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撩男”社会现象背后的无奈(6月16日)
关键词:社会 文化 阴阳 两性
古今中外,两情之事通常都是男人追求女性,似乎不如此就会让人感觉别扭。比如看电影、吃饭、去夜店甚至是女生买女性用品,如果让女性自己花钱,都显得身边的男人不够绅士。
在动物世界中,雄性都相对雌性更为靓丽,据说也是为了吸引雌性,达到繁殖后代的目的。而到了当今,男性为了“抱得美人归”,通常也会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整洁,不停地向女性献殷勤。有人把这种追求与付出当成鱼饵,一旦鱼儿咬了鱼饵,就会被钓上来,带到家里成为美味。
被钓上来的鱼,即使没有丧失生命,都会丧失自由,这其实并不全然是女性的悲哀,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没有婚姻的爱情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孤魂野鬼,那样更可悲。毕竟从阴阳的自然属性,阴在下主沉静稳重,更务实更需要保护,更缺乏安全感,而阳在上主活跃宣发,更为充满梦想,更具有占有欲和保护欲,会成为给与安全的港湾。
当然也有例外,女性反过来追求男性的情况发生,而且这种“女撩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假如在改革开放前期,还被认为是行为做派有欠检点的“问题女性”所特有的,如果说男性追求女性会被骂“轻浮”“流氓”,会被认为“色胆包天”,但女性发起主动进攻,却会让人感觉更为哀婉,并深深地感受到她们内心的无奈。
当下中性文化盛行,女性的服装打扮言谈举止行为做派越来越独立自主,越来越强悍,甚至会主动撩拨男生的情感,在情感表达上变得更为主动,反观男性在各个方面更像是伪娘或者长不大的“巨婴”,在感情表达方面,却变得越来越难以见其主动,更多地作为被动防御者而不是主动进攻者。
网络所传递出来的“小哥哥”“小姐姐”之类的“撩拨”文化,在骨子里显示出一种轻浮躁动,甚至传递出老鼠反过来挑逗猫咪的感觉。
假如“小哥哥”之类的称谓,以及萝莉爱大叔之类的恋父情结尚且呈现出女性寻求保护与港湾的自然属性与正常表现,那么“小姐姐”称谓中所包含的姐弟恋,“御姐”及“霸道女总裁”之类的文化现象,都包含着某种程度的阴盛阳衰,贾春宝认为,这不仅是男性的悲哀,更彰显了女性的无奈,毕竟从女性角度,如果能被妥善呵护,哪个愿意去独自撑起一片天,还要去照顾长不大的“巨婴”的生活?
商品经济时代逐渐推升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是每个人都在遵循的趋势,非人力所能影响,信息经济时代的自由传播又将这种地位变迁夸张地放大。我们看到更多的女痞、女性家庭施暴、女生校园霸凌、女性争夺男人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残忍、女性更多地展示自己暴力的那一面,而不是柔情似水,甚至这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标配”。
当我们感觉那匪夷所思的时候,从另一种视角,也能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就如交谊舞一样,当一方主动另一方必然被动,一方前进另一方必然后退,如此才能保持相对平衡。
越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在物质和精神双层面的生存压力就会越大,不管是两性之间,三口之间、双方老人的生活压力、教育压力、医疗健康的压力,都会集中在成年男性身上。压力之大,难免会让人知难而退,以求暂时的安稳。但如此一来,婚恋等正常交往的压力就转嫁到女性身上。
当感觉目之所及的优秀男生,或者已经被别的女生收为己有,或者是走出婚姻的“围城”而好不容易恢复自由身的同时,破碎的家庭所带来的伤害依然让他们心有余悸,另外就是对婚恋恐惧或者不开窍的“木头”,加之生理结构、生命周期以及心理倾向性的特色,就使得都市中的女性倍感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有女生们也只有放弃羞赧,而主动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了。其中女方身后的父母与一直在催婚的亲戚,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越是追求不到的东西,就越享受追求过程中的快感,以及畅想追到手之后的成就感与胜利感的时候,遇到再多的挫折,也往往会体现出女性特有的坚韧与百折不回的耐心了。而在男性感觉到的,是基于被动角色的某种成就感,是别样的基于“两情相悦”的和谐,至于这短暂的和谐之后会导致什么结果,就不是当事人所关注的了。
贾春宝
2019年6月16日星期日