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创作贵在画面经营,而想要把控画面的整体感觉,摄影者不对景深进行控制。景深指的是画面中可以接受的清晰范围。景深决定被拍摄的主体或场景所精确记录的范围大小。景深一旦确定,后期很难修改,摄影者在创作时必须要花费时间精力确定景深的大小,包含从前景到背景的全面观察。
如何查看景深?
结合数码相机上的液晶显示屏,摄影者可以利用它的性能对画面主体的锐利程度以及前景或背景的虚化程度进行判断。
如何确定清晰范围?
画面经营一般依据主题来定,部分也依据个人的喜好。在实际的摄影创作中,摄影者可以结合想要突出表现的主体进行清晰范围的界定。限定清晰范围可以有效引导观众的目光,成为注意力的焦点。
景深控制的原则有哪些?
景深控制的最基本原则: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除了显而易见的光圈、速度会对景深控制外,镜头焦距的长短以及拍摄距离的远近都会影响到景深。
当拍摄时的光圈大小不变,被摄体的位置不改变时,使用的镜头焦距越短,景深就越大,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就越小。
当拍摄时的光圈大小不变,所使用的镜头焦距也不改变时,被摄物体越远,画面中的前后清晰范围就越大;被摄物体越近,画面中前后清晰范围就越小。摄影者在拍摄近景和特写时,要调好焦距,否则主体景物将会虚化,影响整体效果。
在实际的拍摄中,摄影者想要前后都清晰的画面,可以将光圈尽量往小处调节,例如f/16、f/22。摄影者如果只要求对焦的物体清晰,虚化前后的另外一些景物,可以尽量将光圈开大,例如f/2.8、f/2等。
景深控制实际运用:
大景深在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中运用较为广泛。大景深可以展现田园的开阔、山河的壮观、以及被摄物体的整体细节。小景深的运用和摄影构图的精简离不开,面对与摄影主体无关的因素,摄影者可以使用小景深突出一些景物,并虚化一些景物,使得照片更加富有个性。
摄影画面经营景深的控制牵连着摄影者的审美观察能力,其中对摄影技术也有了基础的要求,摄影者在摄影实践时要有意识地去训练,从而拍摄一幅幅优秀的摄影作品。
本文由赵许生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展示,谢谢分享。
赵许生艺术简介:
赵许生,河南遂平县人,八十年代毕业于河南大学文学系,摄影家、作家、航空摄影专家、资深媒体人、中央级媒体副总编辑、主任记者、中国百家媒体记者联盟发起人、赵许生摄影实战营首席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