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自然光是指以太阳为光源的照明条件,主要是指直射光和散射光。所谓直射光是指太阳没有被云雾和空间中的戒介质遮挡,直接把光线投射到地面上,人们清晰能够看见太阳的位置,直射光中的景物和物体有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
在一天之中直射阳光,因时间变化不断改变入射的方向,角度及光线的强弱。
早晨和傍晚,上午和下午的阳光入射角度基本相同,因此人们通常将直射光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太阳初升和太阳日落时刻
这段时间,太阳光与地面景物构成0°到15度°角的关系。光线特点是太阳入射角度小,景物朝太阳的垂直面收光面积大,并且在物体的另一侧形成长长的投影,地面反射光少,受光面与阴影面的反差大。
太阳光在穿过厚厚的大气层之后,光线强度小,柔和,早晚还常伴有雾,空气透视效果强烈。
这种光线适宜拍摄表达情绪和氛围的内容。如果拍摄近景照片,影调比较柔和,拍摄场景照片显得浓淡相宜,层次丰富,空间透视感强。
朝晖颂
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先生的《朝晖颂》就是一幅晨景中的佳作。
晨曦中,太阳穿过云层,山石、云、树木以各自的形态进入画面,浑然一体,和谐统一。整幅作品气韵生动,层次丰富,影调柔和,引人入胜,令人情不自禁的投入自然的怀抱,聆听这光影谱写的雄伟乐章,共同感受朝晖的魅力。
二、正常照明时可拍摄
这段时间,太阳光与地面景物构成15°到60°角的关系,通常是指上午八点到十一点,下午两点到五点的时间段。
光线特点是入射角适中,地面景物垂直面和水平面都受光,同时照射到地面上的光线又呈一定角度反射到景物的阴影面上,缩小了景物的明暗光比。
这段时间拍摄景物清晰明朗,层次丰富,有利于真实的表达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这段时间光线亮度变化较小,光影移动较小,有利于摄影者等待时机选择拍摄方案,所以人们称之为正常摄影时间。
冬日
例如:美国著名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的《冬日》,就是一幅在正常照明使可拍摄的作品。
阳光照在冬日的山峦,云卷云舒的山峰白雪皑皑,光照下显得格外明亮。背光的山体出现了大片的阴影,展现了山石坚硬的质感,近景的丛林增加了黑白的过渡,使画面在黑灰白中获得了完美的影调层次。
三、顶光照明时刻
用顶光拍摄这段时间,太阳光与地面处于60°到90°角的关系,即上午十一点至午后两点的时间段。
这段时间太阳几乎与地平面的景物垂直,光照强烈,物体顶部受光多,垂直面受光少,景物的投影短,地面照度高反射光向上,增大了明暗反差。顶光照明,常常造成亮的过亮,暗的过暗,容易失真和变形,不利于形象和景物的表现,所以人们常称顶光是摄影的死角时间。然而恰到好处的利用顶光也可以获得意外收获。
麦当娜
美国摄影家赫布·里茨的《麦当娜》就是一幅顶光佳作。
这幅作品选用的是自然光中的顶光。拍摄之初,麦当娜面对镜头,阳光从他的头顶直射下来,在眼窝和鼻下形成了浓厚的阴影,面目难看。里茨让麦当娜扬起了头,这时顶光变成了顺光,她的脸立刻变得柔和和自然,皮肤显得白嫩细腻,面部没有一丝皱纹。麦当娜面孔仰向太阳后,阳光直射麦当娜的眼睛,她睁不开眼,只好眯起双眼,与侧位的身子相结合,给人物增添了几分忧郁。一眼望去,灰色的背景,白色的肌肤,浓厚的皮衣,在自然光照射下,具有丰富的影调层次,使整个画面自然和谐,简洁明快,令人赏心悦目,是人物肖像摄影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由赵许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