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的悲剧,是子女赡养老人不及格的答卷!


   子女很忙,忙到几乎没有时间回家看看。

  像“独居老人惨死家中”的的案例并不鲜见,于是我们把“常回家看看”已经写进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可是,即使如此,能做到经常回家看看的子女也并不是很多。

  最新案例:

  8月5日,一则“独居老人家中摔倒4天靠敲盆获救 ”让网友唏嘘不已。

  7月31日,安徽蚌埠一小区内,有居民听到敲击声,发现一老人倒在家中,急忙报警求助。老人邻居称,当时就看到老人拿着盆在那儿砸(地面),消防员到场后破拆房门,发现老人赤身裸体躺在地上,赶紧拿了衣服给他披上,随后,将老人抬到卧室内。经询问,老人已倒地4天,期间不间断用脸盆砸地面。

  这4天内老人滴水未进,屋内饭菜已发霉。

  获救后老人一口气喝下一瓶水,一旁的消防员不断提醒老人:“慢点”“慢点,别呛着”。

  不过,老人还是被呛了一下,消防员不断给老人拍背。

  虽然老人被救后家属也已经赶到,但是对老人的心理已经造成了一定伤害和阴影。

  [慢慢等死真的很可怕]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2022年左右中国将进入老龄社会,2050年将有近5亿老年人。

  老人老矣,子女离巢。

  空巢老人成了普遍现象,本来身体就比较脆弱的老人独居的话,发生意外的几率很大,就像上述这个老人不小心在家里阳台上摔倒了,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别人发现他摔倒了。

  时间慢慢流逝,子女家人没有来过电话,于是就一直在地上趴着。

  在这种情况下换成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也会很绝望吧,不能吃、不能喝,天气又炎热,如此状态就是慢慢等死吧。

  也许老人觉得自己的生命不能再指望子女不一定会来的电话,必须自救,于是在够得着的地方,拿到一个盆,不停的砸,希望发出的声响能引起路人或者邻居的注意。

  显然,这一举动非常机智,有人发现了这一不正常的响动,最终这个老人得救了。

  如此的机智求救,堪称教科书式求救信号,值得独居老人借鉴。

  可是,再完美的求救、机智的自救,都抵不上子女的责任,你知道吗?每一起空巢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的悲剧,都是一份子女赡养老人不及格的答卷。

  [我爸躺在地上 而我在手机通讯录里]

  这个老人摔倒趴在地上不能动态,等待自己的子女前来搭救。

  这时候哪怕一通电话,电话无人接通,一直打,一直无人接听,如此也能发现老人的状况异常了吧。

       但是没有人打电话来,作为子女的他们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此刻正在无助的趴在地上等待救助。

  知乎上有个网友写下一段话,读了泪奔。他说,人生有一种无能为力叫做:“我爸躺在地上,而我在手机通讯录里”。

  [我努力赚钱 用钱让他们过得好]

  有人指责子女,你爸妈就你一个孩子,你就不能抽空多回来几次吗?

  “我在努力赚钱,用钱可以让他们过得好。”

       这是几乎所有子女的回答。

  子女认为自己没时间照顾老人,可以请保姆、护工,但是事实是,我们的收入水平,很有可能在给保姆发完工资后,仅仅略有盈余。

  现实证明,责任和压力再一次督促我们加把劲去赚钱,独生子女们更甚,无论照顾子女和赡养老人的担子多么沉重,都必须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力求自己人生成功的速度,能跟得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力求自己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正在老去的他们。

  回头看看自己,看看别人,大多数人都还在努力奋斗的路上,不敢停留。

  如中教数据库智能投稿系统,一键选刊,虽然可以备选3本刊物,但是终究还是确定投稿一本,选择很多,但是要走的路只一条,能力不支持自己贪心。

  [如不能“常回家看看” 至少给老人多一份安全保障]

  在以上案例中,消防员救出老人后发出一份让人泪目的提醒:家有老人,请记得常回去看看。

  但愿所有的子女,都能听懂这份呼吁和提醒,常回家看看父母,或勤打电话问候,别让悲剧重演。

  如不能“常回家看看” 至少给老人多一份安全保障,比如勤给老人打打电话,不但能陪老人聊聊天,还能发现紧急情况;比如给一部贴身手机或呼救机,以备不时之需,等等。

       或者,子女也可以在家中多装几个摄像头,将父母日常活动范围纳入视频监控中,实时监测。如果遇到打电话父母不接,就可以查看视频监控,提前发现异常。

  父母在不远游,这样的古训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为时代发展太快了,作为子女也必须不断的奋斗才能给父母子女一个有保障的无忧生活,不是不愿陪伴,有时候更多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