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宏伟同志驻村挂职锻炼情况汇报
县委组织部、人社局:
按照县委组织部、人社局洛组发(2011)50号文件通知精神,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产业规划股股长费宏伟同志到巡检镇巡检街村驻村挂职,任巡检街村支部书记助理,具体负责村容村貌治理、文化广场建设、大禹川文化产业园区项目申报工作。
费宏伟同志自2009年负责包抓巡检街村农民增收工作以来,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农家乐旅游为抓手,以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建设为切入点,真抓实干,务实推进,农民增收工作成效显著。
巡检街村位于洛南县城以北,距县城45公里,该村辖18个村民小组,1864人,耕地面积为2350亩,人均耕地面积1.26亩,每年劳务输出可达500多人,2010年度全村人均纯收入3689元。
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充分发挥巡检街村地域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洛潼公路大力发展公路经济,积极实施乡村旅游战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推动全村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全村20%以上的农户主要农家乐服务为主导产业,在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50%的农户发展第三产业,主要以客运、修理、零售、餐饮服务业为主的公路运输产业和劳务产业,10%的农户以养猪、养牛、养羊发展养殖业,农民收入增加幅度明显加快。
在包抓农民增收工作中,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措施,按照“培育大户、果畜互动、以旅促农”的总体思路,积极培育和壮大乡村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体系,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全面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巡检街村位于洛南县城以北,距县城45公里,该村辖18个村民小组,1864人,耕地面积为2350亩,人均耕地面积1.26亩,每年劳务输出可达500多人,2010年度全村人均纯收入3689元。
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充分发挥巡检街村地域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洛潼公路大力发展公路经济,积极实施乡村旅游战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推动全村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全村20%以上的农户主要农家乐服务为主导产业,在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50%的农户发展第三产业,主要以客运、修理、零售、餐饮服务业为主的公路运输产业和劳务产业,10%的农户以养猪、养牛、养羊发展养殖业,农民收入增加幅度明显加快。
在包抓农民增收工作中,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措施,按照“培育大户、果畜互动、以旅促农”的总体思路,积极培育和壮大乡村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体系,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全面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目前,总投资1.3亿元,总规划面积2000余亩的老君山旅游开发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一期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该项目是以道教文化为核心,充分利用秦岭山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依托华山区位优势和乡土文化资源优势,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娱乐以及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包装、规划设计、餐饮服务等多种经营开发与研究”为一体,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创新型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必将带动华山南区文化旅游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新一轮“河洛文化旅游热”勾画出灿烂的一笔,必将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文化旅游的典范。
在此期间,费宏伟同志一方面努力做好包村工作,又积极思考,认真落实驻村挂职锻炼的各项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肯定和村民的好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帮扶包抓下,村两委会按照县镇的安排布署,把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巡检街村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周密安排,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确定重点扶持对象,扶持发展产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落实各项产业发展奖扶政策,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速推进“一村一品”。按照“以生态休闲为主体、以绿色食品和畜牧养殖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专业户、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为载体,加速帮扶产业发展格局。针对人均占有耕地少、单位面积产出率低、优质不优价、无公害农产品储存、销售等突出问题,仅凭发展常规无公害农产品已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等等实际情况,果断提出按照“大力发展农家乐”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长远思路,在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科学技术宣传、培训、推广力度,培养一批农村技术骨干和专业户的同时,积极引导核桃等果品开发,扩大地膜洋芋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积极探索农超对接的新模式,深化无公害农作物储存、销售产业化,壮大农家乐服务发展规模,促进畜牧业发展,规避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我们坚持把农民属地安置与异地消化相结合,力争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劳务输出的格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帮助下,规划300户的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已经启动,依托农家乐休闲旅游、矿产开发、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引导农民进厂、进镇务工经商,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发展模式已在有条不紊的实施。充分发挥各类培训资源,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输出前劳动政策法规、劳动技能培训力度,使务工人员有一技之长,实现“人人技能就业,个个竞争上岗”的农民工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由体力型向管理、技能、智能等综合型转变,以适应现代企业的用工需求,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倡导和树立“劳动为本、企业立身”的创业观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引导广大群众家家寻致富项目、人人找致富门路,带动城乡二三产业发展,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加快洛潼公路沿线“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壮大产业规模。我们按照“统一规划,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加快规划洛潼公路沿线的“大禹川文化产业园区”和“华严寺朝觐区”的建设步伐;强化文化产品和文化衍生品的研发力度,寻求大禹文化与河图洛书的集合点,努力把巡检街村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纯净水深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农民增收过程中权重,改善文化服务质量,增进农民的文化权益,最大程度增加农民收入。
截至2011年10月底,已硬化农家庭院52户,面积2600平方米,硬化入户道路38条,面积3460平方米,形成日接待600人的产业规模,将使该村增收600万元,平均每人增收300多元。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我局驻村挂职干部费宏伟同志争取陕西老君山旅游开发公司投入资金、水泥、技术,村民投劳,村镇干部团结协作取得的初步成效,村容村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帮扶包抓下,村两委会按照县镇的安排布署,把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巡检街村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周密安排,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确定重点扶持对象,扶持发展产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落实各项产业发展奖扶政策,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速推进“一村一品”。按照“以生态休闲为主体、以绿色食品和畜牧养殖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专业户、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为载体,加速帮扶产业发展格局。针对人均占有耕地少、单位面积产出率低、优质不优价、无公害农产品储存、销售等突出问题,仅凭发展常规无公害农产品已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等等实际情况,果断提出按照“大力发展农家乐”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长远思路,在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科学技术宣传、培训、推广力度,培养一批农村技术骨干和专业户的同时,积极引导核桃等果品开发,扩大地膜洋芋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积极探索农超对接的新模式,深化无公害农作物储存、销售产业化,壮大农家乐服务发展规模,促进畜牧业发展,规避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我们坚持把农民属地安置与异地消化相结合,力争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劳务输出的格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帮助下,规划300户的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已经启动,依托农家乐休闲旅游、矿产开发、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引导农民进厂、进镇务工经商,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发展模式已在有条不紊的实施。充分发挥各类培训资源,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输出前劳动政策法规、劳动技能培训力度,使务工人员有一技之长,实现“人人技能就业,个个竞争上岗”的农民工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由体力型向管理、技能、智能等综合型转变,以适应现代企业的用工需求,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倡导和树立“劳动为本、企业立身”的创业观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引导广大群众家家寻致富项目、人人找致富门路,带动城乡二三产业发展,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加快洛潼公路沿线“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壮大产业规模。我们按照“统一规划,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加快规划洛潼公路沿线的“大禹川文化产业园区”和“华严寺朝觐区”的建设步伐;强化文化产品和文化衍生品的研发力度,寻求大禹文化与河图洛书的集合点,努力把巡检街村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纯净水深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农民增收过程中权重,改善文化服务质量,增进农民的文化权益,最大程度增加农民收入。
截至2011年10月底,已硬化农家庭院52户,面积2600平方米,硬化入户道路38条,面积3460平方米,形成日接待600人的产业规模,将使该村增收600万元,平均每人增收300多元。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我局驻村挂职干部费宏伟同志争取陕西老君山旅游开发公司投入资金、水泥、技术,村民投劳,村镇干部团结协作取得的初步成效,村容村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目前,费宏伟同志驻村挂职锻炼期间承诺的“村容村貌治理、文化广场建设、大禹川文化产业园区项目申报工作”等三件实事已经全面完成,我们规划移民300户,形成日接待10000人的农家乐新村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力争在不远的将来,使巡检街村50%的农户从事农家乐旅游服务和文化产业经营,户均增收3万元,彻底改变该村的产业布局,成为商洛文化旅游第一村,同时成为关天经济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产业发展示范村。
以上汇报是我局驻村挂职干部费宏伟同志所做的具体工作,今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恳望各级领导支持、帮助,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