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庚子岁夏日运气养生要点
陶国水
江苏省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
2020年庚子岁,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商金运,属于运气学中的“同天符”年,同时气克运,又为“天刑年”,整体气候变化波动会比较大,夏天适逢两火叠加,会比较热,仲夏至初秋雨水可能比较多,这种运气条件对人体会产生一定影响,结合目前新冠常态化疫情防控,谈几点注意事项:
注意心脑血管事件
夏季在五行属火,在人体应心。另外,5月20日小满节气至7月22日这段时间,属于运气学说“三之气”时段,《黄帝内经》描述会出现“大火行”,同时伴有“寒气时至”,或出现较剧烈气候变化,近期山东等地出现的冰雹,验证此说,这样运气特点容易出现“民病气厥心痛”,即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譬如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要注意管理好自己的血压,按时服药,经常量量血压,家里可以备一些速效救心丸等常用急救药物,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有高血压、心血管基础病的人群推荐一款牛膝木瓜调理方:川牛膝10g,木瓜20g,当归10g,天麻10g,煮水代茶饮。每周2-3次。
警惕手足口病流行
清代医家余霖认为“火者疹之根,疹者火之苗”,“三之气”时段,少阴君火加临少阳相火,容易出现手足口病流行,从我们对无锡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回顾性分析来看,出现少阳相火、少阴君火主气时段或客主加临时发病率明显升高,我们发现2012~2018这几年手足口病最高发病都出现“三之气”时段。《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南方生热,热生火”,从不同地域来考虑,南方为火地,相对也是高发地区。推荐一款预桑玄预防方:桑白皮5g、玄参5g、火麻仁5g、当归5g、甘草3g、赤芍5g,煮水代茶饮。每周2-3次。
结合运气做好调摄
谚曰“一夏无病三分虚”,大家应做到,顺应天时颐养身体。《黄帝内经》对夏季总体养生原则要求“夜卧早起”、“使志无怒”。
1、 静心养神。在夏季高温湿热闷热环境下,人的情绪易烦躁,心神受扰,出现心神不宁。首先要养心,心静自然凉,心平气能和,尽可能做到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2、充足睡眠。夏天昼长夜短,相对来说就睡得稍晚,加之天气闷热,睡眠质量差,容易出现睡眠不足。中午11点到1点这个时段要小憩会,打个盹,10-20分钟,不一定要睡着,闭目冥想也可以。
3、适度运动。夏季属于“长”的阶段,生机勃发,人也应适当运动与之相应。避免运动出汗过多,可以在清晨或傍晚时,选择太极拳、慢跑、快慢交替走、八段锦、易筋经等有氧运动与中医传统功法。
4、防止伤阳。夏季人体代谢旺盛,腠理开疏,汗液易泄,阳气易随汗外泄。此外,避暑、乘凉不当,贪时冷饮、冰镇食物,容易损耗人体阳气,所以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空调温度一般宜在25℃~28℃。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注意。
6、配合食疗
唐代著名大医孙思邈认为“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所以怎么吃是很有讲究的,也是很重要的。总的原则,应顺应时令节气吃,民谚“正月葱,二月韭,三月苋,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笋,八月芋,九芥蓝,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值得借鉴。此外还需要:
(1)适当吃“苦”。苦味入心,清里热,坚阴,苦味食物还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之功。首选当属于苦瓜,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本草纲目》记载其“苦寒无毒,降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具有健脾开胃,清热祛暑等功效。苦瓜可以焯水后凉拌、可以清炒,也可以炒鸡蛋、炒肉片。
(2)酌增酸甘。“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这一时段要增加“酸”、“咸”“甘”性味的食物。
番茄微寒,味甘、酸,归肝、肺、胃经,可健胃消食、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番茄可以炒鸡蛋、做番茄鸡蛋或鸭蛋汤都可以。
茭白味甘、微寒,祛热、生津、除湿、通利功效。《食疗本草》载其“利五脏邪气”、可治疗“卒心痛”等。茭白可炒肉丝、鸡蛋,清炒、油焖,凉拌,嫩茭白做汤。
茄子,味甘、性寒,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含有很多维生素P,有保护心血管作用,茄子可以炸茄盒、清炒,蒸茄子等多种烹调方法。
海带,咸、寒,归肝、肺、肾、胃经,有“长寿菜”、“海上之蔬”美称,有祛暑等功效。海带可以炖筒子骨、排骨,海带切丝烧鸡蛋汤还很好吃。
(4)食粥调养。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粥“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荷叶豆花小米粥
俗语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天气炎热,加之“暑令湿胜,必多兼感。” 尤其是今年江南“黄梅”雨季,湿热可能较往年严重。为大家推荐一款荷叶豆花小米粥。具体做法:鲜荷叶1张或干荷叶50g,煎水备用,黄小米两把,莲子(带芯)5-7枚,扁豆花10g,大枣5-7枚(擘开),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煲20分钟,稠、稀适合。
早餐一杯四豆饮
“三之气”时段,根据《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司岁备物”理论,应遵循“岁谷用丹,间谷用豆”原则,即增加红色食物与豆类。推荐一杯四豆饮;红豆、赤小豆、黑豆、绿豆,按照4:1:3:2比例,选取以上4种豆类,浸泡、豆浆机打汁,隔日1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