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基建到经济内循环到其它


从新基建到经济内循环到其它
晏弘
2020年5月份国务院会议部署建设“两高一重”,即新基建、新型城镇、交通水利重大工程建设,意在新冠抗疫中提早振兴经济。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的修桥铺路,涵盖了5G建设、特高压、高铁地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领域,开辟新天地。
2020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基建投资带动。房地产投资4月、5月、6月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97%、8.09%、8.54%,直线式向上趋势;基建投资4月、5月、6月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5%、8.3%、6.8%,为什么6月后增长率忽然下降了?除了6月份久雨成灾,还有另外一些原因。要插上一段分析,建设主体发生了变化。
2008年救市是发行货币,真金白银投放市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投资各个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政府带头投资和消费,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投资平台融资并承担建设主体,确实起到了放水养鱼、水涨船高的作用,但后来社会腐败成风、企业短贷长用多元化负债经营引起各种债务纠纷,大量企业跑路、破产、倒闭。今年疫情发生前后,鼓励地方政府及大型企业陆续发债,央企和当地国企承担了大部分建设主体,一旦付款不能及时甚至拖延就会导致项目停工。
因中美关系恶化后,有人提出经济内循环的概念,说白了,就是关起门来,自给自足,这种倒逼的“内敛”会不会靠谱呢?从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到经济内循环,变中思变,无端想起2016年我写的一篇文章(已被屏蔽),抄录如下:
 
《供给侧改革能不能点亮经济复苏的那盏灯?》
 
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去过剩产能,降杠杆,减税负,消费升级,政府的想法是好的,不破不立,长期看,能保住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但短期有阵痛甚至剧痛,至少有两大棘手问题难以解决:一、单是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四大过剩行业的银行债务就达5.4万亿元,如何剥离,谁来接盘,去过剩产能的冲击波势必殃及其它行业,有多米诺骨牌效应,谁也无法独善其身,而且风险释放、修复的时间需要3到5年;二、大多数传统行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破产倒闭,预计300多万人员下岗,就业无着,社保吃紧,社会处于不稳定状态。
 
加之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国际、国内资本外流,大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搁置,庞氏骗局尤其是P2P跑路现象时有发生,“一管就死、一放就滥”的中国式金融生态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诚信体系恢复困难,国内实体经济一度处于贫血状态,导致GDP增速进一步放缓,经济滑坡的惯性在考验所有企业。
 
如此市场环境,凯恩斯主义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失灵了。那以供给侧改革推动消费升级是否靠谱呢?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改善供需关系,以市场需求来解放生产力,从而引导生产向新兴领域发展,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有过两次消费升级都很成功:一是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落实,逐步解决了粮食问题,使食品、日用品消费上升,拉动了轻工、纺织等行业及相关产业的消费升级,那时候有两个令人眼热的称呼:“千元户”、“万元户”;二是90年代后,随着沿海设立的特区崛起、国内乡镇企业的发展,国营企业盘活,财税改革,外引WTO,市场充满勃勃生机,国民消费从老三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提高到新三件(冰箱、彩电、洗衣机)的时尚之变,使家电及相关产业高歌猛进,并向大屏幕、大容量、大像素、高档化发展,带动电子、塑胶、钢铁、机械制造业齐头并进,南下、北漂的打工潮制造了春运、民工进城等奇观。然而到了2008年末,不分行业引导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大量发行货币,大兴土木,致使房地产、采矿业、类金融等行业野蛮发展,投资的不动产化、多元化让人财迷心窍,政府人员从中寻租,持续多年,一旦经济转向,去杠杆、挤泡沫、社会反腐,整个市场一片狼藉,陷入低迷甚至通缩。
 
此次消费升级是建立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的基础上的一次升级版,是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以需求引领,呈现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这一回新三件可不是“房子、车子、票子”这么简单,2015年11月国务院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消费升级的六大领域: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具体来讲,涵盖了移动互联、医疗保健、教育娱乐、绿色生态、住房养老、旅游休闲、文体消费等,也就是生存式消费转向服务性消费、靶式定向个性化消费,而中产阶级充当了升级版消费与体验式消费的主力军。
 
有人担心国内消费能力,这里有两组数据:2015年国庆节,40万国民乘飞机到日本购买马桶盖等商品,花了1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52亿元);马云创造的双十一,一天时间刷出了912亿元成交额,由此看,国民的消费能力和愿望很强,问题是产品和服务跟不上越来越聪明也越懒的国民的需求。与其购买仿制品、赝品,那还不如直接购买进口货、一手货,想想也是,以爱国之心购买国产车吧,发动机是进口的,想买一部好手机吧,苹果霸占市场了,国内只能赚点小钱代代工,昧良心的搞个模仿的山寨版欺世盗名,消费者能不恨、不赌气吗?更愤怒的是,喝个牛奶,三聚氰胺超标;买根新鲜黄瓜,表面抹了避孕药;为保健,网购宁夏枸杞,那红艳艳的外表竟然是用硫磺熏的;买个理财产品,遇到诈骗、血本无归了,不胜枚举的黑心厂商害人的事例,怎能让消费者信任、放心升级呢?
 
问题摆在桌面,如何解决?就是要在战略上谋划意识形态,就是要优胜劣汰、严惩假冒伪劣的市场化,要去国有企业垄断社会资源的市场化,让市场的需求来倒逼生产和服务的转型、改良和创新,达到供需平衡,政府必须放开保护,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基础上国退民进,振兴资本市场,降低进口关税(尤其是汽车),与国际接轨,公平竞争,社会监督。果真做到或者接近做到,就会望到不远处经济复苏的那盏神秘的灯,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