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失灵原因及怎样预防!


嗅觉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一种方式。虽然与视觉、听觉相比,占比不大,但如果它出现问题(嗅觉障碍),则会影响人的饮食习惯、社会交往、危险察觉、情绪、性活动等。

那天陈阿姨趁着老伴出门,开始为庆祝40周年结婚纪念日张罗晚餐,她准备烧上一桌丰盛的菜,等着老伴回来庆祝。但当老伴傍晚回来踏进家门,却发现陈阿姨竟然晕倒在地!!此时他还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煤气味道…陈阿姨煤气中毒了!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人的嗅觉在20-50岁之间最灵敏,50岁后会渐渐衰退,70岁以后衰退加速。56-80岁有将近25%的人完全丧失嗅觉。80岁以上有50%闻不出任何气味…上述案例中的陈阿姨就是因为已失去嗅觉但却没有知觉,以致闻不到煤气已泄漏。

据报道,我国嗅觉障碍的自报患病率为2.4%。一般将其分为嗅觉减退或丧失、嗅觉倒错、幻嗅。临床上以嗅觉减退或丧失最为常见。

如果气味分子不能到达嗅粘膜,或者嗅神经、大脑皮层等出现损伤,都可以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临床上将其分为以下9种类型:鼻-鼻窦炎相关嗅觉障碍、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后嗅觉障碍、外伤性嗅觉障碍、先天性嗅觉障碍、老年性嗅觉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嗅觉障碍、毒物/药物性嗅觉障碍、其他病因导致的嗅觉障碍、特发性嗅觉障碍。

 

以前两种最为常见。因此,对于嗅觉减退或丧失的患者,首先要了解发病的过程,其次要完善鼻内镜及鼻窦CT等检查,明确发病类型。目前针对鼻-鼻窦炎相关嗅觉障碍,如果有结构异常,影响气味分子到达,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则可考虑手术治疗。

哪些习惯会损害嗅觉?

 

●经常挖鼻子,导致鼻黏膜损伤。


●在过于干燥的空气中待的太久,会破坏鼻黏膜的分泌功能导致鼻腔干燥,影响气味分子溶解到嗅区黏膜表面的黏液中,影响嗅觉。

●长期待在气味较重的空间内,导致嗅觉适应,也会影响嗅觉的敏感性

●使用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鼻腔局部用药,也有可能导致鼻黏膜的损伤,影响嗅觉。

●感冒后没有及时治疗导致鼻炎迁延不愈,炎症也会影响到嗅区黏膜,导致嗅觉障碍。

哪些疾病会使嗅觉失灵?

 

●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鼻息肉等炎症

●感冒

●肿瘤,如嗅神经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帕金森氏症早期也会出现嗅觉障碍。

●头部遭较重外伤,在受伤后很快会感觉到嗅觉减退甚至丧失,这是因为外伤导致嗅觉传入颅内神经通路的损伤甚至中断。

 


最后,如果您有嗅觉问题,建议尽早诊治,“嗅到”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