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智库建言(二十四)建议有条件单位到贫困乡村办单位农场
宋 圭 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多年来,各有关单位围绕定点扶贫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以城带乡、以工带农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定点扶贫的作用,建议国家鼓励各省城市中有条件的单位,包括一些工矿企业,到贫困县和贫困村办一些单位农场。
和农户直接投资经营办农场相比,单位办农场是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带动农业,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形式,其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利于发挥城市单位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销售优势、管理优势等多个方面的优势。二是有利于各省对农村工作的调控和指导,进而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农村政策。三是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更持久。四是单位办农场,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和民主建设及法治建设。五是有利于保障城市食品安全。六是单位办农场,也为一些企业提供了更大发展转型空间。七是有利于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和工农协调发展新格局。八是单位办农场,也有利于解决一些单位机构臃肿和人浮于事现象,有利于提高一些单位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国家人力资源整体更有效率配置。九是通过农场建设,也有利于国家消解部分过剩产能。
如何建设农场,具体方案设计如下,供参考:
1.省直各单位以厅、局为单位,包括一些大企业和大学科研单位,到贫困县和贫困村直接建立示范农场,发展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业。
2.如何解决土地问题:荒地开发一部分,撂荒地收拢一部分,从农民手中或贫困户手中租一部分,或贫困户连人带土地一同加入农场,土地可享受分红。
3.如何解决人员问题:长期雇佣当地贫困户农民一部分(优先考虑失地农民和租地农民以及贫困户),安排大学生或中专生就业一部分(这部分人将成为职业农民),管理人员来自投资单位。
4.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效益好的单位,由本单位直接投资;效益不好的单位,由省上财政补贴投资,但省上享受分红收益;或者单位之间也可联合出资,按出资额享受利益分红。
5.如何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为了稳定农场收益,建议产品销售实行:一部分市场化,一部分计划化;即一部分产品由单位自主销售,一部分产品由省上统一计划安排省内其他一些单位消费。比如,某农场的茶叶,一部分走市场,一部分,规定配销到省上有关单位,再由单位派发给个人消费。
6.农场经营目标: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主要是解决贫困户的长期稳定脱贫问题。能达到让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教育、住房等保障即可。
7.农场规模:可大可小,从50人到500人,都可,也可搞30人或20人左右的小农场,比如养羊或养牛农场等。一些单位自己办养羊农场,不仅自己也可以消费一部分,还能带动农户脱贫。
8.农场工人总体实行低工资制。由于农场主要经营农产品,根据农产品市场特点,一般效益不可能很高(个别除外),所以,农场雇工的工资水平也不可能很高。农场雇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可参考农民在城市打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制定,可按照农民在城市打工平均工资的70%制定标准。根据甘肃情况,一般可考虑一个月2000元左右即可。另外,在具体工资标准上,各省可能会有差异。
9.配套措施:需要各省统一制定土地流转办法和雇佣农民工办法,同时,对所建农场的经营和产品生产及销售,也需要各省有关部门进行一些协调和指导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质量检验和技术指导制度等。
作者: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