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节,当我谈到产品谈到产品研发,我总是与此同时的提到“运营”一词。产品与运营本身就很难分开,它们彼此依存,互相成就。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但在这样信息过剩的年代,到处都在刷屏,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层出不断的各种套路。说套路可能并那么褒义,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必须承认。
我也不否认“大道至简”。但在打通任督二脉之前,大道并不至简。它需要的是见识与经历。“道”讲规律,“术”讲技能。通过长时间的技能训练与练习,可以帮助您很好的理解“道”。道为术之本,你只有见得多了,操作的多了,练习的多了,你拿起一个项目,自然就知道如何排兵布阵,能很好的抓住运营关键词,知道自己的着力点在哪里?总体而言,术的训练与道的理解并不矛盾。术是为了更好的理解道,道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术。当你在运营上达到道的层次,你就可以实现运营上的“一通百通”。
所有的“道”均来自于曾经的“术”。没有“术”的修炼想要达到“道”的级别,都有可能走火入魔。这事得慢慢来,我会在最后一章:个人成长篇里面讲到。虽则我在本章的标题中所言:大道并不至简。但最终你将所有是“术”融会贯通以后就发现,大道还是至简。
我记得一个读者曾经在我的公号上留言说:“郜总您好。你讲的太大了,我明明感觉你教的是对的应该听你的,但是不得法,可能你站的太高我站的太低,你讲的是道,以道御术,而我的智商只能理解,掰开了揉碎了的术,能不能因材施教呀?”
我明白该读者的意思。他要的是直接的答案,而不是追求答案的过程。答案其实是很容易给的,答案或许很简单,但学不会解题的过程,就永远不可能成长,尤其是我们从事运营这份职业,对事物,消费者,人性,产品研发和五花八门的新概念的探究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做互联网,要掌握两个规律,一个是规律,一个是人性。规律就是规则,也是常识,在没有吃透常识之前没有所谓的创新(假设你的创新成功,也只能说是运气好,但运气成分并不能包你一直都有好运)。为什么练功要从马步开始,那是基本功,运营的基本功还是要有的。至于人性,是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断去思考并加深理解的。运营这件事,没有捷径可以走。
也或者是我自己的原因,因为我呈现在公号上的内容都是我碎片化是笔记,我并没有系统性的将其一次性都讲完,所以貌似是对的,却未必能执行。这就如很多企业家去参加培训,然后有着的疑惑。他们通常会问:我们出去培训,讲师讲的没错,我也觉得适合我们的公司,但为什么最终执行失败了?首先,我想讲,老师说的是没错的,能来参加培训的,至少都是精英,谁还没见过世面,所以这就决定了老师不敢胡说,也意味着他不可能讲错;其次,老师讲的没错,但他给你的是方向,这里插入一句话是,细节决定成败,在大部分的培训课堂里,老师并没有明确的指出细节,公司不同,阶段不同,员工水平不一样,意味着执行中的策略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而你并没有意识到策略技巧方法,结果导致了失败。最后,想说明的是,这种方法策略和技巧,是你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认的,而且是灵活运用,你没遇到你便不知道如何设计,这需要运用到你的经验,逐层打破。诸如,政策导向、细节执行,结果反馈等,均需做好,政策导向是前置的,所有事情都首先要从政策层面进行引导。这叫立规矩,你连规矩都没有,执行起来,效果肯定不如人意。有规矩,有策略,有方法,共同形成了方法论,你没有方法论,只能叫蛮干,结果正如你说的,效果不明显,失败了。换言之,老师没说错,是你执行有问题。再插入一句话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本质的还是你道行不够!同样是运营,但运营与运营还是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眼界角度、见识与眼光。在我看来,运营不是简单的技术性局部性工作,它涉及的还有前瞻性和全局性。只有把这些考虑清楚了,反倒运营会好做很多。想说的是,基于层次和境界不同的交流,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运营也一样!在任何一家公司,作为运营,一定要想明白一件事,您是智力支持部门和人员,如果你把自己当螺丝钉,你就只能是个普通的操作工!
今天的运营,已经不仅仅包括线上还包括线下,不仅仅是一个店铺还会是一家公司,随着职位增长,你会发现,运营无处不在,而当你的眼睛还盯着店铺的时候,意味着你仍然只是一个初级运营,甚至只是一个运营助理。当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仍然有用。运营这件事,光看技术过硬还不能赢,还得不短突破对运营的认知,运营本身也是件脑力活,它为行动提供智力支持。如果你想成长,那么,你就有必要,重塑你的运营之路。高段位的运营,总是围绕,钱,货,人而展开的,这里面,还包括你自己。你也得成长,既然要成长,就要打破自己的思维固化,让自己涅槃重生。当然,钱货人听字面容易,但要理解却需要突破,在局部,其实我已经讲了很多,有兴趣的可以参阅其它文章。运营的认知史本身就是一部个人的职业成长史。很多人本能的憎恶自己理解不了的东西。与其说是厌恶,还不如说是担心他们会冲垮自己立足的地盘。事实上,对一个有上进心的职场人而言,你从来就不曾拥有过自己的地盘,如果说有,那也一定是对自己孜孜不倦的不满意。
基于《运营元素——运营人琐记》本身来自于2018年的公号文字,我将其简单的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我想重点整理“道”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会将这一年所讲到的“术”一并呈现在此,以飨读者!我会写到小米、好市多、可口可乐、盒马鲜生等,也会提到一些关键词,比如“连接”、“平台化”、“生态”等,这些企业和企业的当家人,无不是好棋手,好运营。甚至,我连我们当下的经济情况也一并写了进去,毕竟,所有的运营都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的,当你很好的掌握了“道”,你还必须考虑,运营的所处环境。
当我在写这点文字的时候,我曾经的下属突然找我聊天,各种吐糟她现在的领导。她还同时推送了一篇自己的私人公号里的内容给我看,她在公号里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的一小段讲到了老大给他们讲的:“电商就是卖货”,她都觉着对方Low。她越说,我反倒越着急,电商都过了多少年了,怎么还是这么个看法?难道我之前教他们错了,还是他们的老大确实太low。在我认为,无论你是运营还是运营部门的老大,乃至公司的高层,不仅仅是个运营,还必须得是个好棋手!这是从“术”向“道”的转变。也是考验你真实的运营段位。
或许我讲到的内容不是谁都可以突破的,你可以试着突破,也不能病急乱投医的瞎突破,我想送大家的一句话:无论如何,永远不要放弃一技之长,没有所谓的转行或者转型,永远坚持你最初的领域,扩充你的外延,最终达成比较全面的能力,所以一技之长是值得你长期信仰的… 运营也是如此!
运营其实就是逐步提升认知的过程。而为什么我们要提升认知,那是因为,未来就是一辆高速奔跑的列车,只有上了车,你才能抵达未来。这是个变化的时代,就如高速运转的齿轮,随着惯性,会越来越快。而你所有的知识储备必须跟得上这个时代,也就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当然,本章所有的内容,都是基于大运营概念的建立而展开。回顾我的2018年,我一直在大运营与大产品概念上琢磨与分享。在我看来,当你建立这种大运营概念以后,你的运营工作会变得异常简单。运营本就是规划与谋划,站在高空看地面,你能清楚的掌握山川与河流的走向,甚至是风向,你能快速感知,这也意味着你能快速的规划你的道路与街区。设若道路就是流量的入口,那么街区,就成了流量的集中地,有了流量,你的未来就有了无限可能性。而我在本章想要告诉你的一些词语,是我过去一年零零散散思考的,希望能对你的运营思路以及大运营概念有所启发。如果让我总结一下,我想,我所谈论的大致有下面有如下的关键词:
大产品概念。做运营的人,永远都是产品为先,您只有深刻的理解了产品,也才能更好的理解用户,知道用户在哪里?在理解它的过程中,快速提炼出您的运营关键词。产品可以是有形也可以是无形。从顶端往下看,您会有一切皆产品之感。
大运营概念。运营是件一通百通的事情。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业态,都讲“运营”,很多人在一个行业浸淫多年,算得上行业的专家,但如果换个行业,同样的做运营,您是否能快速的找方向与入口?不要求您能做到比的前任要强,至少要做到及格水平。这时候就不仅仅是行业经验的问题,行业经验可以学习,但对运营的理解,往往能反映出段位的高低!
流量思维。无论是实体、传统电商、网络微商、社交电商等,都离不开流量的支持,而有好的产品却没有流量,犹如刀客没有刀,厨师没食材,豪车没燃料,大炮没弹药......所以流量是根本。您能多大程度上汲取流量,意味着你在运营中能获得多大成效。
平台思维。平台不单指电商平台,诸如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它还可能是一家超市,一家酒店,一座商业综合体,甚至就是我们自身所在的公司也是一家平台,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是保持平台正常运转的齿轮。一旦具备平台化思维,您的世界以及运营思路会像“潘多拉盒子”一样令人梦幻。
连接思维。连接无处不在。这是平台思维的另一个小分支。人作为个体不会单独的存在于世。当你具备资源的连接力,您最终也会变成一个平台,也意味着你从一个单独弱小的个体会逐步的走向强大。正如我在运营中一直强调的,要学会合纵连横,这也是一种“术”上的能力,这种能力让秦国最终一统天下。
生态概念。生态大而玄,玄而虚。你不了解的东西,你不能说它不存在。当你真正面临对一家大公司的管理,您会发现生态是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放在运营上,更多的是对流量的布局,终端渠道的布局,而每一个产品则成为生态中的一环。
数造未来。碎片化时代的生存法则和品牌法则,既是碎片化的,还是矩阵化的,去中心化又是中心化,这句话可能拗口且难以理解。当我们打开手机,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信息所干扰,这里面既有主动还有被动,广告与真相,往往很难判断。您却不能扔掉手机,躲进深山。那么作为运营人,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在数字化时代,不但有方法还得有策略,将你的信息,曝光给您想要看的人去阅读。
经营力。运营做的越久就会发现,所有的运营最终都指向了经营。运营是术,经营是道。运营是手法是策略,经营是业绩是结果,运营为经营的业绩达成负责。术与道的完美结合就会产生良好的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而经营力,是比较全面的运营能力的体现,当你身处高位的时候,你自然就理解了,我今天写在这里的这段话。
做“局”与做“势”。运营一向都是谋划为先。“局”与“势”都是谋划。移动时代的运营,一定不是简单的埋头苦干,既要做实还要做虚,“局”与“势”就是事情的面子与里子。它们相辅相成,彼此成就。
以上这些词语,都是我想本书当中论述的重点,还有个别词汇,需要您在阅读过程中挖掘与感悟。也想告诉你,在运营当中,您需要着重关注的一些词语,这些词语在工作当中并会给出你直接答案,但掌握和深刻地理解这些词语,会有助于您更轻松的工作。
总体而言,整个社会的经营之道,依旧是“术”为主。如果说,我们拥有更通透的经营之道,也只是基于对“对人性”、对“做正确的事情的”皮毛了解。我们依然需要学习,时时实践,时时反省,并时时告诫自己只是很小很小的“运营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