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说:互联网巨头们不能只低头捡六便士还要抬头看月亮,应该有更多追求、更多作为,别只惦记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然后再加上国家各部门的强力介入,终于是保下了全国各地菜场大妈们的饭碗。
然而,它们消停了吗?
没有!
这不,它们又盯上了云南的咖啡!
如果不是正直的云南咖啡协会人员向社会大众,公开召开媒体见面会,可能我们都还不知道。
阿里,它们不仅仅是再打着要控制我们菜篮子的主意。它啊,就连小小的咖啡也盯上了,这是想控制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节奏啊。
而且,让人不齿的是,这次它还是跟外资联的手!
事情呢,是这样的。
在2020年的最后1天,云南咖啡协会召开了媒体见面会。
矛头直指阿里事前发给他们的一份倡议书,这份倡议书不仅与事实严重不符,而且还要求云南咖啡协会盖章!
云南咖啡协会所说的那份倡议书,全名叫做《关于规范提升云南生产的三合一速溶咖啡质量的倡议》。
是在2020年12月2日的时候,阿里和外资企业雀巢等少数几个企业开会搞出来的一个东西。
它们在搞出来了之后,就发给了云南省咖啡协会,跟咖啡协会说,让帮忙盖个章。
这个东西,有点像什么,大家知道吗?
像是老师本来布置作业,布置得好好得,说是今天得作业就是做1/2/3/4/5/6道题。但是呢,出来个学生B,想着自己7/8/9题别人做不出,只有自己才能够做得出,能够显示出自己比全班同学都优秀。于是跟学生B跑出来跟大家说,老师今天的作业改为7/8/9题。然后又去跟老师说,老师,同学那边我以你的名义说了,今天作业改成了7/8/9题,老师你这边记得也跟一样说!
这个时候,你有没有一种想要打死这个学生B的冲动?
我想云南咖啡协会是有的,所以才导致了云南咖啡协会直接发起媒体见面会硬刚,才会导致云南咖啡协会回函的标题都是写着《关于阿里巴巴替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起草倡议公函的回函》。
这个东西还能够替的?阿里,请问我是不是能够替你决定,让你倒闭解散算了?真的,吃相太难看了!
明眼人一看呢,其实就已经知道是什么事情了。因为我们只要看一下“三合一速溶咖啡”是12月2日参会的哪个外资的专业领域,就知道了。
阿里啊,你不能在家里受了一点委屈,这么快就选择和外面的人勾勾搭搭。兄弟之间有了些不舒服,就跟外人搞在一起,看上兄弟家里面的东西,这个不对。
兄弟之情,血溶于水。哪怕兄弟之间再大的意见,但是只要外人敢欺负兄弟,那么就坚决要站在兄弟这边打跑外人的。
唉,不说了。
这次,阿里是多么过分,我们看看云南咖啡协会反击的公开回函就明白了。
洋洋洒洒两千余字,该说的都说了,这份倡议包藏了什么,大家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绕那么一大圈,到头来还是惦记上了云南咖啡这块大蛋糕。
我不知道阿里有没有想过,自己这一举动对于云南百万咖啡农户意味着什么。
咖啡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三部分:上游种植、中游加工、下游流通。分别占据产业链价值的1%、3%、96%。
可以说,咖啡种植户干着最累的活,却赚着最少的钱。
在我们看来,1%的占比,已经是少的可怜了,可事实的真相却可能更加残酷。
这些年来,国家咖啡巨头诸如雀巢、星巴克,这些我们熟知的企业纷纷入驻云南,在云南圈地、建厂。
云南每年生产约五万吨,将近一半是被这些外资企业收购。
首先,我们得知道云南咖啡种植的一个实情,那就是集约化程度低,大多都是散户。
散户在这些国际大公司面前,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自己又没有其他销售渠道,被压低价格那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咖啡豆的收购价格一般在15元/公斤,可实际在咖啡农户手中,大多情况下却只能分到10元/公斤。
市面上,一些看似30元一杯的咖啡,咖啡种植者却只能赚到0.2元。
去年的时候,曾报道一名叫做言秀丽的咖啡种植户,家中20亩咖啡地,辛辛苦苦一整年,却只能赚到3000元。
这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云南百万咖啡农户的缩影。
根据云南咖啡协会的统计,云南咖啡贱卖了30年,每吨咖啡豆相比于国际同等产品,至少每吨价格要低上3000元左右。
如今,若是根据那倡议中所言,修改咖啡标准。
那请问:那些已经习惯自己种植方式的咖啡农怎么办?自家辛辛苦苦培育的咖啡忽然不符合你升级之后的标准了怎么办?
他们大多数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会做的,只是埋头土地里,好好种植自家的咖啡,待到它硕果累累时,卖个好价钱。
在这里,我由衷的感谢云南咖啡协会,感谢他们能够捍卫住云南咖啡产业的最后一道防线。
关于阿里和云南咖啡的那些事,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