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茶诗精选


  白象山托起定心茶园

  周末,陪同几位老总沿重庆绕城高速——惠民互通——S103——白象山茶园,从主城到二圣镇巴山村白象山不过半个小时至一小时车程,沿江高铁规划在巴南二圣镇设站,透过车窗向外眺望,这里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但见炊烟袅袅,白鹭飞翔,满眼绿色,空气新鲜,堪称“世外桃源”。

  车至巴南区二圣镇明月山脉白象山,前几日天雨,这里茶山好像雨水洗过一样,灌木型茶树发了许多新芽,有的长出5厘米以上的嫩芽。白象山上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土层深厚、被森林环抱,是生产无污染高品质茶叶的理想之地,我们沿着茶海步道,到白象山茶园制高点好望亭,登高远望,绿野丛中,四周树木环绕,风景优美,置身其间,远可眺天枰山之峻秀,近可赏茶风湖之静美,生态优越,环境幽静,定心茶树细嫩翠绿、芽叶肥壮,游客、茶农穿梭来往,顿觉心旷神怡, 

  白象山地处中国名茶生产带上,海拔600—1200米,地处中国名茶生产带上,孕育在云雾缭绕的群山环抱之中的白象山,全年光照适宜,春季平均气温15℃,生长季雨水量充沛,且土壤条件优厚,富含腐殖质和矿物元素,PH值在4.3-4.9之间,酸碱度适中,适宜茶树生长。

  沏一壶香茗,细细品味,色泽翠绿,香如幽兰,可观山水之美,可悟人生之道。香樟林,由数棵树龄超40年的香樟树组成, 茶海步道,周围都是碧绿色的茶树,茶与自然、人文的交互,据悉,重庆巴南区巴山村白象山“定心生态茶园”是重庆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自有标准化示范茶园4000亩,带动和辐射茶园面积共达20000亩,定心茶已形成品牌,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打造一个配套产业链,巴南区二圣镇巴山村各级领导班子正在科学规划,巴山村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蔡律  2019年6月30日

  一、与茶有关的诗词

  历代茶诗很多,特别是唐宋著名诗人的茶诗更是绚丽多采。现从钱树霖先生编著的《中国古代茶诗》和李传轼编的《中国茶诗》中摘录了五十多首唐宋明清茶诗(词),以餐读者。读了一首好茶诗,犹如品尝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其乐无穷。

  唐朝茶诗

  1、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婵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说明:这首诗写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资料和咏茶名篇。

  2、送陆鸿渐棲霞寺采茶

  皇甫冉

  采茶非采芽,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玉孙草,何时泛宛花。

  3、重过何氏五首(选一)

  杜甫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靖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说明:这首诗是写一个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台上饮茶。兴致来时,便倚着石阑在桐叶上题起诗来。旁边还有翡翠鸟,晴蜓与之作伴。此情此景,简直可以绘成一幅雅致的“饮茶题诗图”。

  4、会稽东小山

  陆羽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说明:陆羽曾到过绍兴监制过茶叶,他当然会到以“剡溪茗”出名的嵊县去做一番调查考查工作。从诗中得知,他是在一个夜里到嵊县去的。月光如水,青猿哀鸣,加上怀念古人,这样便自然地引起陆羽一些伤感绪,从而有“空见年年江草齐”之叹。

  5、六羡歌(歌)

  陆羽

  不羡黄金窑,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入台。惟美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说明:陆羽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作者,他在国内外都享有崇高威望,人们称之为“茶神”。他也很会写诗,这首《歌》表明了陆羽的恬淡志趣和高风高节,他不羡慕荣华富贵,他所羡慕的是故乡的西江水。

  6、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

  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说明:李六郎中寄给作者一包“火前春”,一是由于他们之间交情

  很深,二是由于白居易是一个品茶行家:“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由于常常得到亲友们馈赠的茶叶,他本人还江西庐山亲自种过茶树,不断的实践,使他成为一个茶叶行家。

  7、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

  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说明:这是一首常为人们所传诵的咏“紫笋茶”名篇,描写两郡太守在境会亭欢宴的情景。

  8、萧员外寄蜀新茶

  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说明:作者用渭水煎四川茶,认为这是好茶配好水,这样才觉珍贵。以“渭水”作为“名泉”入诗,此为仅见。煎好了茶,作者一边欣尝,一边饮尝,显得闲适自在。

  9、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皿,寄与爱茶人。

  10、煮茶

  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说明:这首诗形象地描写煮茶的过程,兼述茶的功用。煮茶,观其状,则为“莲珠”、“蟹目”、“鱼鳞”。听其声,则为“松带雨“。茶汤的饽沫又呈现“翠”色。饮了这种茶,即使“千日醉”那样的酒,它也可以解。

  11、惠山泉

  皮日休

  丞相长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兄尤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12、茶诗

  郑遨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说明:作者赞誉茶叶“香且灵”是“草中英”,是最可珍贵的。所以他碾茶时,总担心茶叶粉末会散失掉。当然,茶叶的提神之功作者也是熟知的。

  13、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颜真卿等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蔫)。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闭轩(士修)。

  说明:这首啜茶联句的几位作者各自别出心裁地搜索诗句,于是出现了许多啜茶有的代用词,诸如“泛花”、“代饮”、“醒酒”、“流华”、“疏沦”、“不似春醪”、“素瓷”、“芳气”等。因为是月夜啜茶,所以也有人用了“月桂”这个词。“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两句赞美诗表明颜真卿为众望所归,加强了宾主间的融洽气氛。用联句来咏茶,也很少见。

  14、走笔谢孟谏汉寄新茶

  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说明:由于茶味好,所以在一连吃了七碗,作者细细品味,每饮一碗,便有一种新的感受。到饮七碗时,更觉得两腋清风,飘飘欲仙了。最后想到辛勤采制茶叶的劳动人民,对他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诗人认为,劳动人民应得到休息。

  由于作者用了优美的诗句来表现对茶的深切感受,于是这首茶诗脍灸人口,历久不衰。后代诗人文士,应为引用,如苏轼的《汲江煎茶》、《试院煎茶》等篇,便都化用顾卢仝的诗句。

  15.尝茶

  刘禹锡

  生柏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滴仙家。

  今霄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说明:作者得到老郎寄与的茶叶,于夜间煎饮,因月色明亮,照在茶碗里,茶汤的色泽更好看,诗中有“湘江”两字,说明此诗作于湖南。

  16、茶人

  陆龟蒙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闲年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说明:这首诗是对皮日休《茶人》诗的和作,作者把茶人与“东风”、“报春鸟”联系起来。好象春天的采茶,是茶人和东风早已约定好的。而报春鸟又是茶人的好朋友,能把春天的信息及时告知他们。

  17、题茶山

  杜牧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花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

  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台。柳村穿窈窕,松涧度喧逐。

  等级云峰峻,宽采洞府开。拂天闻笑语,特地见楼台。

  泉嫩黄金涌,牙香紫蟹裁。拜章期天日,轻骑疾奔雷。

  舞袖岚侵涧,歌声谷答回。磬音藏叶鸟,雪艳照谭梅。

  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树阴香作帐,花经落成堆。

  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

  说明:题茶山诗分四个方面来描述。一是说作者因何来到茶山,二是茶山修贡时的繁华景象,三是茶山的自然风光,四是紫笋茶的入贡。这首诗写得十分雄伟壮丽,为后人所传诵。

  18、茶山下作

  杜牧

  春风最窈窕,日晚柳村西。

  娇云光占岫,健水鸣分溪。

  燎岩野花远,戛瑟幽鸟啼。

  把酒坐芳草,亦有佳人携。

  说明:作者因奉命督制贡茶来到顾渚茶山,这是他写的一首山水诗。天色已晚,人在柳村的西边。这时,天上有一片妩媚可爱的云彩,耳边响起溪水的轰鸣,虽然近处没有

  野花但能听到幽鸟的鸣声,诗人还带着佳人同来,一块儿坐在芳草地上,一边饮酒,一边饱览着这里的茶区风光。

  19、一字至七字诗(塔诗)

  (一七令)赋茶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乱岂堪夸。

  说明:这是一首宝塔诗,茶诗中是少见的,在其他诗中也不多。宝塔诗为一种杂体诗名,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

  这首诗概括地叙述了茶叶的品质,人们对茶叶的喜爱以及人们的饮茶习惯和茶叶的功用。诗的开头,用了香叶、嫩芽四字来说明茶叶的香味和细嫩,接着说诗人和僧侣们对茶的喜爱。然后谈到煎茶之事,十分讲究。

  20、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孟郊

  道意勿乏味,心绪病无宗。

  众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

  云根才翦绿,印绶已绯红。

  曾向贵人得,最将诗叟同。

  幸为乞寄来,救此衰劣躬。

  21、巽上以竹间自未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寒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园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饮,佛事熏毗耶。咄此蓬赢侣,无乃贵流霞。

  22、乞新茶

  姚合

  嫩绿微黄碧涧春,采时闻道断劳荤辛。

  不将钱将买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

  23、赏茶

  刘禹锡

  生抽芳茸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将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花。

  24、寒夜

  杜耒

  寒夜客耒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说明:这是历史上茶诗名句,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久远,历久悠新恐怕根源在于它一语道破了千百年华厦民族”以茶敬客“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古代代替饮酒的酬宾习俗的转变。

  西山兰若试茶歌

  (唐) 卢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辨煮﹐桐君有录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堕落花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佳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锅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诸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二、茶文化知识

  刚接触茶文化知识的时候,会发现许多专用的茶叶术语,自嘉茶整理了专业茶叶术语,描述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的茶叶术语,分享给茶友。

  茶文化知识

  1、茶文化知识之外形描述

  描述茶叶的外形应该包括嫩度、色泽、匀净度、整体成茶状况等。常用的茶叶外形描述术语有:

  紧结——干茶比较厚重,给人质量好、密度高、重量重的感觉

  匀整——干茶条索或者颗粒等形状均匀、整齐,碎茶少;

  光滑——茶叶表面光滑、平洁,杂物少;

  挺直——茶叶条索俊秀,弯曲度少;

  披毫——茶叶表面披覆毫毛;

  肥壮——茶叶尤其是大叶茶条索肥大、厚重、完整;

  粗松——和紧结相对;

  瘦弱——和肥壮相对;

  黄绿——茶叶绿色较浅而带浅黄;

  鲜绿——茶叶色泽青翠碧绿;

  深绿——茶叶色泽墨绿而有光泽;

  青灰——茶叶色泽暗淡,黑中透绿;

  砂绿——通常形容乌龙茶,茶叶表面如青蛙皮绿而油润,带有砂粒状白点;

  花杂——茶叶叶色不一,老嫩不一,杂乱;

  油润——茶叶色泽鲜活,光滑润泽;

  撒面——主要指紧压茶表面薄薄覆盖一层等级高、条索漂亮的茶叶,而内里的茶等级低于表面;

  金花——茶叶上呈圆形颗粒、颜色金黄、没有菌丝的益生菌;

  霉菌——茶叶上色泽青灰或白、有菌丝或一吹即散成雾状的霉菌,对人体有害,霉菌茶叶不能饮用。

  2、茶文化知识之香气描述

  茶叶的香气描述包括香气的类型、高低、浓淡和持久性等,包括鼻子闻到的香气感觉和嘴巴尝到的香气感觉。常用的茶叶香气描述术语有:

  高扬——香气明显,散发速度快;

  青味——新茶所带有类似青草般的气息;

  甜香——茶叶香气中混有蜂蜜或者焦糖般的香气;

  花香——茶叶香气中混有兰花 、梅花等香花般的味道;

  低沉——和高扬相对;

  淡薄——香气不够持久,味道不够浓郁明显;

  烟味——一般形容生普洱,茶叶沾染柴烟的味道;

  堆味——形容熟普洱发酵过程中形成的特有味道,一般很难完全避免,因此堆昧本身是个中性词,主要看其浓烈程度;

  参香——一股形容熟普洱,类似人参汤的味道;

  枣香——一般形容熟普洱,类似干枣的甜香味道;

  荷香——一股形容生普洱,类似荷花般的香气;

  樟香——一般形容生普洱,类似樟木的清香;

  梅香——一般形容老生普,带有青梅般的香气;

  薯香——一般形容优质红茶,带有红薯干般的味道;

  杂异味——例如臭味、酸味等。

  3、茶文化知识之滋味描述

  茶叶的滋味描述一般是指滋味的类型、厚薄、浓淡的顺滑程度等。常用的茶叶滋味描述术语包括:

  醇厚——茶汤内质厚重,味道不刺激;

  厚重——茶汤压舌,味道残留度高,内质饱满;

  鲜爽——茶汤味道鲜美,清爽宜人;

  顺滑——茶汤润滑舒畅,不黏滞,入喉快;

  淡薄——茶汤感觉寡淡,滋味残留度低;

  苦涩——茶汤中有苦味和涩感。苦涩是茶的本味,并不是不好的感觉,只要苦能回甘,涩能转化,也是好茶;

  回甘——茶汤先有苦感,然后从喉咙中上升一种甘甜;

  锁喉——茶汤带来的喉咙干甚至刺痛、紧缩的感觉;

  麻舌——茶汤带来的舌面针刺、不舒服的感觉。

  4、茶文化知识之汤色描述

  茶叶的汤色描述一般指茶汤色泽的种类、清澈度和明亮度。常用的茶叶汤色描述术语有:

  通透——茶汤清澈,色泽浓淡一致,透明度很高;

  清澈——茶汤中杂质少;

  明亮——茶汤整体感觉不浑浊;

  饱满——茶汤感觉密度高,有胶质感,丰富充沛;

  浅绿——汤色绿色较淡,柔美;

  黄绿——汤色绿中带黄;

  橙黄——汤色淡橙色;

  橙红——汤色深橙色;

  金黄——汤色亮黄,如琥珀般;

  浑浊——汤色不通透,杂质多。

  5、茶文化知识之叶底描述

  茶叶的叶底指冲泡过后、一般已经完全舒展的茶叶。叶底描述一般包括叶底的嫩度、色泽、均匀度和冷香味道。常用的茶叶叶底描述术语有:

  全芽——叶底基本都是芽头,基本没有叶片;

  柔嫩——叶底叶片弹性和韧性都比较理想;

  细嫩——叶底带有芽头和细小的叶片;

  肥厚——叶底肥厚,叶脉明显,粗糙;

  黑死——黑茶等发酵太过,叶底黑而丧失弹性;

  润泽——叶底叶片滋润而有光泽;

  杂色——因为使用的茶叶批次不同、杀青手法不同等,造成的叶底颜色不统一;

  粗老——与幼嫩相对、指采摘时间相对较晚的茶叶,一般所含茎梗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