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总裁们纷纷扎堆直播带货,居然都是被逼的...


 

 

“不要白白浪费了一次严重的危机”。

——巴菲特在2020年股东大会的发言


 

2020,以一场魔幻式的开局,出现了很多“活久见”的奇观,“网红医生”张文宏警告:我们可能需要和病毒打“持久战”的准备。当人们的生活状态被改变,保持社交距离也许成为一个常态,而这一现象又极大改变传统商业的规则。与此同时,关于个人IP,关于粉丝经济,却似乎提前快步走到了一个商业历史的高光区。

 

 

 

年初疫情前,一则消息称,李子柒的收入超过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普遍收入,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后面虽然有李子柒收入核算方式的争议,但不妨碍李子柒这个超级IP崛起成为不争事实,这个农家女孩在中国的全网粉丝高达8000多万,而最新的消息,李子柒在国外也俘获了1000万歪果仁的心,一个中国农家小妹近亿的粉丝,超过了这个地球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

三四月份关于直播热点不断,“口红一哥”李佳琦在上海豪掷亿元购别墅,薇娅在直播里卖出了4000万元的火箭发射权,情怀男老罗抖音首秀直播带货,带出1.8亿元的收益,罗永浩离还完全部欠款越来越近了。

“超级个体”的存在和影响力,远远大于了一些商业企业,甚至大过一大堆传统媒体,敏锐的企业家们开始意识到超级个体和新媒体的重要性,携程CEO梁建章、格力董明珠纷纷“出圈” 带货,更多的CEO赶在直播带货的大路上。透过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给企业家和创业者又有哪些启示?一刀老师帮你梳理。

 

 

 

 

01

 

 

 

启示一:创业者要勇担产品的代言人

 

 

要说创始人给自己的产品代言,不得不提格力的故事,格力的广告曾多年给影视巨星成龙代言,而成龙大哥不负众望,让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的Slogan深入人心,不过每年数千万的广告费,再加上“成龙代言的品牌都死了”的“魔咒”,让女强人董明珠“心疼”又“心塞”,董小姐一声令下,以后格力由自己免费代言,一年省下一个亿!这就是董明珠代言格力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商业伦理中,大佬们往往喜欢隐身于云蒸雾绕之中,过去,他们的信息往往由传统媒体转述给大众,今天,自媒体时代,很多企业家们走到前台是必然,粉丝们的火眼金睛里,他们商业故事台前幕后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在微博刚刚兴起的时候,懂个人IP营销的企业创始人就开始利用新媒体为自己代言,雷军、周鸿祎都是自己亲自打理自己的个人微博,雷军甚至说,在小米上市的早期他甚至会阅读自己微博下每一条评论或留言。

 

 

 

作为创始人,其实也是企业产品的第一代言人,要善于利用自媒体,站在前台去推荐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对于这点,有些企业家有所顾虑,一刀老师认为, 这种担心是合理的,说什么?怎么说?比说本身更重要。在为自己的产品代言前,当然需要对个人品牌进行梳理和定位,根据用户,找到最佳切入点和方式来做内容运营。

 

 

 

 

 

一位在知名化妆品日化企业任职多年的老总,开通了自己的短视频自媒体,但播什么内容?他思考很久,最早想做管理类的,但考虑到未必会受年轻人喜欢,后来专注于做护肤知识的传播,做国货化妆品的品鉴,结果成了坐拥60万粉丝的“国妆教父”

 

 

 

 

 

02

 

 

 

 

启示二:创始人IP是公司重要资产

 

 

 

过去我们谈到企业的无形资产,一般仅考虑到产品品牌或企业品牌在市场沉淀中形成的口碑效应,比较少考虑企业家或创始人对于企业的无形资产效应。但在今天,说起小米,大家自然想到雷军,提到董明珠,大家肯定想到格力,谈到任正非,人们会想到华为,而马云从阿里巴巴退下来后,人们仍然会把阿里巴巴作为马云的第一标签,这就是企业家无形资产的力量。
 

 

只要是资产,当然需要管理,但今天太多的企业家没有进行系统的个人品牌管理,特别是中小企业主,在西方,个人品牌形象的管理早已在政界商界应用,而协助他们打理的往往是传统的公关公司或传播公司,最早应用在商业竞争和选举上,所以当某广告或传媒公司老总,出现在某国总统的竞选团队时,你不必惊讶。在国内,个人形象管理主要更是娱乐公司对艺人的形象及舆情管理上,但对企业家的个人品牌管理,相信很多企业家还比较忽略。

一刀老师2019年在与很多企业家交流个人IP时,发现最多的回应是时间不允许,第二是投入不能马上回报,还有一种是觉得树大招风,其实他们不知道,个人的社交媒体、个人的百度百科、个人的新闻访谈、个人的在线课程、个人被记录的社会活动,以及由此聚集的粉丝,其实构成了他们的网络资产,一定程度也代表了他们在互联网的话语权,他们对个人品牌的投入,会形成一个有复利效应的沉淀,这些有时不仅有利于商业谈判,也能吸引核心人才的加盟,维护他的个人品牌,就是对他的个人资产进行管理。

 

 

 

 

 

03

 

 

 

启示三:未来所有公司都是媒体公司


很多年前,马云说电子商务公司未来将不复存在,因为所有的公司都会用电子商务了,当然这是一种对企业电子商务化的夸张描述,在今天,这句话也许可以套用在媒体公司上,因为未来所有的公司都媒体化了,每个企业都在生产内容,内容就是最好的广告,你的客户你的粉丝,就是你的读者、观众、听众,他们会因为你的内容而买单。 

 

 

 

明白这一点,敏锐的CEO们纷纷出圈直播,把自己做成一个IP去圈粉,聪明的企业还会把自己的优秀员工孵化成KOL,培养自己的重点用户成为KOC,而这一切能否成功,最终都靠内容能力。

如果说未来的公司都是媒体公司,不会生产内容的营销型企业,很可能在激烈竞争中出局。
今天,尽管国内疫情的阴云正在消退,国外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我们的企业主应该如何做?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最新一期《互联网趋势报告》也许给出了答案,她做出预测,以下类型的企业将在疫情中做得更棒:
1)工作场景“上云”,员工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工作;
2)产品有稳定需求,在不确定性时期这一点更为重要;
3)能够在线为顾客提供无差别的服务;
4)在物流、沟通受限的情况下能够将产品有效地分发给客户;
5)提供使电子商务更有效率的服务;
6)在社交媒体上有广泛的曝光。
你的企业呢?
今天,我们看到太多的CEO们做直播带货,企业家们开网课圈粉,其实这些都不是时髦,而是大变革中的自救和涅槃!(文 / 胡化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