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武汉亚布力论坛发表了以“经济双循环,缺一不可”的开幕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的精华内容:
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今年我感觉大家普遍都很焦虑,尤其是在武汉的企业家,今年真的很不容易。
疫情是大家焦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但其实整个外部形势,尤其是中美关系等,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最近也认真学习了最高领导人提出的“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所以今天从一个企业工作者的角度,也跟大家就双循环经济分享一些思考。
全球合作势在必行,外循环至关重要
在讨论双循环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外循环可能没有那么重要。
我个人认为恰恰相反,中国之前40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发展方面之所以能取得显著的成绩,与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经济大循环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我相信中国未来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合作。
以抗击新冠疫情为例,在抗疫的第一阶段,全球的许多华人,都用自己一切的力量购买抗疫物资支援武汉、支援国家,可以说中国第一阶段的抗疫离不开全球大家庭,包括海外友人们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而在第二阶段,我们也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支援全球抗疫,利用中国的产能,将抗疫物资驰援全球。可以说,全球的抗疫都离不开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帮助。
再以疫苗为例,现在我们进入了等待疫苗研发的第三阶段,也是决战阶段。疫苗的研发更加离不开全球的合作。
比如现在复星医药和德国BioNtech公司就在中国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而且这家德国企业还和美国的辉瑞也在海外积极合作推进临床开发。目前,这款mRNA疫苗已经在海外进入临床II/III期,处于研发的第一梯队,最早有望今年十月份就研制成功。
新冠疫苗的研发对全人类都是大事,所以我相信任何一个理性国家都不会放弃任何一种疫苗的可能性。大家不会在意疫苗是中国产、德国产还是美国产,更关注的都应该是这个疫苗能不能更好地抗击新冠病毒。
以目前的数据来说,任何一个疫苗都有失败的可能,科学就是这么的残酷,它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我们唯一的选择是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更不能放弃全球的合作。
参与外循环,首先要做大内循环
坚定不移地做大国内循环,是我们参与全球大循环的一个基础。
以健康的国民经济为前提,形成让所有的国家和企业都不愿意放弃的中国市场,是我们参与外循环的基础。
最近我看到一个数据,阿迪达斯二季度净亏损3.06亿欧元,比去年同期5.31亿欧元的净利润暴跌158%,全球销售额下降35%,但是中国市场没有受太大影响,二季度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持平,但5、6月份已实现两位数增长。
如果没有中国市场,许多全球化企业可能都会遭受更大的重创。所以我们要更加自信、更加开放,要用包容的心态去拥抱全世界。
想要更好地参加外循环,必须要开放我们的大门,让更多的全球企业参加到中国的内循环当中来。内循环是外循环的一个有机组成,我们要在参与外循环的同时更好地开放内循环和中国市场。
双循环的发展,需要企业近一步提升能力,挺身而出
内循环要发展,我们的确还有很多能力需要建设。在参加外循环时,我们也不能仅仅是卖点东西到国外,或者简单地做一些技术的收购。双循环地发展是一种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结合。
中国要提升在全球资源整合、资金整合以及人才吸引的能力,而一个国家这些能力的培养恰恰应该赋能在企业身上。
美国、欧洲之所以在国际上拥有相当的地位,很大程度在于他们拥有一批在全球拥有技术优势和话语权的全球化企业。所以中国要参加全球的外循环,做好内循环,很重要的是拥有一批这样的企业。
我们现在符合这些标准的企业还太少了,复星非常愿意,也一定会积极地、努力地做双循环的建设者。
化解逆风,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
客观上,现在逆全球化的妖风不断,有时候我们想开放人家不一定愿意。但是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化解,而不在于对抗。我们有这种智慧和能力去化解这些逆风。
我觉得全球很大,除了美国,还有欧美和日本,以及发展中的印度和非洲,所以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朋友,也应该更加得开放和包容。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应该更加负责任;作为企业,我们应该更加遵守全球的规则、更加包容与开放,去跟全球最好的企业合作。
我们要坚定地认识到,要实现“双循环经济”,必须坚持“内循环是基础,外循环是关键”的基本原则,二者双轮驱动,一个也不能缺。
面对逆全球化的杂音,我们更要坚定信心,保持双循环经济的战略定力,把企业经营好,把国家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