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校(院)要求,对校(院)改革发展,谈三点认识:
一、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从校(院)发展看
职能新定位:“一个学校、一个阵地、一个机构、一个智库”
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是省委培训党员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是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省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省委省政府新型特色高端核心智库(智囊团),是省委直属事业单位。
“四个建成”:建成省委干部教育培训的高级学府,建成走在全省前列的党的思想理论高地,建成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的党的社科学术殿堂,建成省委省政府新型特色高端智库。
四位一体:教学、科研、咨询(智库)、管理
教学(教学培训)决定生存,是中心,处于中心地位;
科研(科学研究)决定水平,是基础,处于基础地位;
咨询(决策咨询)决定地位(影响力),是关键,处于关键地位;
管理(管理服务)决定质量和效率,是保障。(管理本质上是服务,服务是更高层次的管理,管理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学员管理、人事管理等,树立大管理理念)
来党校(行政学院)接受什么教育:
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
二、学习和研究是研究室的主责主业,从部门主要职能看:
围绕“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目标
1.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研究干部教育规律和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规律。
3.承担省委有关领导和校(院)主要领导重要文稿起草工作。
4.对甘肃有关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5.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发挥校(院)核心智库作用。
6. 组织编写校(院)《年鉴》工作。
学习和研究是主责主业,必须两手抓、两手硬,学习是基础,只有学习好才能研究好,才能撰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价值、有高度的文稿。只搞研究,不学习,写文章、写讲话稿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经不起检验,何谈出思想?
三、回应大家,研究室到底在干吗?
近期完成的重点任务:成立研究室党支部,选举产生了支部书记、副书记,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完成校(院)16个管理服务创新团队创新项目(35个创新项目)的组织申报、审核、初评、评审、立项等工作,并积极开展校(院)创新工程相关配套制度研究,向校(院)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提出 “项目靠竞争、考核分等次,经费跟着项目走、报偿跟着考核结果走”的合理化建议,作为政策研究创新团队,申报并获批创新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制定工作方案和学习计划,坚持“三围绕”(围绕规定篇目、围绕部门职能、围绕岗位职责)深化学习教育,为校(院)主要领导起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动员部署大会讲话稿,及时整理成理论文章,被《甘肃工作》全文刊发,撰写理论文章、心得体会8篇,被《甘肃日报》理论版刊登2篇。按照校(院)主要领导安排,起草调研报告、自评报告、工作方案、会议讲话等各类文字材料近30篇。积极承担《甘肃行政学院30年》编辑统稿出版工作。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一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事务性工作繁多,开展学习研究不够,没有发挥好主责主业。二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足,没有主动到中央党校研究室、省委政研室汇报对接交流沟通,没有与兄弟校(院)研究室联系交流学习。三是自身学习研究的深度不够,写出的文稿停留在一般水平上,没有写出有思想、有水平、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力的文章,核心智库的作用发挥的不充分。四是承担一般性、事务性、部门性的文稿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五是《年鉴》编辑工作面临很多困难,收集基础材料的难度很大,编辑力量薄弱,需要不断加强。
意见建议:一是建议加强研究室人员力量配备,在抽调(借调)人员时,不要从研究室抽调,尽量能够通盘考虑,事先做好沟通协调。二是高度重视校(院)《年鉴》编辑工作,要依靠全校(院)力量,各部门相互配合,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考虑给编辑人员适当的撰稿费、编辑费)等。三是在分配文稿任务时,要适当考虑研究室的主责主业和人员数量及结构,不要把一般性的、事务性的、工作安排都给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