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失灵中医辨证
1、肺虚感寒证
主症:鼻痒较甚,喷嚏频作,鼻涕清稀如水,鼻塞不通,每遇风寒则易反复发作或加重。鼻内黏膜肿胀苍白。
兼症:痰多稀白,气短乏力,声音低微,平素恶风怕冷,容易感冒。
2、脾气亏虚证
主症:鼻塞肿胀较重,鼻涕或黏或稀,嗅觉迟钝。鼻黏膜苍白或灰白,肿胀较甚。
兼症:头昏头涨,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四肢倦怠无力,腹胀便溏。
3、肾阳不足证
主症:鼻痒鼻塞、喷嚏频作,鼻涕清稀、遇冷增多,早晚较甚。
兼症:面色淡白,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
4、肺经燥热证
主症:鼻痒而干,鼻孔灼热干痛,鼻涕呈淡黄色,呼气发热。
兼症: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带血丝,口咽干燥,心烦口渴。
从中医经脉循行上说,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郁结难神,反侮肺金,致肺窍失聪,即为:嗅觉失灵。
健脾通窍汤疗法审证求因,辨证用药,健脾通窍汤VS嗅觉失灵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宣肺清热,清肺通窍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一身之气,掌管呼吸。鼻作为气体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因此,鼻的通气和嗅觉必须依赖于肺气。肺气调和,才能鼻窍通利、嗅觉灵敏。
第二阶段:健脾益气,升清通窍
脾主肌肉四肢,五脏六腑皆赖以养,人的脾胃有后天之本之称,它是人体体力产生的直接动力;健脾益气升清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第三阶段:化瘀除湿,养心通窍
化瘀除湿,通经络,加速气血流动,使嗅觉神经得到濡养,以综合调理受损的嗅觉神经细胞为基础,修复营养已受损的病态细胞,使嗅觉神经抑制失常的病态细胞达到恢复正常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