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

  2020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会议明确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意义、原则、路径,明确顶层设计,尊重客观规律,突出中心城市,强调一体化理念,以及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创新发展,国土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七方面的重要任务要求。

  紧扣目标定位,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川渝地区热词,从上到下积极行动起来,川渝总面积56.8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官方公布的国土面积是约960万平方公里)5.920%,川渝常住人口11499.32万人,占全国大陆人口(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8.213%,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综合统筹国情资源、战略纵深、产业布局、科技实力、人力资源、发展潜力来看,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可喜的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以后,重庆、四川从上到下积极行动起来,把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策优势迅速转化为发展的机遇,川、渝区域发展战略服从国家一体化战略,竞合取代单纯竞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热词,淹没了民间口水战,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已成为川渝亿万人民的共识和行动目标。地方政府、部门机构、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等都积极行动起来,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作为市场要素的主体,央企、国企、民营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如何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摆在企业家面前亟待思考和行动的问题?

  蔡律  2020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