵药,主要直接从通过药厂代表或代理商进行操作。
所以药企为了让自己家的药进入到医院,并成为医院的长期供货方,会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手段,然后托关系带产品进入医院。
直接塞红包?那太明显,手段可以说最low的。
既想达到目的,又不能太引人注目,假如你是药企市场部的,你会怎么搞?
医药这个行业,跟别的行业区别最大的一点就是,对专业要求高,本身技术壁垒高。所以就衍生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开学术交流会。
而这个交流会呢,一般是多家企业联合召开,甚至会标个国际级别,然后请来当地有名的专家前来一起探讨,表面上是发布自已对某个技术的理解,实际就是为了向来的嘉宾推广自己的药品。然后请嘉宾的费用,按照国际级别的给,大家心照不宣,又可以避免贿赂之嫌,可谓一举两得。
我举个实例,大家知道2013年的葛兰素史克的丑闻案吗?
葛兰素史克是一家在华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2013年7月爆出行贿受贿,在当时包括葛兰素史克中国4名高管在内,超过20名药企和旅行社工作人员被警方立案侦查。
他们行贿的手段就是,在全国各地都安排市场部去邀请各地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人员,让他们参加自己赞助和组织的境内外各类会议。然后按照国际级别的价格去给他们给车马费,演讲费。据了解,行贿金额高达30亿元人民币,牵涉到的利益链非常大,在当时一度引起轰动。
是不是大开眼界?一切行贿手法只有你想不到,只要有效果,没有药企做不到。
这其中的猫腻可非常大。
就说医生拿回扣这事儿吧,在医药圈几乎成了常态。而且不光是在药品上,高低耗材、医疗器械等等每个环节都能拿到回扣。
就公开可查的法院判决文书统计,2016年至2019年间,全国百强制药企业中有超过半数被查实存在直接或间接给予回扣的行为,其中频率最高的企业三年涉案20多起,单起案件回扣金额超过2000万元。
比如最近爆出的新闻,A股上市公司步长制药的销售业务员苏某,从2016年至2019年先后就以药品回扣款的形式,向河南商水县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王海生行贿了12.5万元。
这个药品叫做脑心通胶囊,是步长制药三个独家中药专利品种之一,可以说是步长制药的拳头产品。
这位王海生用医生呢,利用处方权,在这三年里一共开步长的脑心通胶囊35962盒,每盒能拿到3.5元的回扣,三年时间,王海生相当于每天会开30多盒脑心通胶囊。
说到这,我告诉大家一个医药圈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医院的药剂科,通常会是药企和销售代表进行商业贿赂的重点目标,原因是药剂科是医院采购的关口。
所以你看新闻,会发现很多受贿的医生,大多都是药剂科的。
比如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就曝光了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原药剂科的一个工作人员王晓俊,他就在新药引进、药品采购等方面,跟别人合伙干,里应外合,算下来,光非法收受回扣就达到1019万余元。
动辄就能有上千万回扣,真是个肥差,难怪没有几个能够抵挡得住诱惑的。
贿赂链向来是与利益链紧密相连的。
我记得当年葛兰素史克中国涉案高管受访时说过,“运营成本”一般会占到药价成本的20%~30%,而且这还只是保守估计。而据我了解,通常医生收取的回扣最高可是能够达到药品零售价的40%。
想想看,这些成本最终转嫁给了谁?
自然是我们这些普通看病的人承担了药企因为商业行贿提高的药品差价。
于是乎,因为看病越来越贵,所以我们越来越生不起病。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去体检?就是怕查出自己身体哪哪出了毛病,要去医院住院。哪怕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我们这些普通人,本来光活着就已经拼尽了浑身力气。
带着那么点希望的是,国家当前正在对医药行业进行改革,比如实施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在我看来,让药品直接进医院,流通中的寻租、交易成本、占款这些费用都能够减掉,在原则上是不会影响到企业的制造成本和合理利润。
现在药价正在明显的下降,比如一些零售药店,恩替卡韦胶囊从115元/盒降到了现在的98元/盒、阿莫西林胶囊从33元/盒降到了2.8元/盒。
这绝对是非常好的现象,就我而言,我特别希望这些针对药企行贿的改革政策在未来能够真正的落地,让价格回归合理化,这样就能真正惠及到我们普通百姓,也能不要再出现《我不是药神》里面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